茶道属于东方文化。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 又因鸿渐之论, 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 以茶可行 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追求的是雅致,是一种感觉、一种意境。古人云 茶道即人道,品茶即品人。只有茶品人品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无我之 境。一如野鹤游于闲云,潜龙戏在深渊,无 主客之分,浑如一体。茶道之为道,推崇备至 矣。何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由此观之,道者天下之元始也。把饮茶 文化提高到如此程度,唯具深厚文化底蕴的国 度,才能做到。 茶道的繁纷复杂的形式,并不是可有可 无的。这表达了人们对茶的尊重,对交流的渴 望。 茶道,是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可以陶冶 情操、开阔胸襟。品茶,可以使被红尘站污的 心灵得以净化。我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煎茶,把茶叶投人壶中和水一块 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另一种是斗茶,古代雅士携带茶 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我国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 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我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 皮、薄荷、桂圆、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 饮即在茶中不加人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清饮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 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 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中国的茶文化是什么
茶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好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张港茶文化
天门市张港人爱喝茶,张港的孩子会烧茶。天热了,大人们经常吩咐孩子做的事是:“没茶了,烧锅茶。”于是,孩子们就将做饭的大铁锅洗干净,舀上满满一锅水,盖上盖,用柴火猛烧。因为大人交待过:烧茶不能用小火,否则,烧出的茶就有烟气味,不好喝。当锅里的水烧到小泡变大泡、上下翻滚的时候,就从装茶叶的竹篓子里抓上一把大片大片的茶叶,撒到锅里,盖上盖,就完事了。
通常,茶烧好后,先灌在一种用黄土烧制的茶壶中,张港人称之为“黄土壶”。这是张港农家必备的茶具。哪家没两三把茶壶?哪家没固定的茶桌?这种茶壶,大的可装十斤左右,小的也可装上两三斤。因为它是黄土烧制的,比瓷器粗糙,便宜,耐用,很适合农家人大碗大碗喝茶的需要;用它装的茶,清醇、清凉,很符合张港人喝冰心茶的习惯。夏天,大人们从田里劳作回来,进门就喊:“筛碗茶来!”孩子们连忙端上一碗大叶茶,递上一把大芭扇。大人们“咕噜咕噜”喝茶,“呼啦呼啦”打扇。那样子,像八仙中拿扇子的铁拐李,特别惬意。
这种大叶茶,农家在四季中少不了,特别是夏天。张港人常说:“喝碗茶,歇口气。”这话正好道出了大叶茶解渴、解暑又解乏的作用。
张港人爱喝茶,张港人更爱吃茶。吃的茶有干茶,也有湿茶。所谓干茶,是张港特有的麻叶、翻饺、荷叶和京果,有时还有炒熟的花生、糖果之类。这些点心、糖果,主人用精美的盘子装着,摆放在桌子上,供客人品尝。吃干茶通常在春节前后,客人来了,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主客就围在桌子,四周,不拘大人小孩,人多人少,也不拘礼节,比较随便自由。大家一边吃点心,一边叙家常,情融融,意乐乐,增添了节目的喜庆和欢欣的气氛。吃干茶,品尝的是主人的点心,交流的是亲友的感情。
张港的湿茶,是在吃完干茶后吃的午宴。午宴上,主人会摆出自家制作的卤菜。一桌午宴,少不了十个碟子的卤菜,一盘子馒头(张港人用大蒸笼蒸的如枕头状的大馒头,招待客人时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还有糍粑,特别讲礼节的主人,还会准备印粑(一种用模具压制的有馅的小饼)。吃湿茶,品尝的是主人的卤菜风味,感受的是主人的热情好客。
张港的干茶和湿茶,其实都不是茶。张港人之所以称之为茶,是取“茶”的淡、薄之意,是张港人谦虚的说法。
张港的茶,最有特色,最有文化内涵的,要数焌米茶了。说它有特色,一是它制作讲究。焌米茶事先要将大米(也可以用小米、麦米)放在热铁锅内爆炒,使米粒焦黄。再用凉水淘冼,除去焦糊的米粒和焦糊的气味,之后放入开水中煮熟,再摊凉,以备享用。在这些工序中,关键的是爆炒和用水。爆炒要掌握好火候,时间短了,焌米茶无味,时间长了,米粒糊黑,焌米茶不能吃。用水要掌握好比例,水少了,就会煮成粥,那就不是茶了;水多了,煮熟的焌米茶就没有充饥的作用。看似简单的焌米茶,实为一种烹调艺术。二是焌米茶的魅力。六七八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当你又渴又饥又累的时候,喝上两碗焌米茶,顿时,口不渴了,肚不饿了,入不累了,神奇得很。焌米茶的确可解渴、解暑,还可充饥、解乏。三是焌米茶的吃法讲究。有首民谣,足以说明:
张港人,礼行大,
火烧六月走家家,
进门喝碗焌米茶,
油盐豌豆腌黄瓜,
咸鸭蛋,酸腌菜,
还有香喷的火烧粑。
喝张港的焌米茶,必须与油盐豌豆、腌黄瓜、咸鸭蛋、酸腌菜以及张港火烧粑一同品尝。不然,不足以感受张港焌米茶的独特风味。当你喝到焌米茶的时候,当你欣赏这首歌谣的时候,你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发问:焌米茶怎么焌?火烧粑怎么烧?油盐豌豆怎么焙?……当弄明白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才会由衷地感叹张港茶文化的精深与博大,感受到张港人的勤劳与豁达。
如今,张港的焌米茶、火烧粑已经走出了县城,走进了省城,走向了全国。可以说,凡是有张港人生活工作的地方,都少不了这独具特色的焌米茶、火烧粑
碧螺春茶文化节
碧螺春”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的感觉。人们称赞此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其中以雨前碧螺春为最佳。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昔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隽永。
碧螺春茶因其娇嫩,冲泡和品钦也与众名茶不局。一般茶叶是先放茶。后冲水。而碧螺春则不能用水冲泡,。也不能加盖紧闷,而是先在杯中倒人沸水,然后放进茶叶;略过三四分钟,芽、叶纷纷伸腰舒展,茶色浓艳,闻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碧螺春”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地遍及江南,尤以太湖东山、西山最负盛名。2002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吴中区东山、西山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保护地域。近年来,吴中区通过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着力做大做强碧螺春茶产业。目前,78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使用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专用标志,玉品牌等3个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牌荣获省重点保护品牌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古尚锦牌等6个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牌荣获苏州市名牌产品。 2005年,吴中区碧螺春茶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在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活动中,吴中区荣获4个一等奖、2个优质奖。
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是吴中区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的重要载体。2002年以来,吴中区先后举办“碧螺春茶第一锅竞拍”、“炒茶能手擂台赛”、“碧螺春茶品牌赛”等系列活动,同时依托碧螺春的品牌优势,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和乡村农家游。
目前,洞庭东山太湖沿岸每3至5公里就有一座休闲茶坊,洞庭西山农家乐已超过200家,“休闲太湖生态吴中”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上崭露头角。茶文化旅游节期间还举办以“休闲太湖、碧螺春游”为主题的活动,让游客参与到采茶、拣茶、炒茶的农事乐趣中。
时间:每年3月下旬
地点:东山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