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2023-12-18 07:24:04人气:40

在最近有一个数据引得议论纷纷,“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万元”,“6亿人月收入为1000元”。这两个数字让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收入这么低。还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个更低。在工作中,月薪过万往往是很多人的一个障碍,所以本文将分析月薪过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之间的差距。

1.月薪一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万有什么差距?

在如果你的税前收入是1万元,这种收入对大多数人来说还不错,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毕竟去年某招聘机构做了一个调研报告,深圳月薪过万的员工只有26%。所以每月一万元的收入并不低。

税前月薪1万元,除去所得税和社保之后到"s手里大约是89000元,那么我们就按照9000元来计算,那么这9000元就可以算是可支配收入了。如果家里只有你一个人,那么你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8万元(暂时不包括父母)。如果你结婚了,两个人都有税前月薪1万元,那么你家的可支配收入就是21.6万元。

然后你们生下了一个孩子,那么你们就是三口之家,此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万元(21.6/3),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你家的可支配收入为5.4万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孩子真的是靠经济实力。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人头计算的,所以即使月薪是1万,如果人口多,赚钱的人少,那么平均来说,这个数字也不高。

在从全国范围来说,我们有14亿人口,16岁-60岁的人口数量是9亿人,有2.5亿16岁以下的人和2.5亿60岁以上的人。16岁以下的2.5亿人基本靠父母抚养,都是自己创造不了收入的人。在2.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能够领取养老金的只有少数。农村有大量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六七十岁还在打工赚取微薄的收入。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下内容。

2.如何理解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月收入6亿人1000元?

上文讲述了月薪1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的差距还谈到了人口结构。通过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两个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月收入6亿人1000元。

在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了所得税以及社保后到手的收入,你可以自己控制消费收入。这个数字是按14人基数计算的。然而,因为我们有非工作人口,所以我们的工作人口约为9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64%)。如果用一个家庭作为模型,相当于三口之家,两个人工作,第三个人不工作。

那么全国平均来说,一个家庭的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就是9万元(30000 * 3),那么每个工人的可支配收入是45000元,平均每月3750元,这是税后的。如果是税前,收入应该在4200元左右(假设社保会占税前收入的10%)。这意味着全国9亿劳动人口平均月薪4200元左右,年薪5万元左右。年薪5万元看起来更顺眼,感觉更贴近现实吗?

而这还是全国城镇和农村一起平均的情况,农村地区的收入肯定要低得多,而城镇地区的收入要高得多。根据统计局的统计,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万元,所以一个镇三口之家的可支配收入为12.72万元(4.24万元*3),由两个劳动者平分。人均可支配收入63600元(127200/2),分别是每月5300元(63600/2)和税前每月5888元(5300元/0.9,假设社保占税前收入的10%)。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城镇的话,"s税前收入5888元是平均水平,但城镇包括城镇,可以看看城市化率高的城市,比如上海,其城市化率绝对是全国城市中最高的。毫无疑问,2019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00元。那么一个三口之家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是20.85万元,两个劳动者平分,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3万元,按月计算是8687元,税前是9653元(假设社保占税前收入的10%)。

上海的城镇化率也并非是100%,城市人口约为89%,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6万元(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万元),上海一个三口之家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2.08万元,按口头计算为11.04万元,按月计算为9200元,税前为10222元。也就是说,上海城镇劳动人口的平均税前收入在10222元左右,应该比较现实。

有一个在上海工作的读者可以感觉品味一下这个数据,最近引起了很多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的讨论。但这些数据都是统计局的宏观平均统计数据,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工作年薪有很大不同。我们需要一个翻译把这些数据翻译成我们平时日常理解的数据。这篇文章是译者,不要觉得自己是统计数据代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情况都包含在统计数据里。

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所以它代表了最好的城市。而上海只有2400万常住人口,全国有14亿人口。平均水平如何?上海不能代表,统计局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所以这个数据是符合情况的,不用我们惊叹。和全国相比,我们接触的圈子太小了,14亿人。我们联系了多少人?100万个村子,我们联系了多少?三千个区县,我们去了多少?我们对300个地级市了解多少?就连我们生活工作的城市也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人口。我们联系了多少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自我中心概述的结果。如果你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不要拿全国平均水平来问自己。相反,如果你在一个城市,

在小县城,你用上海的收入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不现实的,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也很大。比如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半以上,只能和自己的行业比较。即使在同一个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收入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自己的收入,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到手工资吗)

扩展阅读

100个粉丝能带来多少收入?社群的活跃和收入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

大家好,这是一点读书。今天我们分享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小群效应》,作者是徐志滨老师。告诉我们如何管理社区。

网络经济时代,新零售、网络名人经济、知识经济大多受益于社区。用户的获取、保留和顺序转换直接决定了一个社区的生存。无论是“做”组还是“用”组,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了解社区运营的规则。

虽然社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蓬勃发展,但今天不是一个经营社区的时代,而是一个如何“善用”社区的时代。“做”组比“用”组好。在“使用”群体的时代,关注的焦点完全不同。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社区运营规则,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产品和运营中,是关键。

海量用户和收入从哪里来?

