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吃什么

蛋怎么做才入味又好吃

2023-08-15 10:48:03人气:39

1、首先将洗净的鸡蛋放入锅内,加入清水,水要没过鸡蛋,然后中小火煮大约4~5分钟,小火煮以免蛋壳裂开!

2、煮好后将水倒掉,用冷水冲一下鸡蛋,待冲洗鸡蛋至不烫手温度时用勺子轻轻敲碎鸡蛋外壳,一点要轻轻的哦,免得整个碎掉!

3、锅内重新加水,放入除红茶包外的所有调味料,调味料的量按自己口味来,多一点少一点影响不大!

4、大火煮沸后放入红茶包,其实普通茶叶也行,但最好是茶包,煮好直接打开调料球把里面的香料丢掉就行了,这样也不会弄得整个锅都是茶叶!

5、再次煮2~3分钟至红茶包的茶色全部浸透后将红茶包捞出不要,把敲碎蛋壳的鸡蛋放入,最好要全部淹住鸡蛋,免得煮出来两个颜色!

6、然后中小火煮30分钟,中间要时不时将鸡蛋翻面,让其均匀入味,关火后浸一小时以上再食用,可以使鸡蛋味道更浓郁!

蛋怎么做才入味又好吃

延伸阅读

端午为什么要吃咸鸭蛋 怎么腌制

端午的习俗中,有一个吃咸鸭蛋的习俗,那么在端午这天为什么要吃咸鸭蛋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端午为什么要吃咸鸭蛋,有什么好处吧!

为什么要吃咸鸭蛋

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过去,端午节吃的蛋一般为咸鸭蛋,之所以吃咸鸭蛋,也有一番说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等病症。直至现代,人们为丰富口味,才开始煮起了鲜蛋和茶叶蛋。

每逢端午节这天,一般家庭的主妇起得特别早,用黄金山、金银花藤、花麦肾、艾草等10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而成的“草头汤”,来煮鲜蛋和咸鸭蛋,供家人当早餐食用。

咸鸭蛋的腌制方法

方法一

将鸭蛋50个洗净后晾干待用。再用盐850克加扑茶250克,加生米250克,在旺火上煮成浓汁约200毫升。最后将这种咸茶汁和黄酒75克一起倒入黄泥或红泥中拌匀,均匀地裹满鸭蛋的周身,装入罐内密封。一个月后即可取出煮食。也可以先将鸭蛋洗净晾干,再用开水将干透的红土烫浸成糊状。将鸭蛋在泥糊中周身裹满,两端蘸盐后放入罐盐后放入罐中封紧罐口。半个月后即可取出煮食。

方法二

同样,先将鸭蛋和罐子清洗晾干,一个碗里倒半碗烧酒,另一个碗里放上一些精盐。把晾干的鸭蛋先在白酒中浸蘸一下,再放在食盐碗中滚上一圈,然后放入罐中,直至所有的鸭蛋都放入罐子,最后封闭罐口,放置在阴凉处,保存15至30天,视个人咸淡口味而选择时间长短。

吃鸭蛋有什么好处

据介绍,鸭蛋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之间,属于平性食物,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鸭蛋中的蛋白质含量和鸡蛋相当,而矿物质总量远胜鸡蛋,尤其铁、钙含量极为丰富,能预防贫血,促进骨骼发育。咸鸭蛋中各种矿物质的更是丰富,特别是身体中迫切需要的铁和钙在咸鸭蛋中更是丰富,对骨骼发育有益,并能预防贫血。

咸鸭蛋的营养价值

1、鸭蛋含有蛋白质、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d、钙、钾、铁、磷等营养物质。

2、鸭蛋中蛋白质的含量和鸡蛋一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3、鸭蛋中各种矿物质的总量超过鸡蛋很多,特别是身体中迫切需要的铁和钙在咸鸭蛋中更是丰富,对骨骼发育有善,并能预防贫血。

4、鸭蛋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是补充b族维生素的理想食品之一。

夏至为什么要吃蛋

“夏至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夏至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夏至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这被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夏至之日,小孩子在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可避免“疰夏”。因此,“夏至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夏季人体消耗大,应该注意补充营养素。俗话说,“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意思就是说,吃了鸡蛋人特别有劲。鸡蛋清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里富含卵磷脂,鸡蛋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夏至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蛋黄酥过期五天能吃吗

蛋黄酥过期五天不能吃了,有时候食物坏掉了表面看不到,其实已经滋生细菌了。但是有些时候可能防腐剂的作用和保存的较好可能过了保质期几天也有能吃的,但是为了防止吃坏肚子还是不要吃了,以免得不偿失。

由于蛋黄酥馅料储存时间较短,因此常温保存大概十天左右,短时间内不可以直接密封冷冻保存,可存放1—2个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孕妇堂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1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