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知识

东北立秋习俗

2023-06-02 15:42:01人气:78

在中国地大物博,加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所以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在不同的节日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农事生产上立秋有着特别的意义,在东北这块有着黑土地优秀种植条件的地方,他们那天都有什么习俗呢?

大概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东北农村,立秋搭火炕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不单是由北方的气候所决定的,也源于历代北方农村的农事活动——麦收。民谚有:“麦子不受三伏气”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麦子都在头伏和二伏之间收割。因为,这个时期是麦粒成熟最佳期,过了这个时期,麦子很容易倒伏和炸粒。

因此,当节气到了暑伏,即将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北方农村麦收活动也早已接近尾声。麦收结束了,农民便选择干燥、无雨的天气晒麦、打麦,而后用打下来的麦余子(麦穗外面的包皮),掺在干净的黄土里,加上水搅拌均匀成泥状,抹在泥草房屋外围的墙壁上,既防风吹又耐雨淋。

然而最时兴的还是农村的火炕。每逢立秋时节,气候凉爽,空气流通好,又没有了酷暑的燥热,雨水也渐渐稀少,正适宜农村搭火炕。此时,村民中那些手巧的泥瓦功夫匠,手艺便派上了用场。人们便就地取材,将麦余子掺进纯净的黄土里,兑上水和匀后用坯模子托成一块块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20厘米的长方形土坯,晒干后摞起来用雨布苫好,以备搭炕时选用。

此时正值地里的玉米也已打苞、绣穗儿,籽粒成熟的时节,完全可以食用了。妇女们便在灶膛里架上几块木头,打发男人们到自家地里掰上一抱嫩苞米回来,剥去皮后摘干净玉米须(胡子),放在大铁锅里烀上,上面盖上一层鲜绿的苞米叶,以保持嫩苞米的味道更鲜美,顺便再烀上几个新土豆、鲜茄子。

开锅后片刻,先把土豆和茄子捞出来,以免烀时间长了成糊状,再闷上一刻钟后,屋里便飘出了玉米棒浓浓的香味,这时,掀开锅捞出几穗青苞米,再切上一盘咸黄瓜,把土豆和茄子用蒜酱和辣椒酱一拌,就着玉米吃起来,在没有其它饭莱的情况下,这便是农家青黄不接时最具特色的一道风味快餐了。

每当节气一过立秋,正是城乡居民晒干菜的最佳时节。立秋往往在三伏天,虽然三伏里昼夜温差大,但白天阳光充足,晴多雨少,而且秋风送爽,空气流通好,最适宜晒干菜。此时,当你走进城乡居民庭院,就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几乎家家户户的晾衣绳上都会挂满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色各样的干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虽然干菜的营养价值不如新鲜蔬菜,也不能同山珍海味、鸡鱼肉蛋相媲美,但干菜的独特风味却是任何一种新鲜蔬菜都无法比拟的。农家晒干莱原料多出自自家的菜园,常在吃不了的情况下晒成千菜,因而价格低廉又经济实惠,是人们冬季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用干菜烹调出来的菜肴,不仅干香浓郁,而且口感好。

虽说现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但冬春两季往往有时候蔬菜供应不及时,而且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省则省,以吃饱饭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晒干菜即成了乡村里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点点滴滴无不展现出家庭主妇们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

东北立秋习俗

延伸阅读

秋分吃鸭肉习俗

秋分

吃鸭肉习俗 秋分为什么吃鸭子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

中秋节

吃鸭子,而中秋正值秋分时节。

秋分时节气温降低,很多人食欲渐增,偏爱吃肉。专家说:“过量吃肉不好,但是从营养学上来讲,放弃肉食也并非养生之道,膳食平衡才是我们提倡的。”肉的口味营养不同,适宜的人群也各异,所以要根据体质、气候,选择最适合的肉类。

鸭子富含营养,不仅享有“京师美馔,莫妙于鸭”、“无鸭不成席”之美誉,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疗首选鸭。

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相比之下,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鸭肉的脂肪最健康。鸭肉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

秋分吃鸭肉忌宜:

禁忌人群: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经以及肥胖、动脉硬化、慢性肠炎应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2.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3.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肺结核,慢性肾炎浮肿者食用。

食物搭配注意:

1、鸭肉+大蒜:中毒 。

2、鸭肉+甲鱼:久食令人阳虚,水肿腹泻 。

三月三吃鸡蛋是哪的习俗

1、三月三吃鸡蛋是湖南的习俗。

2、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立春吃什么习俗

立春民间习俗是吃萝卜、春盘、春饼、春卷,立春是24节气的第1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