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水肿一般是由先天性因素、急性感染、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但是如果遇到新生儿脑水肿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很严重的危害,那么新生儿脑水肿严重吗?
新生儿脑水肿严重吗
新生儿脑水肿其实是一种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脑部疾病,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一般是由先天性因素、难产窒息、急性感染及食物、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的。新生儿脑水肿一般会导致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临床上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癫痫发作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急性感染引起的脑水肿,感染后24h即可发生脑水肿,表现为发热寒颤,昏迷,局部病变等。
小儿颅内高压症由于常不能自述头痛,病情发展快,呕吐则为常见症状,常有呼吸不规律、惊厥、昏迷、瞳孔改变、血压高等,脑疝发生率也较高。
新生儿为什么会脑水肿
1、先天畸型
如中脑导水管狭窄、膈膜形成或闭锁,室间孔闭锁畸形(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空闭锁),脑血管畸形,脊柱裂,小脑扁桃体下疝等。
2、脑血管病变
颈内动脉或脑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脑脂肪栓塞,使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使该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脑供血不足与脑梗死,同时继发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脑水肿,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同时发生脑血管痉挛,均继发脑水肿。
3、颅脑损伤
各类颅脑损伤,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脑挫裂伤都能引起脑水肿,并发颅内血肿,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也可引起脑水肿。颅骨凹陷骨折,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或者骨折片刺入脑组织直接致伤,在受累部位出现脑水肿,爆震伤气浪冲击胸部,或胸部直接直接受到挤压,使上腔静脉压力急剧升高,压力向颅内传布冲击脑组织,造成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广泛弥漫性点状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常可发生弥漫性脑水肿,脑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可继发严重弥漫性脑水肿。
4、脑缺氧
癫痫持续状态,胸部创伤、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或窒息、心脏骤停,长时间低血压、休克、高原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肺源性脑病,使脑处于缺氧状态伴随脑水肿。
5、颅内占位性病变
肿瘤使周围脑组织受压或阻塞脑静脉回流,静脉压升高、颅内淤血,脑脊液循环机吸收障碍,以及肿瘤生物毒性作用等,使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受影响,血脑屏障损害或破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产生局限性脑水肿。脑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所并发的脑水肿尤其显著,肺癌,绒癌等的脑转移,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的,在病灶的周围都有严重的脑水肿。
6、颅内炎症
脑炎、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及败血症所致颅内弥漫性炎症,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此与致病微生物的毒性及累及的范围有关。
7、感染
胎儿宫内感染,如各种病毒、原虫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性脑膜炎未能及早控制,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孔道,或胎儿颅内炎症也可使脑池、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粒粘连闭塞。
8、肿瘤
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任何一部分,较多见于第四脑室附近,或脉络丛乳头状瘤。
9、其他原因
某些遗传性代谢病、围产期及新生儿窒息、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等。
由于不同病因造成的新生儿脑水肿症状不同,病况不同,对应采用的治疗、护理方法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了解导致新生儿脑水肿的病因,对症下药,才有助于有效的治疗。
【一】眼睛长针眼怎么办眼睛长针眼很痒怎么办-新生儿护理
眼睛是我们身上唯一的视觉器官,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眼睛要是出现健康问题,就连吃饭、睡觉、走路都会觉得不自在,学习和工作更是困难了。
眼睛长针眼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孩子和大人都可能会长,长了针眼后眼睛又痒又肿很是难受。那眼睛长针眼该怎么办?能不能直接把针眼给戳破?
