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听过“要给女宝宝挤咪咪”这种做法?这是民间某些地方流传的一种育儿方法,那么,到底这种育儿法是是对的吗?提醒大家,千万别挤女宝宝咪咪,这样容易引起感染!快来看看这里的介绍吧。
一、传统坑娃育儿法——挤咪咪
在民间的某些地方流传着一种育儿法——挤咪咪,要求在女宝宝出生后不久把她的咪咪挤一挤,意在把内陷的咪咪头挤出来,不然宝宝以后长大为人母亲,内陷的乳头会给哺育喂奶带来困难。
这种育儿法到底源自哪里呢?因为时间久远,分布地区较广,这种做法现在已经无从溯源,不同的地区对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也各执一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家族里的老人给女宝宝进行“矫形”,把内陷的咪咪头挤出来,直到咪咪头呈现“凸”状。老人认为这关系到宝宝一辈子的大事,尤其是女宝宝将来要喂哺宝宝的,这个“小咪咪”就是她未来的“粮食库”。
其实,很多年轻妈妈在老人实施这一育儿法之前都没听说过相关的说法,甚至认为这没有科学依据,但是面对着家中有经验有威望的长辈,她们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宝宝挤咪咪了。
tips:传统不等于科学,现代医学证明挤咪咪有可能引起感染!现在的科学已经进步很多了,在对待宝宝身体健康上我们应该抱着更为谨慎的态度。
二、百害而无一利的“挤咪咪”
“挤咪咪”这一传统的的育儿法的合理性到底是如何的呢?现代医学相对以前比较发达,对于很多疾病现象都能找出依据和原因,而对于“挤咪咪”这一做法,其实现代医学并不认可。小编提醒,“挤咪咪”百害而无一利,各位妈妈要谨慎考虑哦!
1、容易受伤。我们都知道宝宝的肌肤是相当娇嫩的,也很“脆弱”,对于大人的挤压,很多时候是承受不了的。在给宝宝挤咪咪的时候,大人常常留有指甲,如果直接将两拇指作用于宝宝的咪咪,指甲这时候便成了硬器,轻则在宝宝的咪咪上留有深深的印痕,重则划破表皮组织,出现瘀红、流血等症状。
tips:宝宝的肌肤很脆弱易受伤,妈妈在给宝宝挤咪咪前要考虑到这一点伤害。除了生理上的伤害,还要考虑到宝宝的心理伤害,突然的疼痛会让她尖叫、哭闹,产生恐惧等不安情绪,所以不要给宝宝挤咪咪。
2、容易感染。一些大人在给宝宝挤咪咪的时候是否考虑到这一伤害了呢?这种挤压,容易造成宝宝感染,引起乳腺炎的发生!乳腺炎的症状表现为乳房红肿,有热感,宝宝感觉疼痛,逐渐出现局部化脓。同时还会出现发热、厌食、吐奶等症状。
如果已经给宝宝挤咪咪而且宝宝受感染了,就要到医院注射青霉素来控制感染。如果宝宝咪咪已有化脓现象,还要进行必要的小手术,这将会影响乳头与乳腺的发育,炎症较重的,还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
tips:不要随便挤宝宝的咪咪,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咪咪头就会凸出来了。另外,如果宝宝真的受感染,患上了乳腺炎,可用毛巾敷一敷,还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三、女宝宝咪咪 护理要有道
想要宝宝健康成长,宝宝时期的正确护理是很重要的。对于女宝宝来说,咪咪的健康关乎着以后乳房的发育还有哺育喂奶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对此不重视或者有着错误的观点和态度。小编提醒,健康有保证,护理要有道!
