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绘画、书籍和诗歌被称为三大奇迹,经常受到称赞。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明朝洪武年间,祖上迁居兴化城。他的祖父是主管教育的官员,他的祖父王是个博学的天才。他的父亲在家教书,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因此,郑板桥可以说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深受文学的影响。甚至他自己也说“板桥是文艺的,他多是外国的。”
郑板桥肖像(数据地图)
郑板桥是扬州画派的代表和领袖。他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是在扬州。当时扬州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一派繁荣景象,17、18世纪扬州出现了一批色彩异端的画家。代表人物有八人(扬州八怪),其中有、王。他们的画风在全国独树一帜,打破了以前画坛花鸟的画风,当时是清朝中期
其中,郑板桥的成就在扬州画派中名列前茅。他的“画、书、诗”有三绝之誉。同时,“三大奇迹中有三大真理,真实、真实、有趣。”他特别擅长画兰花、竹子和石头,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追捧。
郑板桥的作品
如今,大多数人对郑板桥的印象是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但事实上,郑板桥也是一个官员,但与他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事业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就。郑板桥在山东做了12年的官员。在为官期间,他勤政清廉,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但他最终还是因为一些事得罪了“大官”,不得不弃官回乡。正是郑板桥作为底层官员的经历让他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他痛恨贪官剥削人民的现象,主张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他的画是“用来安慰世人的劳作,而不是用来安慰世人的”。由此可见,郑板桥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属于改良派,这也是郑板桥特别受人们称赞的原因之一。
《墨竹图》(数据图)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郑板桥的“三个务必”可以说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其素材来源于鲜活的现实生活。他的绘画、书籍和诗歌在文字上充满了实质,在绘画上充满了意图。他的诗歌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康乾盛世的社会矛盾,具有务实的特点,表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文关怀。正是这一特点使郑板桥的作品与众不同,使他在“诗、书、画”的社会风尚中脱颖而出,从此闻名于世。
参考文献:
1.陈乔:《郑板桥的“三绝”和“三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1981。
2.任:《郑板桥的世俗社会生活态度初探》,《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3.吴:《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记郑板桥的坎坷人生》,《紫禁城》第2号,1998。
华兴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