眼睛长针眼怎么办
1.轻微的针眼
可以选择在患处涂眼药膏或滴眼药水这样比较简单的治疗方法,药水有助于消除炎症,不仅能帮助止痒,还可以让针眼慢慢消退。消炎药水推荐利福平、托白士、泰力必妥等,消炎眼膏推荐金霉素、红霉素眼膏,药水每天滴三、四次,眼膏可以每天早晚涂一次。
2.比较严重的针眼
在结合上面涂眼药水和眼膏的方法之外,辅以温水热敷治疗。热敷可以帮助扩张血管,对于改善眼部的炎症有很大帮助。
热敷眼睛的时候注意毛巾和水都一定要干净,水温在45°左右,毛巾浸湿拧干后敷在眼部,每天两三次,每次20到30分钟为佳。
3.很严重的针眼
如果针眼已经开始化脓,而且还引发感染,那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状来进行小手术,把针眼切开排脓,并适当清理坏死或肉芽组织。
【二】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找准原因正确应对-新生儿护理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安全,一旦喂养不当就可能导致宝宝拉肚子,遇到新生儿拉肚子父母一定要找准原因正确应对,那么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新生儿拉肚子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新生儿拉肚子原因
1、喂养不当
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从而引起宝宝腹泻。
症状: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
对策: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2、患感冒
在宝宝患感冒时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魁祸首——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如果担心宝宝会出现脱水症状,应适当给予口服补液。
症状:感冒、腹泻
对策:加紧治疗感冒,预防脱水。
3、生理稀便
不同喂养方式的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区别,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多及稀便等“腹泻”表现时,可能还无法断定宝宝得了“腹泻”。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以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当然,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症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较多、较稀、色黄。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对策:合理喂养,加强护理,注意宝宝的精神、胃口、体重变化,一般无须特别处理。若怀疑是真腹泻,应考虑以下原因,或及时进行专家治疗。
4、、奶粉过敏
100名宝宝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这种症状多出现于2~3个月的宝宝。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
症状: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2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
对策: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新生儿喂食特殊的奶粉。
5、细菌感染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挖根生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占秋冬季节宝宝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儿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症状:大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脓血,应考虑轮状病毒感染。若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
对策:不要犹豫,立即找专家接受治疗。
新生儿拉肚子注意事项
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许多宝宝自身不能合成的营养成分,其中还包含有大量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进入宝宝体内后,能够帮助胃肠道建立正常的菌群环境,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吸收、消化功能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2、添加辅食要适当
有的宝宝肠胃本身就特别娇嫩,在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比如,天气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开始添加辅食,因为那时候宝宝的脾胃功能容易失调。在选择种类时,不要操之过急,一股脑儿全部都塞给宝宝。要一样一样的来,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要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时,就马上停止该种食物。因为刚刚添加辅食时,宝宝多半还是没有长出牙齿的,所以为了便于宝宝肠胃能够吸收,应给予流质或糊状物,免得宝宝的消化道受刺激,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3、注意个人卫生
许多小孩子都喜欢吮吸手指,或者是满地乱爬之后,随手抓起一个东西就往嘴里送。无论是手指甲,还是身边的物件,上面都布满了各种微生物,一旦被吃进肚子里,就很容易会引起腹痛、腹泻。所以家长一定要叮嘱宝宝不要吃手指,也不要把地上捡起来的东西放嘴巴里,玩耍之后和就餐之前一定要洗手。
4、注意补充水分