笔者从2016年初微信阅读上的一个“买一送一”的营销案例入手。活动第三天,共有2.1万用户发出4.6万本书,平均每个用户2.2本。1.8万用户收到3.1本新书。每人平均收到1.72份,这2.1万用户给微信阅读带来了5000个新用户。此外,研究发现,小书友圈的用户推荐书籍的意愿和数量远远超过朋友圈。平均每个人会和朋友分享书籍2-3次,高于朋友圈平均1.6次。

在腾讯“全民k歌”的另一款明星产品中,用户数已经超过4.6亿。在这个产品中,用户之间的关系由强关系和弱关系组成。有7层用户选择听朋友的歌,但这些剧占了整个平台的40-50%,剩下的50%来自唱功好的。此外,每天有1000多万人分享k歌,其中54%分享微信好友和群,远高于分享微信好友和新浪微博等泛好友群。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分享已经逐渐从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关系弱的朋友,再到微信好友、群等关系强的朋友。而且几乎成了用户的潜意识行为。想想你最近分享的东西,是和朋友分享的还是微信好友分享的?同时,微信阅读和全民卡拉ok还在这个关系很强的小圈子里,让用户有了攀比感和竞争感。

从2009年到2016年,社交网络的爆发已经成为大量流量和用户的来源。社交网络中涌现出大量的应用,包括:疯狂猜图、魔人、萌脸、美颜拍摄、足录等等,都是从社交网络中涌现出来的社交产品。社交网络也成为其用户和流量的主要来源。

admaster对新浪微博近5万用户的社交图分析显示,新浪这样的大社区的高价值其实是无数个小社区,用户活跃在小群体中,更容易受到小群体的影响。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们活跃在“小群体”中进行分享和传播,从而导致巨大的社会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小群体效应。

微信用户数量限制在500人以内,qq用户数量也限制在500人以内,但很多用户还是希望建立更多的社区。真的是这样吗?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活跃在4-6个小群体中,如亲戚、朋友、同学等。这些小团体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非常强大。

优秀社群的三个标准

现在社区的特点是“大群体松散沉默,小群体紧密活跃”。在小团体中,人们互相认识,信任度高,活跃。因此,作者提出有三个核心标准来衡量一个社区是否优秀:

1:人们相互认识;

2:人们相互信赖;

3:成员之间频繁互动。

这三个标准对社区的日常运作和应用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阐述其操作方法。

社群的活跃和收入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

2009年到2013年,媒体的主要阵地是微博,平均每100个粉丝每年可以给微博账户带来12元的广告收入。

从2015年开始,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成为主流。平均每个粉丝每年可以给媒体带来36.5元的广告收入。如果从媒体上尝试电商,一年之内每个粉丝再贡献80多元的收入。

2016年,社交网络进入直播时代,奖励成为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年奖励金额在30元左右。到2016年底,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社区成员的收入又开始增加。常见的方式是人均会费299或者199。

广告收入、电商收入、内容奖励收入都在上升,给媒体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而粉丝也越来越贵。很多自媒体都是用微信群来运营粉丝的,但是慢慢发现随着最初的活动,粉丝在微信群的活动越来越少,最终成为下沉的大多数。

然后,作者分析了用户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并给出了分析图:

这张图给我们展示了几个现象。

1.并不是说社交网络越大,个人用户的价值就越大。比如微博和推特的用户价值比陌陌低很多。用户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强度和活跃程度。

2.不是一个高市盈率的社交网络,但是单个用户的价值很高,联网效果会帮助平台获得更多的收益空间。

微信和陌陌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只有良好的社区关系,才能有更高的用户粘性和平台价值。众多活跃的小团体遵循一些原则。

1.地理区域近:用户对1000米以内的信息最敏感

产品及时引爆后,通常会迅速衰落,但小群体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用户留存和粘性。对于陌生人来说,距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它决定了社区的发展或更强关系的构建。

2.相似兴趣:用户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问题

在“问答”和“朋友印象”两个产品中,有基于全方位个人信息与陌生人交友的功能。这个功能的设计出发点是类似个人兴趣。在社交网络中,相似的兴趣催生了垂直社区和大型社区。

