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生儿护理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2019-07-23 00:00:00人气:29

早产儿的身体比正常宝宝都要虚弱很多,所以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同时关于早产儿的护理也要加倍用心才行,那么早产儿回家怎么样护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早产儿护理要点的介绍吧!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1、宝宝出生后数日内每天睡眠时间可达20小时左右,即除哺乳时间外,基本上处于睡眠状态。

2、仰卧睡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对新生儿的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最少。但仰卧时因舌根部放松并向后下坠,会影响呼吸道通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

3、对于侧卧睡的宝宝,家长应适时调整左右方向,以免造成偏脸现象。新生宝宝不提倡俯卧位睡姿,容易发生意外窒息。

4、建议把宝宝放在摇篮或婴儿床里,床的两边要有保护栏。不要给宝宝穿的、盖的太厚。

5、婴儿要在温暖和舒适的地方睡觉,睡眠环境的温度以24℃-25℃,湿度50%左右为宜。夜间睡眠时光线不能太过强烈,尽量营造一个柔和而安静的环境。

6、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所以不要摇睡。

7、妈妈不要陪睡,因为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8、3个月内的宝宝存在生理性惊跳现象,这是由大脑发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

9、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10、不要使早产儿传染上疾病,除了专门照料宝宝的人以外,其他人员不要接近宝宝,也不要在家喂养小猫小狗,因为猫狗身上往往带有病菌。室内空气要清新,常开窗户通风换气。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11、由于早产儿机体状况很弱,因此不要让早产儿消耗体力,不要加重早产儿的心脏负担,而保暖和安静对早产儿显得更为重要。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宝宝的身上。

12、妈妈在为宝宝授乳、擦身体和换尿布时,动作要尽可能地敏捷,轻手轻脚。例如,换尿布时不能像对待健康儿那样握住两脚向上提,而要轻轻地把早产儿的臀部和整个后背向上抬起来,尿布也不能压迫身体,要准备一些窄小、柔软的尿布才好。

13、早产儿会经常呕吐。早产儿易发生紫绀,就是局部或全身因血液中缺氧,皮肤和黏膜变成了青色的症状。这是早产儿的危险信号,爸爸妈妈要特别地留心,如有这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耽搁。

14、爸爸妈妈中总要有一个人留在能看到早产儿的地方照看宝宝,以防紧急情况的发生。

15、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16、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因为环境的变迁对婴儿的影响是蛮大的,尤其是胃肠的功能。

17、预备必须的装备:如氧气筒(机)、抽痰管、喂食管及喂食空针等,视宝宝出院时的状况而定,需于出院前即事先准备。

18、一般采用餐多量少及间断式的喂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钟,便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能平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如此间断式的喂食,可减少吐奶发生或呼吸上的压迫。

19、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体格生长、神经运动发育、视听觉筛查、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大脑超音波、营养咨询及接受预防注射等。

20、与医师保持联系,以便随时咨询:原来负责照顾宝宝的医师对其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在处置上比较得心应手。如果换别的医师,对宝宝是不利的。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以上就是关于早产儿回家后护理要点的介绍,对于早产儿家长需要更用心,一旦发现宝宝的异常情况,应马上与医生联系,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就医治疗。

延伸阅读

【一】2个月宝宝怎么护理-育儿知识

宝宝会咿咿呀呀。 他可把精神集中在象葡萄干一样非常小的物体上。 宝宝会大声笑,甚至长声尖叫。 *所有婴儿都有他们自己内在的发育时间表。如果您两个月的宝宝还没达到。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个月宝宝怎么护理 婴儿头面部湿疹如何护理?有何良方?”吧。

这个最好还是不要用的啊,要不然会影响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的了。

两个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护理1、减少食物的喂量,尽量减轻胃肠负担,给肠胃充分恢复的时间,宝宝不吃不要强行喂!2、多喝温开水,不能喝凉开水,否则会加剧宝宝拉肚子。开水也。

按需喂奶,不要竖着抱,不要来回摇晃,洗澡时不要用洗发露,沐浴露,清水洗就好,喂完奶托腰和颈部竖抱拍嗝3

1岁2个月的宝宝如何牙齿护理,大家都怎么做的?

婴儿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逐渐消失,您注意到了吗? 3个月以前的婴儿,触及新生儿一侧面颊或口角时,婴儿的头就会反射性地转向被触的一侧(称为觅食反射);轻触婴儿的唇部,可。

你好,小编也已经是一个月宝宝的妈妈了,小编一般会去“小编爱baby网”看一些相关的婴儿护理知识,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有讲宝宝如何护理、宝宝生病该如何处理、宝宝的教育等等。

现在如果不给他护理牙齿等以后你可能就要带她去看牙科医生了。 宝宝现在用的刷牙水最好是用冷开水,这样就算宝宝吞下去也无所谓.医生是说,从宝宝出牙开始就需要刷牙了。

这么小的宝宝,就是尽量的培养孩子的规律,保证休息和饮食。建议你就是需要吃伊可新预防佝偻病,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治腹泻,再就是穿的和盖的不要太短多,和大人差不多就是。

2个月的宝宝还是比较小的,而且抵抗力也是比较低的,如果想宝宝身体好,一定要注意母乳喂养,还有就是平时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

小编家宝宝两个月该如何护理口腔

可以给宝宝多喝些水,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不要自己随意给宝宝服用药物,宝宝的身体恢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如果太严重,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哈!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小婴儿最容易感冒咳嗽了,看着宝宝睡觉都睡不好,爸妈们都担心的不得了。那么两个月婴儿咳嗽怎么办呢?婴儿咳嗽的护理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们一起来看看吧。