宝宝拉肚子,多半是拉稀便,有时还会伴有呕吐,次数多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丢失体内大量水分,出现脱水症状。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喝一些淡糖盐水,糖能补充能量,盐可以补充丢失的钾离子,缓解电解质紊乱的状况。
5、注意防寒保暖
婴幼儿对于冷暖的表达还是比较迟钝的,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只会用哭闹来作为传递情绪和感受的方式。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宝宝是否会感觉寒冷,及时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时,有的宝宝比较喜欢翻身乱动蹬被子,这样一来小肚子就很容易受凉,刺激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腹泻。因此要给宝宝穿长衣长裤的睡衣,并将衣服下摆塞进裤腰里,这么做能够尽量避免小肚皮外露受风。
6、注意饮食卫生
有时候宝宝会拉肚子,就是因为所使用的勺子、奶瓶等餐具没有及时清洗、消毒,从而令表面附着的细菌、病毒侵入了宝宝的肠胃,引起感染,出现腹泻症状。除了餐具要保持清洁,食物也要注意卫生,尽量不要给宝宝吃生食,瓜果等带皮食物一定要去皮后再食用。
7、不要滥用抗菌素
宝宝的免疫系统不是很完善,像感冒就属于经常会得的疾病。家长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给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抗菌素,因为很可能这些抗菌素会破坏宝宝胃肠道里原本平衡的益生菌群,而让一些有害菌群滋生,造成腹泻。所以如果宝宝生病,千万要带他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
8、及时送往医院
有时候宝宝并不是单纯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腹泻,而是比较严重的细菌、病毒感染,除了不停的拉肚子,还会有发高烧、烦躁不安等其他症状,这时候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医院也可根据宝宝粪便进行化验,找出直接的致病原因,从而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
爸爸妈妈们在平时喂养宝宝时一定要注意清洁,不要让宝宝感染细菌,同时也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让宝宝多多休息。
【三】新生儿打嗝妈咪有妙招-新生儿护理
好像新生儿都很容易打嗝,新手妈咪经常为这事苦恼。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楚宝宝打嗝的原因,常见的有:太紧张、受凉、喝奶过多或者奶水过凉以及哭泣后进食等。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宝宝打嗝呢?宝宝拍嗝姿势怎么做?如何预防宝宝打嗝呢?下面一一为您解答。
新生儿打嗝原因
1.受凉
倘若没有其他疾病的干扰,孩子忽然不断地高声打嗝,此时需要格外留意,这多数是宝宝向你发出的受凉信号。
2.喝奶过多或者奶水过凉
宝宝饮食不当也是诱因,给宝宝喝太多的奶或者宝宝喝奶太快,便会吸入大量空气,打嗝不断。此外给宝宝喝的奶太凉,喂食了过多的寒性药物,继而干扰了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胃气上逆,也会引发打嗝。
3.哭泣后进食
宝宝忽然大哭或者被惊醒,哭闹起来,妈咪通常会用喂奶来应对,而宝宝在不断地哽噎与喝奶中周旋,自然就会打嗝了。但这种打嗝一般为自发的,并不会产生过多不适,稍等片刻就会恢复,无需太过紧张。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1.受凉打嗝
先把孩子抱起,轻轻拍拍他的背部,给他多喂点开水,再给他的小肚子铺上棉被,保证腹部的温暖,如果在秋冬季节,建议在被子外加一个暖手捂,效果更佳。
2.打嗝很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
妈妈可以在沸腾的水中撒入桔片,等到水温变低后再喂食,孩子的嗝就会戛然而止。
3.喝奶后平躺下打嗝
这多半是因为腹部胀气,在喝奶的时候使劲过猛,吸入大量的空气,小肚子愈发涨得难受,只能通过打嗝来排气,奶瓶口开的太小也同样会诱发这种情况。慢慢可以小心按摩宝宝的肚子,来帮他把肚子中的气体排出。
4.喝奶过急打嗝
若是因为喝奶太过急躁引起,那么可以把宝宝抱起,抓抓小脚底,这样他便会哭出来,他的膈肌也就停止收缩,打嗝便自然而然地停止。
常用的宝宝拍嗝姿势
1.端坐式
动作要领:妈妈坐在板凳上,让宝宝面向自己坐在腿上,右手托住孩子的小脑袋,左手轻轻拍打他的上背。
注意事项:若拍击数次后,依然不断打嗝,可以先用手安抚片刻,再继续拍打。为防范宝宝吐出奶水,应该事先准备一个小毛巾或者小手帕。
2.侧趴式
动作要领:妈妈坐在板凳上,双腿合并,把孩子抱起,让其横着趴在大腿上,让他的小脑袋稍稍朝下。左手按住孩子上半身,右手轻拍上背部。
3.直立式
动作要领:妈妈站起或者坐下,把宝宝轻轻竖直抱起,使宝宝的脑袋搭在肩头上,左手扣住孩子的身体,右手用空掌小心拍打他的上背。
如何预防宝宝打嗝
1.注意喂奶姿势
奶瓶喂养:不管你是让孩子靠着沙发上喝奶,还是你抱着他喂,都要注意垫高孩子的小脑袋,放低身子,整体保持倾斜。
母乳喂养:如果是妈妈亲自喂奶,那么首先要多花点时间钻研各种姿势,调整好后再进行哺乳。需要提醒妈妈的是,不要让孩子斜着坐在大腿上,这个姿势容易诱发打嗝。
2.注意喂奶的环境
在给孩子喂奶时,环境也很是关键,尽量保持周围的安静,千万不能在孩子嘶声裂肺中,或者是孩子极度饥饿中给他塞入奶嘴。同时要给予多一点的耐心,不要让孩子吃得过猛,或者过急,还要留意奶水的温度。
3.少量多餐
妈妈完全可以采取增加喝奶次数,减少喝奶分量的方法来缓解这一现象。当宝宝喝到50%时,暂停下来,将抱起,轻拍背部,帮他排气,排完后再继续喂食,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打嗝不止的现象了。
妈妈们对于宝宝的打嗝要分外注意,并及早发现采取方法,以阻止打嗝。因为打嗝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呼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最后,希望所有宝宝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