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特征的乌龙茶,主产于福建武夷山。要领略到这种岩骨花香的风味,就需要正确的冲泡方法,那么武夷岩茶怎么泡才正确,主要有这么几个点:
1、适用茶具:紫砂壶、陶壶、盖碗
2、冲泡水温:95℃――100℃
3、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3左右,口味重的在2/3
4、浸泡时间:头三泡10-15秒,之后逐泡增加10秒,可冲10余泡
5、推荐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自来水为下下之策。
6、特别注意: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岩骨花香”。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
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乌龙茶茶名是怎么来的
乌龙茶在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十分受人们欢迎的茶饮,在全国各地均有其爱好者。要减肥的人士,喝乌龙茶是一种十分不错的选择,那么乌龙茶的茶名怎么来的呢?本期的茶文化知识,为你解析。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
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着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故事传说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着名茶乡了。
求煮熟珍珠奶茶里的粉圆的做法
准备材料:南瓜150克、紫薯150克、木薯200克、淀粉200克、太白粉100克、开水少许、糖20克。
做法如下:
1、南瓜紫薯去皮切块,隔水蒸至用筷子可以扎透,将蒸好的南瓜放在盆里用压泥器压成泥;
2、加入150克木薯和150克淀粉、50克太白粉,用筷子调和一下,因为南瓜含水较多,适量的加一些开水,和成一个捏上去和耳坠差不多软的面团,余下的50克木薯粉可以当手粉,或是觉得面团太软时再加进去;
3、将面团分成几份,搓成长条,撒上手粉后切成小段。紫薯的做法和南瓜一样,紫薯质地较硬且水分少,可比南瓜多加水,大约在60克左右即可。两种粉圆都做好后,撒上手粉后放在保鲜袋里放冰箱速冻起来;
4、锅里煮好开水后将做好的粉圆放进去,煮至全浮起来即可。
巴达山普洱茶特点
巴达山普洱茶的特点是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巴达山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各个布朗族村寨。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