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中期食谱

哺乳期忌口这么严重老娘不服

2019-07-23 00:00:00人气:63

作为一名吃货,我想知道,哺乳期真的需要忌口这么严重?!

比如不能吃辣的东西不然母乳上火了小孩会拉不出屎;不能吃咸的东西口味要很清淡;不能喝咖啡含有咖啡因对宝宝不好;不能喝酒酒精会进入乳汁……

我真的有点受不了了,孕前要忌口,孕期要忌口,月子要忌口,好不容易这些都熬过去了,你告诉我:哺乳期间这些东西也不能沾?oh,my god。委屈十四个月(备孕3个月+怀胎十月+月子)的小胃表示接受不了!!

孩子都生了,为什么这些还是不能沾?本宝宝不服,求解惑!

其实,民间传说的那些哺乳妈妈不该吃的东西,大多数都没有科学依据,仅仅是传统而已。对于新妈妈来说,怎么吃比不该吃更加的重要,哺乳妈妈也有吃香喝辣的权利!

1.不能喝咖啡?

天天拿咖啡当白开水的外国妈妈怎么活啊?!

辟谣:一般来说,哺乳妈妈可以适量喝咖啡,每天不超过 2~3 杯咖啡是没问题的。

有研究表明,即使哺乳妈妈喝了咖啡,也只有极少量的咖啡因能通过母乳进入宝宝体内,而这些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代谢掉,不会对哺乳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爱咖啡的妈妈们无需担心。

不过也要注意个体差异,毕竟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发现喝了咖啡后,母乳喂养的宝宝显得烦躁不安,下次还是少喝点或选择低咖啡因的咖啡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代谢咖啡因的速度比普通宝宝要慢很多,所以如果新妈妈们要给早产儿喂奶,建议少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比如咖啡、茶、功能饮料、巧克力等等。

2.不能喝酒?

喝酒伤身,但小酌怡情。

辟谣:哺乳期不建议喝酒,但偶尔小酌一杯也别太担心,可以喝一点,但有原则。

1.只能偶尔喝、少量喝aap(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如果一定要喝的话,喝酒的量不能超过每公斤体重 0.5 g酒精。

2.喝酒后至少2 个小时再哺乳可以在喝酒之前先给宝宝喂奶,并且尽量在喝酒 2 个小时后,等血液中的酒精代谢掉再给宝宝喂奶。为了防止宝宝饿着,妈妈们可以事先备着一些不含酒精的乳汁放在冰箱里。

3.不能吃蔬菜水果?

和上面几项相比,纯属无稽之谈!

辟谣:坐月子 的时候不能吃青菜水果,否则会导致小孩腹泻,这是一个误区。

我们一直在讲究饮食均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人体需要维生素 ,需要粗纤维。不少妈妈坐月子期间听信老人言不吃青菜水果,结果造成便秘,严重的什么肛裂、痔疮都弄出来了,非常不科学。大多数没有满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比较多,这很正常,其实哪怕哺乳的妈妈不吃青菜,孩子的大便次数也不会减少的。

4.这些都不能吃?

鸽子回奶、山楂回奶、西瓜回奶、柿子回奶、苦瓜回奶……你说吧,还有什么是不回奶的?

辟谣:很多所谓的“回奶”食物,大多只是巧合而已。

虽然多数妈妈可以做到奶水充足,但是也有部分妈妈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泌乳期,或者没有正确的哺乳,确实会出现奶水不足的情况,但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吃了某些食物造成的,如果你恰好吃了某种食物的同时刚好发现奶水似乎少了,那么我只能说真的是巧合而已。多数的回奶食物并没有科学的证据,很多妈妈表示吃完之后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饮食可能影响心情,心情倒是可以影响乳汁的分泌量。

小提醒:薄荷、酒精确实可能影响乳汁分泌,这个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快乐妈咪说】

哺乳期间确实要忌口一些东西。但不是按照老祖宗的办法,而是看孩子的情况决定。

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吃,如果怀疑是某种食物导致宝宝不爱喝奶了,可以试着远离这种食物几天,然后再吃一次,来确定自己的推测。

