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早教知识

宝宝学英语

2019-07-23 00:00:00人气:51

很多家长都希望宝宝学好英语。最好能够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其实,宝宝学外语不同于成年人,不要强迫幼儿死记硬背,宝宝学外语不是从学习字母、背诵单词入手,而是首先诱发幼儿学习外语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宝宝学英语的三个方法

(1)全面活动反应法

首先从一些直观易懂的单词入手,即成人用外语: 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经过多次: 重复“指令——动作”的联系,自然地听懂,并学会表达,如成人用外语说,“眼(eye)、耳(ear)、鼻(nose)”或“摇摇头(no)、点点头(yes)……”幼儿能按指令用动作表示,这样反复进行幼儿逐渐会用外语表达。在自然而然的动作活动过程中学说外语单词,幼儿会为此极有兴趣。而且动作的参与,更有利于幼儿明白词汇的意思。

(2)游戏活动法

将学外语与日常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成人用简单的外语加上手势引导幼儿游戏,成人可以运用大量的手势、动作和图画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促使幼儿学会以外语与他人交流,在游戏中只要求幼儿对外语所提出的请求和意见做出反应。

(3)歌曲、歌谣、儿歌以及动画片等多种辅助形式

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父母可以运用以上所列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学外语,朗朗上口、有韵律的歌谣易被幼儿接受。

总之,给幼儿创设一种外语环境,使幼儿浸泡在外语环境中,幼儿能比较轻松愉快地学习外语。

但关于从几岁开始学外语,在学者之间也存在不同意见,如语言专家张罗中认为学外语必须建立在良好母语基础上,学好母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第二门语言,他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是小学四年级至初中,这时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幼儿学英语不能急功近利

学英语是和我们大人不一样的,必须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也要符合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英语失去兴趣,反而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

首先幼儿时期的学习目的应该是让他们知道和熟悉有这样一门语言,而且这门语言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就足够了,因为他们以后学习的机会还有很多。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英语儿歌、英语舞蹈、英语卡通画,甚至英语老师的可爱来培养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再有孩子们一开始学英语必须就要接触到较为纯正的英语,英语老师的发音一定要准确,而不能是“英语方言”式的,可以多使用一些光盘或磁带,让孩子们多听,多讲,形成一种“开口说英语”、“快乐说英语”的氛围。

第三,一定不要给孩子们定量,比如说要学会多少多少个单词,多少多少句会话什么的,更应避免“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读课文、解释句子和词义、强化练习”等等。要知道语言靠的是多说与多讲,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对于单词或句子的学习孩子们以后有的是机会,所以不要刻意去追求,否则让孩子们感觉到压力而产生厌倦情绪 ,以后就有可能不喜欢学英语了。

总之,学英语是可行的,但又不能急功近利,没有必要的条件就仓促上马,弄不好反而使孩子们对这门语言产生了反感情绪。如果在幼儿时期就使孩子们结束了对这门语言的好奇与学习的兴趣,那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延伸阅读

【一】呵护早产宝宝护理措施四步走-新生儿护理

我们通常将孕周不满37周就出生的宝宝称之为早产宝宝,早产宝宝的体重比足月儿要轻,只有1000~2499g。由于他们“早到”,导致从母体里带来的营养素先天储备不足,胃肠道也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非常弱。这就给早产妈妈们带来了难题,该如何护理早产宝宝呢?

早产宝宝特点 知多少

1.体重

外表早产儿 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来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

早产儿 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apnea)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3.消化

早产儿 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 460mmol/l。

5.体温

早产宝宝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6.其他

早产儿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早产儿糖原储存少,又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低下),此外,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严重感染。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hypothermia)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altered nutrition, less than body requireme-nts)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3.有感染危险 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inability to sustain spontaneous ventilation)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呵护娇弱宝宝 护理措施四步走

1.维持体温稳定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oc,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c,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次。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合理喂养

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表6-1。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磅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 k1,预防出血症。除此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物质。

3. 预防感染

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4.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 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新生宝宝原本就十分脆弱,但是相比较下早产宝宝就更为脆弱。这就意味着爸爸妈妈们得去了解更为专业的宝宝护理知识,更为用心的照料宝宝,并且还得同专业的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让早产宝宝能够尽早恢复的同正常宝宝一样健康。

【二】正确认识宝宝漾奶和吐奶-新生儿护理

正确认识和区别婴儿的漾奶和呕吐,对每一位初当乳母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婴儿漾奶

漾奶是指喂奶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里从嘴边漾出。也有少数情况是因为乳母在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况下,这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可视为正常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6个月内婴儿漾奶会自然消失。

婴儿吐奶

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吐奶也可称喷奶,不同于漾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

吐奶的原因较复杂。新生儿呕吐与其他年龄婴儿不同,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乳头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奶头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这种吐奶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所以也不算病态。

另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婴儿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所以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三】宝宝前囟门大怎么办-育儿知识

宝宝前囟门大,首先要带宝宝去医院查看有没有缺钙,如果检查出没有缺钙,而且一切身体状况发育良好的话,一般就没有太大问题,只要定期带宝宝去儿科体检就可以。

原因分析

有的宝宝的囟门是要偏大一些的,但只要宝宝头围和身体发育正常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一般刚出生的新生儿囟门都会偏大一些,通常6个月开始前囟门才会慢慢变小,而且每个宝宝的囟门大小不尽相同。有的会偏大一些有的会小一些都属于正常的。

举措建议

孩子的囟门偏大,多是跟缺钙有关。宝妈要坚持每天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让宝宝每天适当晒晒太阳,注意宝宝的营养供给充足,孩子一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定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做体检。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