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是在晚清一本武侠书中找到的,《太极拳论》大概是17世纪中叶。原话是“查四查二的那句话显然是赢不了的。”传说这篇文章是一个叫王宗岳的人写的,其实这篇文章是吴玉祥拿出来的,杨鹿晗评价的。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一直被后人争论不休。但无论如何,我们只讨论四两个,这来源于这篇文章的那句名言。
今天,大多数武术练习者关注的是动作或拳击的丰富性。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陆瑾的概念,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它。李小龙曾经在训练中强调过这样一个概念,没有力量的动作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很多人都看过李小龙截拳道的一些训练资料。在他的训练资料里,有很多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速度训练。在李小龙的作品里,这些都是他综合训练提升实力的。
那么实力如何呢?和四两有什么关系?
四二是一种表面上充满了数量单位,实质上却明显带有东方哲学色彩的语言。虽然“42”和“1000斤”是量的单位,但作为今天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忽略数据,专注于数据背后的内涵。42是200克,10000磅是50000克大家都知道。这两个数据的差距是这句话的重点。他代表的是两个质量有巨大差距的对抗,而小的只有200克质量,却能轻易移动巨大的50万克。这个惊人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这其实是古人想告诉我们的事实,或者说古人希望用这样的语言来启发我们思考,“四两拨一千斤”是什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
“四两斤”是一种发力的方式,也就是李小龙所说的力量。(但明确一点,李小龙并没有真正得到他所寻求的力量。这个问题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
我们以李小龙为例。他曾经在长岛武术节表演过一个一寸拳头,把人击倒几米,然后坐在椅子上。然后他打寸拳有几个特点。第一,拳头的距离和对手很近。第二,身体的运动很小。没有什么拳击动作像拳击一样。
第三,我们几乎看不出李小龙有多大的爆发力。
但是,我们可以从受害者掉出来坐在椅子上的结果来反映李小龙拳头的威力。
是典型的中国武术的特点。
他不会像拳击或者散打那样厉害。
它所有的力量都体现在结果上。还有更极端的表现,就是旁观者连效果都看不到的时候,挨打的人可能已经崩溃了。
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实力。目前很难用科学的标准语言来描述。只能说力量是一种不同于我们习惯的发挥方式。但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发挥。这种发挥有自己的标准、技术要求和训练要求。是传统武术中流传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口口相传的技能和技艺。
那么“四两拨千斤”就是这里的量的单位了,现代人理解古文就不要执拗了。42不是真的200克,10000斤也不是真的50000克。回头看李小龙的寸拳,很像50万克打200克的效果。不是吗?
有专家曾经说过,表面上是一千镑,实际上是一千镑!
然后解释为什么古人说四两遍。这是古人特有的表达方式,我相信。清朝时期,现代科学还没有被清朝接受并传入中国。中国文学语言就是这样一个描述和隐喻的语境。这种语言结构的束缚是那个时代的古人无法逃脱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