另外,还需要考虑食物过敏的风险。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的饮食可能是过敏原。如果家族成员中对某种食物过敏,请尽量避免。

延伸阅读

【一】小儿多服维生素a维生素d更易中毒-产后忌口

近日,一篇“维生素可能致死”的报道引起不少家长的恐慌。在儿保门诊里,不少家长急于询问:孩子 每天服用小儿维生素片,久而久之会不会也有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郭志平教授表示,其实小剂量地补充微量营养素并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家长给孩子过量补充,如又吃多种维生素,又吃含有维生素d强化的钙剂,再吃鱼肝油,反复“叠加”后,就要当心维生素超标。

相对于成人,儿童多服脂溶性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更容易“中毒”。

现象一:鱼肝油、维生素“叠加”吃

一个孩子在家的补品可以堆成小山,从鱼肝油、各种强化钙剂,到各种维生素片……除了每天在家吃,就连上幼儿园、去春游,家长也把这些补品带到学校里,让老师中午休息时给孩子服用。

不少家长总认为,多吃点、多补点,对孩子健康总有好处。儿保科郭志平教授却给家长“泼了冷水”。郭教授说,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服用一、两种保健品可能没问题,但将各种保健品都混在一起乱吃,如果吃得太多,可能引起营养素“叠加”,其中有的营养素的量可能超过需要的标准,出现隐患。

现象二:成人补品儿童减半服

大人的补品孩子也能吃?记者发现,一些家长盲目以为大人吃的保健品,孩子也能吃。每次自己服用时,也不忘记“好心”地给孩子分一半。比如:一粒维生素片扳开一半,给孩子服用,还自以为:减少一半的剂量就是儿童的服用量。

成人保健品与孩子混用,这绝不可取。郭教授说,给儿童服用维生素片等保健品,最好选用儿童的专用型,不可与成人的混用。毕竟,在儿童体内所需的营养元素的剂量和种类,与成人的并不完全相同。

现象三:孩子每月补品花费500元

一个才5岁的孩子,家长为他每个月安排的保健品花费高达500多元,甚至超过一位普通老人的保健品花费……据医生透露,如今在儿保门诊中,一位普通的孩子每天服用一二种保健品一点也不稀奇,每天服用三四种、甚至五六种保健品的孩子不在少数。

记者发现,一些总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的家长甚至还把成人的进补食品给孩子服用,像西洋参、冬虫夏草、蜂皇浆等以往只有老人才服的补品,如今都成为孩子的进补品。

郭志平教授说,从专业角度而言,儿童太早吃补品,对其并不利,家长不要盲信广告。儿童过早服用蜂皇浆还可能引发性早熟。

【二】银耳与珍珠粉面膜的功效-孕妇忌口

众所周知,银耳红枣汤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那么孕妇喝银耳红枣汤有什么好处呢?一起来了解下。

银耳

1、银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有滋阴养颜的作用。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脸上都会长一些斑点,食用银耳红枣汤能够防治这些斑点的发生。

2、银耳有补肺益气的作用,长期食用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里,增强体质,使得孕妇生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3、银耳中富含维生素d,能够防治钙质的流失,能够促进胎儿的骨骼发育,避免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生。

4、银耳中的胶原蛋白尤其丰富,食用之后可缓解皮肤干燥、嘴唇干裂,是秋冬季节孕妇的天然护肤品。

红枣

1、红枣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可参与血细胞的生产,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2、红枣中含有锌元素,有利于大脑的发育,促进胎儿智力的发展。

3、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很适合气血亏损的孕妇。

4、孕妇食用红枣可起到养血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可缓解孕妇在怀孕期间心神不安的症状,还可治疗产后抑郁综合症。

有些人说银耳汤既然能够做成面膜,而且成效特别好,那么银耳面膜可以天天做吗?如果坚持不懈天天做面膜,皮肤是不是更好呢?