去婴儿店买洗牙的软布 或者亲子牙刷,要那种柄长的你可以抓着帮忙刷得那种,要不就买个硅胶护理牙胶抹一点淡盐水就让他咬就可以了。现在如果不给他护理牙齿等以后你可能。

多喂水,普通感冒一般一周左右会好。感冒期间呼吸不畅会影响宝宝睡眠,可以稍抬高上身。母亲感冒时可以继续喂奶,但要戴口罩,另外用药要当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2个月宝宝怎么护理 婴儿头面部湿疹如何护理?有何良方?”相关内容,小儿鹅口疮可用1%-2%的碳酸氢钠洗剂或0.05%的龙胆紫进行擦洗,此外还有一些抗真菌混悬液和口服药物可以使用,但正如你所说的,宝宝用药要非常谨慎,建议还是带宝宝到儿。

【二】婴儿小便黄是什么原因-新生儿护理

尿黄是上火的症状这是大家都知道,那么婴儿小便黄是什么原因?其实引起婴儿尿黄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消化系统不成熟导致的,另一种则是由疾病引起的,找准婴儿小便黄的原因才是关键,如果宝宝总是尿黄,那么就要及时去检查是否是由疾病引起的。

婴儿小便黄是什么原因

婴儿小便黄是什么原因

1、生理性尿黄。

尿黄是儿童上火的典型症状之一,儿童新陈代谢较快,而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饮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容易引起“内热”,中医俗称上火。饮食不当或喂养方式不妥都可引起尿黄。

2、病理性尿黄。

尿路感染会引起尿黄,但新生儿和周岁以内的婴儿尿路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患儿只出现发热、不愿吃奶、脸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并非尿路感染的全身症状。当发现宝宝在排尿时出现哭闹,或出现尿频、顽固性尿布疹时,可能存在泌尿器官的感染,应及早去看医生,常规检查尿液。

婴儿小便黄是什么原因

经验丰富的医生告诉我们:小便的颜色和气味确实是身体健康最直观、最重要的警告标志。况且,真要是到了或疼或痒的地步,问题没准儿就大了。所以,懂得一些鉴别的小常识,绝对是十分必要的“健康功课”。

1、透明带浅柠檬色:健康

尿液的颜色是越清越好。让尿液变清需要多喝水,如果一天坚持喝8杯水,你的尿液应该呈现健康的颜色(水分可以从茶、水果以及蔬菜中获得)。

2、蒲公英黄:可能你刚起床

在肾脏里积存了整个晚上的尿液通常都是这个颜色。因为肾脏在夜间产生的尿液比较少,但这些尿液依然要承担排除体内毒素的任务。再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所以,清晨的尿液颜色较深,气味比较重。这些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心。一般在你喝过水之后,下一次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都会有所好转。

3、橙黄:尿液中有过多的维生素b

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会导致尿样呈橙黄色。减少维生素剂量后尿液就会转清。医生建议如果你习惯服用维生素b片剂的话,每天的服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片。

4、宝石红:是不是吃了甜菜根或胡萝卜

一些带有天然色素的蔬菜水果,比如甜菜根、山莓和胡萝卜,都会使你的尿液呈现红色。但是,不用担心,尿液变红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多喝几杯开水情况就会慢慢还原。

5、黄色中带有红色:该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尿液中带有红色,很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症状。如果尿的颜色不但变红,同时还伴有很重的气味,或是小便时感到疼痛,那就一定是感染了细菌。另外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膀胱炎,需要马上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婴儿小便黄是什么原因

如果宝宝只是生理性尿黄,那么平常多喝点水、食用清火的食物可以调节预防宝宝尿黄的症状,一般婴儿刚出生时拍出的尿都带有淡淡的香味,如果出现霉臭味,则说明宝宝身体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小儿猩红热早期表现及护理措施-婴儿常见病

小儿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发热、全身弥漫红色皮疹,疹后脱屑,小儿猩红热会导致孩子心、肾、关节出现损害,所以家长要了解小儿猩红热的相关知识,留心宝宝的异常,一旦发现小儿猩红热早期表现,及时就医治疗。

小儿猩红热早期表现

小儿猩红热早期表现

猩红热起病早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误与感冒混淆。区别在于:猩红热起病的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等3~5天红疹褪去之后皮肤会有脱屑。

1、皮疹

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猩红热大多患病的宝宝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宝宝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

2、杨梅舌

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猩红热出疹后3~4天,患病宝宝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

3、脱皮

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皮疹一般在2~4天退尽,病情严重的宝宝则一周左右才能退尽。猩红热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大多数患病宝宝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小儿猩红热早期表现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

1、切断传染源

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幼儿园发生流行时,可每天采用盐水漱口,对患病的宝宝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宝宝。无论是幼儿还是大人,只要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宝宝。

2、医院治疗

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3、休息加营养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冬瓜汤,取新鲜冬瓜500克和少许盐,把冬瓜切成丝,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煨汤,汤好后加一点点盐,适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宝宝;取适量白萝卜,洗净后切成丝。把切成丝的白萝卜酌情加葱油、白糖、盐拌匀,适合发烧后食欲不佳的宝宝;杨梅舌明显的宝宝,可服用参麦绿豆粥,方法为取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绿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后将沙参和麦门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与绿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

温馨提示:上面也介绍了小儿猩红热症状与感冒相似,家长切不可将小儿猩红热当做感冒对待,小儿猩红热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对宝宝危害更大,应及时接受治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