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天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哪类人不宜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所含脂肪多,非常油腻,食用后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又加上饱餐后,体内要集中较多的血液去消化它,使心脏动脉供血相对减少,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老年人胃的受纳功能下降,食管的弹性远不如以前,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儿童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粽子易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肠胃病。
3、胃肠病患者: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又多又长,糯米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多吃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会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5、肝硬化患者:不应食用粽子这类容易噎住的东西,以免加重肝脏,出现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昏迷。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还有赛龙舟、挂艾草、拴五色丝线、避五毒等习俗。
1、赛龙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2、挂艾草: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3、拴五色丝线: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4、避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划龙舟,又称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江浙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端午除了吃粽子还干什么
1、看赛龙舟,很多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除了吃粽子那就是看赛龙舟了,也算是一个游玩的好项目。
2、戴香包,其实这个也是有些地方端午节的习俗,有时候,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有这个习俗的地方玩一下看看。
3、粽子在于形式不要真吃太多,粽子对于身体上不容易消化的,吃太多了是不太好的,适当就行。
4、看世界杯:端午节和世界杯连接在一块,真的很好的组合,和家人一块看世界杯氛围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