3.相似年龄:占87%以上的年轻人帮助自动加速飞升

2014年7月,aauto faster日用户数百万,2015年初,2017年aauto faster日用户数千万,流量消耗甚至超过微信。我们通常认为aauto rapper是由三四线人士主导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人也是aauto faster的用户。但是,在aauto rapper中,87%的90后用户。

奥特快手首席执行官华苏在腾讯内部分享会上谈到了奥特快手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产品的算法,提高了分销效率和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感谢年轻人,aauto rapper刚刚从gif图片转向短视频社交,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分享用户。

现在,aauto rapper的分享日均消费60分钟,每五个活跃用户中就有一个会上传原创视频。目前,aauto的注册用户超过5亿。

我提到了优秀社区的三个相似之处,包括地域、年龄、兴趣。社交网络的兴起是基于信任。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关系驱动的力量是巨大的。三金协助无数用户聚集形成一个社区,或者在社区中传播扩散,停留活跃。比如微信阅读在阅读群中自然传播,吸引更多新用户;“对立”是指相似点之间和谐冲突的两方,如男女性别对立,甲乙双方需求对立,供需双方对立。社区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打开商业化的大门。

两个实力相近、素未谋面的马拉松爱好者,在互相奔跑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互助互动。那么这种“三合一”的社群关系,可以让产品有高转化率和快速增长,也有稳定的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

好了,今天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杨华锋是一个创业理念共享平台,在这里提供互联互通

网上创业项目,以及引流推广、网上营销、实践案例分享,都需要网上创业思路,所以去中国,找项目,学会推广。

信用卡业务员真实收入(女生跑信用卡好吗)

近年来,信用卡促销越来越受欢迎。时不时的,大家会收到短信或者推销电话,要求信用卡推广,或者看到在各个小区或者商场门口摆摊的促销员。很多人一直很好奇信用卡推广赚钱有这么好吗?为什么这么多人卖。

其实赚钱很难,赚钱很难。严格来说,信用卡推广和销售人员一样,靠业绩提成,有业绩,赚死,没业绩,饿死。那么推广一张信用卡能拿到多少钱呢?这应该分为两种情况。

卡片类型

信用卡根据卡的属性分为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当然每个类别下会有很多细分的卡类,比如淘宝联名卡、爱奇艺联名卡、车友信用卡等。),不同卡种抽取的佣金也不一样。一般来说:

普卡:每张画在20到60之间

金卡:每张卡在40到80之间抽取

白金卡:每张80-150之间

钻石卡:每张120到300之间

银行之前会略有不同,推广更高档的信用卡,提现率越高,尤其是必须收取年费的信用卡,往往一个提现率就等于三四张不需要年费的信用卡(或者刷六次不需要年费)。

卡片数量

一般每家银行制定好每张待推广卡的金额后,为了进一步刺激推广者,会进一步奖励推广数量,比如:每推广50张卡,一次性奖励500元;推广100张,一次性奖励2000元等。当然,有些银行每50张增加一张的百分比,比如10元。

摘要

信用卡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一般都很低(2000元/月及以下的到处都是),而且都是从要推广的成果中抽取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销售人员不容易收到这么多推广信息或者看到这么多推广人员的原因,大家要相互了解。

今日头条1w点击量收入(头条号搬运工做不成了)

这个问题简直莫名其妙。今天的头条有一个很奇怪的收入机制:粉丝的收入是20倍计算的!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标题文章本身虽然收入低,但如果有足够的粉丝阅读,收入会很厉害。

这是之前做的截图。阅读量很差,但是单价很高。当粉丝阅读率接近1/10时,单价比1k多3左右,1w的话多30左右。单看粉丝的单价就更厉害了。6-3天,70阅读有2.67的收入,相当于38元中的1k。一万粉丝看了收入就达到381元_(:d))\

以上收入以原起点为基础,个人水平不同可能会略有差异。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不同文章的单价在粉丝看了之后相对稳定。

但是问答的红包经常丢,不同问题的单价不一样,但是最近好像比较稳定。对于跨专业的问题,单价一般很低。另外,由于问答分不清粉丝阅读比例,发红包的时候注明了粉丝收入的多少,看来是我看错了,总比例和单题平均比例不一样,所以单价只能按照总阅读量来计算。

或者断掉那几天的数据,当关注区域在几千个阅读量以内的时候,单价相对稳定,但是随着阅读量超过一万,单价就会开始下降,估计和粉丝阅读比例下降有关。也有可能官方规定本身就是单价越高单价越低.这需要官方人才知道。

跨域是一杯茶_.我上面好像有两个问题_

一般来说,由于计算粉丝收入20倍,人与人在头条收入上的差距是很大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孕妇堂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1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