一般来说,银耳汤面膜不含化学成分,做银耳汤面膜对皮肤是没有影响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耳面膜天天做也是可以的。

如果皮肤比较差的,也是可以天天做银耳面膜的。不过一般的皮肤没有必要每天都做,其实,天天用的话有时皮肤也会受不了的,不容易吸收,而且还容易起脂肪粒。因此建议只需要每个星期做两次就好了。

另外,做银耳汤面膜还是比较费时间的,每次制作需要好几个小时来熬,但是一次又不能熬太多,放在冰箱保存太久也是不好的。最好每次做了之后7天之内用完。天天做银耳面膜的话,也会耗费大家很多时间去煮银耳。

【三】粽子吃多了有什么坏处-孕妇忌口

粽子吃多了有什么坏处?不是有这样一句古话叫过犹不及,吃粽子也是,如果吃多了肯定对身体不好,那么有什么不好呢?另外,吃粽子的讲究你了解多少呢?一一来了解下。

粽子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性大不易消化,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可以少吃一点,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等,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另外,一些特定群体最好少吃或不吃粽子,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现在很多粽子中都会放入咸肉、蛋黄等,从而成为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对这类患者不利。

1、消化不良。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粘性大,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肉粽子里不仅仅是糯米,还加了大量的饱和脂肪,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显然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肥胖。粽子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以红枣、瘦肉、豆沙等其他调料,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脂肪提香,因此,粽子是属于高糖、高脂、低蛋白的食物,食用过多绝对会发胖。

3、加重胃病。如果有胃病的朋友也不要多吃,最好不吃。因为你的肠胃本来就不好,再加上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4、伤胃。一般来说,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六个小时,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或是粽子吃多了,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

5、便秘。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粘度很高,比较难以消化,还会抑制胃肠蠕动,另外,糯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消化过程中会大量的吸水,严重降低粪便的食物,吃太多会引起便秘。

6、高血糖。粽子是由糯米制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消化之后会分解成大量的葡萄糖,增高血糖,在吃太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高血糖。

吃粽时的禁忌

无论你钟情甜粽还是青睐咸粽,粽叶的清香融入绵软的糯米,这画面想想都让人垂涎三尺!但粽子虽好,却不能贪吃哦

1、不能一次吃太多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一次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觉。

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以吃1——2个(不超过250克)为宜。

2、不和寒性瓜果同吃

吃粽子时可搭配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

但不要与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生西红柿等,以免引起腹胀、腹痛或腹泻。

3、不要空腹吃

如早晨空腹吃粽子,由于难消化的糯米等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易出现“烧心”或“泛酸”等症状。

尤其是原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还可能导致旧病复发。

4、不宜凉着吃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加热。

一是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粘,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不能同时喝冷饮

吃粽子的时候可搭配一些用丝瓜、紫菜、海带、豆腐等为主料的热汤,有利降低粽子的滑腻感,并能均衡营养。

但不要同时喝冷饮,因喝冷的汤水会使糯米发硬凝固,容易引起腹部滞胀难受。

6、最好不要当夜宵

特别是肉粽和猪油豆沙粽等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睡前食用会加重胃肠负担,易引起消化不良,还影响人正常睡眠。

7、没熟透的不吃

有不少家庭自包粽子,但注意一定要煮熟煮透才可食用。

不然的话,未熟透的粽子不仅口感差、味道不好,而且食后极难消化,会给胃肠增加极大负担。

8、不宜多吃的四类人

1.老人和儿童:粽子黏性大,多吃易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2.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含脂肪高,多吃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3.胃肠道病患者: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不利病情康复。

4.糖尿病患者:包有红枣或豆沙类粽子,含糖量较高,多吃会加重病情。

9、不能存放太久

粽子要现包现吃,不宜保存太久。尤其炎热的天气里,粽子很容易变质,枣粽和豆沙粽放冰箱也不要超过3——5天。

如果是肉馅粽子,应在3天内吃完为佳。粽子剥开后如有粘丝,则表示粽子可能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