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清末辛亥革命,还是民国北伐,抗日战争,甚至是建国后的朝鲜战争,我们都能在照片、视频等媒体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汉阳造”,它一直是中国军队近代主要步枪型号之一,作为标准武器在军队服役60多年。它是上个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轻武器。你知道这种武器的来源吗?是自己开发的,还是抄袭的,还是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
实际上,"汉阳制造"不是我们仿制或自行开发的,而是购买的授权生产版本。这种枪的原型是德国1888年的“委员会”步枪,也被称为gew 88。步枪子弹采用新型79圆头子弹,采用无烟发射原理,枪身下装有5发外露弹匣。
最初,德国军方对1888步枪充满期望,并打算将其作为标准步枪。但gew 88在德军服役时间短,生产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暴露无遗。很快,德军放弃了gew 88,采用了gew 98,这是我们熟知的98k的原型。
上图为旧汉阳步枪,下图为新“汉阳造”(更名为79式步枪)迁至重庆二厂
德国军方对1888年不感兴趣,甚至对欧洲主要国家也不感兴趣。所以当gew 88在欧洲大陆卖不出去的时候,德国商人就开始想办法处置这种“鸡肋枪”。除了非洲和土耳其,他们的主要目标其实是中国。
当时清政府极度迷信德货,火炮必须选用克虏伯,毛瑟也不使用轻武器。因此,德国商人谎称1888步枪是毛瑟公司的最新型号,1888步枪在外观上与毛瑟的1871步枪非常相似。所以实际上当时的清政府相信了德国商人的话,立刻花了很多钱买下了1888步枪的全部生产资料。于是从1896年开始,湖北汉阳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厂,开始生产所谓的“毛瑟步枪”,取名为“八步”。因为巴贝斯步枪配有套筒,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老套筒”的昵称来源。
不过老套其实是这款步枪设计上的一大败笔。套筒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枪托和防护木因热膨胀或外力弯曲而变形和失去精度,并防止士兵因枪管弯曲而面临爆款风险。然而,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当枪处于恶劣环境时,外界环境中的泥沙往往会沿着套筒渗入缝隙,除了拆枪之外无法清除,会增加枪神长期腐蚀、生锈、磨损的风险。所以在我国战场上,由于枪械生产条件苛刻,往往是将弹壳直接焊接在枪管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用。
此外,由于采用了新的无烟火药技术,88式步枪的膛压明显大于其他步枪,而低质量的锻钢往往无法承受高膛压,所以爆款几乎是家常便饭,中国战场上的士兵也常患此病。
即使缺乏统计数据,也不可能统计出“汉阳造”的实际制造数量,但仍然可以通过刻在枪上的序列号来估算。汉阳的88步枪总产量预计在110万到120万之间。
武汉“中国第一枪”雕塑
“汉阳早”的退役时间比你想象的要晚。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汉阳造”还经常出现在志愿军手里。比如,ceo彭的警卫甚至还背着“旧袖子”。随着苏联援华武器的到来和大量仿制,53式步枪(模仿苏联穆塞那根步枪)、565式半步枪(模仿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等现代步枪开始逐渐取代“汉阳造”的地位,“汉阳造”也开始被民兵使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步枪才被彻底淘汰。
虽然“汉阳造”是德国看不起的次品,但对于缺枪少弹的近代中国来说,早到“大辫子”的清军和晚到民国的士兵都用的是“汉阳造”,生产工艺齐全的1888步枪绝对称得上“中国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