1、宝宝咪咪“硬块”护理。其实,这“硬块”的出现是因为宝宝乳腺肿胀,所以妈妈摸上去,就像宝宝的乳房有“硬块”那样。在出生后不久,很多宝宝都会出现双侧乳腺肿胀,大的如半个核桃,小的如蚕豆,有的咪咪还分泌乳汁,不过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妈妈不用过于惊慌。
tips:宝宝乳腺肿胀是因为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孕激素被切断,使生乳素作用释放,刺激乳腺增生,一般约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另外的特别护理。如果时间太长,可到正规医院检查。
2、宝宝咪咪“内陷”护理。小编已经提到过挤压宝宝咪咪的害处了,各位在对待宝宝咪咪内陷这一问题上要有更谨慎的态度。其实很多宝宝在出生后咪咪都是内陷的,不过这一问题随着宝宝的发育成长就会得到解决,宝宝的咪咪头自然会凸出来。如果偏要采取一些做法,如挤压咪咪,有可能让宝宝的乳腺受伤害。
tips:“顺其自然”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护理原则,如果硬是加入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人工护理法,说不定会有反效果。
3、咪咪卫生清洁护理。在卫生清洁这一方面,保持宝宝咪咪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平时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除了不要故意挤压或用力擦洗宝宝咪咪外,还要注意擦干水分,保持干燥。如果发现宝宝的咪咪分泌一些乳汁,不要去挤压,而应该及时用纸吸干,在涂抹爽身粉的时候,也不要特意在咪咪头上涂抹太多,以免堵住分泌口,造成不适。
【一】害羞的宝宝在想什么-早教儿歌
如果你是一个害羞宝宝的父母,你肯定会为孩子表现出来的不适所困扰,特别当你本身就是个外向性格的人时,可能你会一次次地责问自己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孩子。但是,别忘了我们是孩子的保护伞,是他们的天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去挑剔他的毛病。
宝宝害羞(本于网络)
一 害羞的宝宝心里在想些什么
不要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你害羞的宝宝,虽然他们没有说出来,但是内心里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躲进一个安全的角落。
让我们听一听害羞孩子的心里话——
1 “我想加入,但是我做不到!”
你的孩子可能会固执地坐在角落里,甚至用一本书挡住自己的脸。这个时候你不要被宝宝的行为所欺骗,其实他早已被身边的快乐所深深吸引。害羞的孩子是喜欢集体活动的,但是他们羞于上前,因为打破“坚冰”的感觉让他感到痛苦。
2 “那些人是谁?”
在进入角色之前,害羞孩子需要的“预热”时间可能会超过你的想象,他们可能得花上不少的时间,才能逐渐辨认清楚陌生人的相貌。
3 “所有新的事情我都很害怕。”
害羞的孩子更倾向于比较常规的事情,那会让他感到很舒适。而新的秩序、规则或者伙伴,会让他产生不安全感。
二 贴心提示:对待害羞宝宝的do’s和don’ts
don’t:不要叫你的宝宝胆小 鬼。你给他贴上这个标签的时候,无异于给了他害羞的通行证,他会觉得把自己缩在壳子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你的目标却是为他敞开大门。
do:让你的宝宝适当遭遇困境。当餐馆服务生热情地询问你的宝宝几岁的时候,不要替他回答问题。虽然他如临大敌的样子让你看上去很心疼,但是这种痛苦是为了他好。父母往往会觉得害羞的孩子容易受伤,所以会给予过多的保护,这只会让事情更糟。
don’t:不必期望你的孩子成为最受欢迎的宝宝。孩子需要的不是成百上千的朋友和所有人的掌声,几个真正的玩伴就足以让他快乐一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作一个加减体,看他们究竟有多少个朋友。
do:带你的孩子接触不同的人群、场合、食品、音乐……孩子的早期经验越丰富,他今后对不同环境的接受程度就越高。虽然这种尝试刚一开始会比较艰难,但是对今后是有益处的。
【二】新宝宝肚脐有哪些异常需诊治-婴儿常见病
本cfp
脐带脱落后,脐凹处可能会产生分泌物,或表面湿润,这是正常现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保证干燥。使用龙胆紫的弊端是会掩盖脐部症状,故不主张使用。如果脐部结痂,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
脐部不可随便涂抹痱子粉等,以防感染。
新生宝宝的脐带护理
脐带是胎儿和母亲“沟通”的要道。胎儿通过脐静脉将营养物质传递给胎儿,又通过脐动脉将产生的废物传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出体外。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结扎,新生儿 和母体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人。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果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做好脐带护理工作,是护理新生儿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肚脐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1. 脐疝。
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2.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3.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炎。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6. 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直径~厘米,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三】宝宝鼻塞的原因-育儿知识
婴幼儿鼻塞问题比较常见,特别是对于出生后1-2个月的宝宝更容易鼻塞,不一定是因为感冒而引起的,宝宝鼻塞的程度也是因人而异,有很多妈妈会发现,鼻塞在吃奶时或吃奶后会更严重,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鼻塞是大部分出生后1-2个月内的宝宝都会出现的,有些宝宝鼻塞的程度比较轻微,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们没有觉察到,当宝宝鼻塞的程度严重时,还会出现唏哩呼噜的杂音,种声音有时很大,用手指轻触宝宝的颈部喉头附近,就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幅度。
这是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及咽喉的管腔都比较狭窄,与成人不同,鼻孔后的通道直接对着气管的开口,用鼻子呼吸要较用口腔呼吸来得顺畅且不费力,所以婴幼儿大部分都是闭着嘴由鼻孔呼吸,以进行空气的交换。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