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觉民(1887年4月27日-1911年[1911年5月3日])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字意为洞穴,名沙飞,字外生。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2.少年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尊重自由平等理论。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联赛。1911年春回国后,他在4月24日写了最后一本书,《与妻书》。后来,他与亲属林、黄兴、方圣东等革命党人一起参加了广州起义,并在战争中受伤被俘。放轻松后,被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与妻书赏析 表达了什么感情
1.本文选自《广州三月廿九革命史》(智敏书店,1926年版),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留给妻子的唯一一本书。写于1911年4月24日,广州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起义期间加入了敢死队。他带头冲进粤粤监管办,在出来的路上中弹受伤。被捕后平静死亡,年仅25岁。
2.《与妻书》形式上是家书,实际上是抒情散文,感情真挚,推理深刻,感情感人。这封信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爱和对生命事业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主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没有全民的解放,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幸福应该服从革命的需要。
3.在信中,作者强烈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并希望妻子理解她致力于的事业。明白“我心疼你,没有你我会死”就是“帮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爱自己所爱”。他的执着,正如同匈牙利诗人佩托菲的诗“生命是真诚而宝贵的,爱是更昂贵的,如果是自由,两者皆可抛”。在个人生活、爱情、国家自由中,没有什么比为人民的自由而战更有价值。
4.信中,在表达夫妻俩纯洁炽热的爱情时,是真挚的,是热泪盈眶的;当你流露出革命者的胸怀时,你就充满了豪情和感动。就像鲁迅说的:“无情未必是英雄!”因为作者对妻子的深爱,在他为了一本书而离开的时候,夫妻之间那份被人爱着又无法重温的往事涌入了笔下。但作者是理性的,他的笔墨充满了他对革命和生活的崇高信念。理智在爱情里,理智在爱情里看到。整篇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之爱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