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持刷柄,将刷毛置于龈缘处,刷毛与牙体成45度角,作短距离水平颤动约十次,后移至临近部位。
2、刷咬合面时刷毛竖起做短距离前后颤动,颤动约十次,刷完后移至临近牙。
3、刷上下前牙时将牙根竖起,刷毛前端进入龈缘做上下颤动,每个部位颤动约十次,刷完后移至临近牙。
4、应注意切勿用力横刷,易形成颈部楔状缺损。牙刷勿选择大头硬毛牙刷,应选择小头软毛牙刷,这样可以更好地清洁口腔内各个牙面和卫生死角。
古代人是怎么刷牙的
1、人类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习惯,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现在还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盐水、细砂、树枝来清理牙齿。
2、阿拉伯人现在还从一种叫arak的树上取下树枝,将一端捣碎,做成刷状,用来清理牙缝及刷牙,称之为miswak,是一种天然牙刷,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树枝含氟及皂素,可预防蛀牙,并有止痛作用。
3、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4、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5、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6、也有青盐用布或者手指,或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这些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据说,古时候有段时间很流行一种妆啊,黑齿,就是把牙齿全都染成黑色,作为一种时尚美。审美观念让人实为不解,也许这样好,反正都染黑了,一劳永逸,也不用考虑洁齿。
7、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好的效果。
刷牙用凉水还是用热水
刷牙最好是用温水,这样对牙齿刺激小,如果用冷水或热水,对牙齿都要一个时间去适应,对牙齿不好。使用温水刷牙,牙刷毛软硬适中,有利于清洁牙齿又不会刺伤牙龈,同时对牙龈可以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牙龈组织健康。
人的牙齿适宜在35~36.5℃的口腔温度下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牙龈痉挛或其它牙病的发生。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既利牙齿,也利咽喉和舌头,还利于清除口腔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会使人产生一种清爽、舒服的口感。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刷牙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控制牙菌斑,维护口腔健康或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如果刷牙方法不适当,不但达不到刷牙的目的,反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
推荐刷牙方法
1、提倡早晚认真刷牙,每次不少于三分钟。同时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
2、对于刷牙,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拉锯式的横刷,这种可能会在牙齿的颈部造成一个楔状缺损。正确的刷牙应该是牙刷竖着刷,上下加旋转。
3、如果有的人牙间隙过大,还可以配合牙间隙刷,也就是把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彻底的清洗干。只有认真的刷牙才能维护口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