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保健

幼儿冬季保健知识

2019-07-23 00:00:00人气:83

到了冬天气温下降,天气干燥,宝宝抵抗力差发烧感冒都是常有的事,如何做好幼儿冬季保健才能让宝宝远离疾病困扰呢?父母们需要注意了,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幼儿冬季保健知识,让宝宝健康度过寒冬,不受疾病打扰。

幼儿冬季保健知识

幼儿冬季保健知识

1、给孩子多喝水

冬天寒冷干燥,孩子应该多喝热白开水,如果孩子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等,防止幼儿出鼻血等症状。在幼儿园里时,老师也会关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时多给孩子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葡萄、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孩子体内水分平衡。

2、合理穿衣

有的家长给孩子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孩子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

3、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5、避免着凉

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孩子户外玩耍的机会少了,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要给孩子吃鱼肝油,增加饮食营养以提高抵抗力。如果已经上火,可以吃去火的药,如板蓝根、太极丸,也可以用鲜百合熬粥,加点冰糖,美味又败火。要多喝排骨汤、鸡汤、鱼汤等汤水,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幼儿冬季保健知识

6、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7、呵护孩子皮肤

家长在给孩子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孩子的嘴唇容易干裂。家长应先用湿热毛巾敷在孩子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润唇膏。孩子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家长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8、及时打预防针

及时预防接种,防范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孩子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9、预防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左右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10、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蚀。

11、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18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易感冒。空调或取暖器的暖风口不要正对着孩子,且最好每隔两三个小时打开一下紧闭的窗户,让空气适当地流通一下。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保持湿度。

12、不坐凉地:

冬季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冬天到了,不要因为怕孩子冻着就不带他到户外去。遇上好天气,就要多出去玩,只要有太阳就带他到公园去晒晒。一方面是促进钙吸收,另一方面是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冬天有太阳无风的正午前后,可在户外散步,时间约20~30分钟。

幼儿冬季保健知识

不论是什么季节,都会有很多疾病的发生,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锻炼、远离人多的地方。

延伸阅读

【一】让宝宝健康过冬八秘招!-儿童保健

怎样让宝宝健健康康过冬?

一、适应寒冷环境

接触冷空气是适应寒冷的有效方法,因为宝宝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其调节反应的灵敏度可得到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从而起到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细菌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细菌能在空气中漫延和生长。妈妈们要给宝宝的卧室和活动的场地做好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生存的机会。

三、增强机体抗病力

宝宝在冬季要保证其有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但没有必要额外给予什么滋补营养品。另外,可有意识地给宝宝补充一些维生素类药物。

让宝宝健康过冬八秘招!

四、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 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在当地流行呼吸道传染病时,更应注意这些。家中若有成员患感冒等传染病,也应尽量将其与宝宝隔离。患者要勤洗双手,以防通过接触传播。

精彩推荐:对付宝宝皮肤皲裂有高招 治疗冻疮,荐用果蔬疗法 孩子感冒必须慎重用药!

【二】常吃鱼的宝宝更健康-婴儿保健

儿童多吃鱼肉有什么好处呢?在这之前,大家很有必要先了解鱼肉的营养价值哦。鱼肉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种类繁多,大体上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两大类。但不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多少而已。鱼肉营养价值极高,经研究发现,儿童经常食用鱼类,其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好,而且经常食用鱼类,人的身体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其奥妙在于鱼类的以下营养特点:

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4. 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 ,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5. 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6. 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7. 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三】从舌头看宝宝的健康状况-婴儿保健

若是妈妈们拿不准宝宝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舌头来查看宝宝的健康情况。舌头的状态能直观地反应出宝宝哪里好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常有宝宝舌头白就说明其消化系统不好。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宝宝的舌头反应了他们怎样的健康状况。

从舌头看宝宝的健康状况

从舌头看宝宝的健康状况

若是妈妈们拿不准宝宝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舌头来查看宝宝的健康情况。舌头的状态能直观地反应出宝宝哪里好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常有宝宝舌头白就说明其消化系统不好。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宝宝的舌头反应了他们怎样的健康状况。

不要忽视地图舌

如果发现宝宝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落,好像地图模样的舌苔,这时候,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有地图舌的孩子大多是与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关系,要在治疗、调理脾胃消化功能时,在饮食上多注意调理,要多喝水。

舌苔厚苔白腻:消化系统紊乱

有的小孩子看到喜欢的食物就会吃很多,而如果孩子吃得过多过饱,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这样孩子就会引起食积,此时,宝宝的舌苔厚,舌质红,苔白腻,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大便秽臭干结,口中会有秽臭味。

对于这种情况,在孩子的膳食安排上需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吃些粗纤维的食物,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如果宝宝便秘,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腹部按摩。

舌头发红 有浮苔:可能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感冒发热时,舌质会发红,通常手心发热而手背较凉。由于发热,会导致身体内的消化酶受到影响,所以通常宝宝的大便会比较干燥,这些情况经常会发生在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或传染性疾病的初期。

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在饮食上要多喝水,以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少吃冷饮、甜食,少吃肉及油腻的食物,夏天空调房内的温度不要太低,并且及时为孩子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疾病。

舌头上光滑无苔:需要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当宝宝舌头上光滑无苔时,说明宝宝津液耗伤,可能处于久病状态,这时需要及时就医。

而有时宝宝吃了某些药物或食品,往往也会使舌苔的颜色发生变化,这些均不属于病苔,千万不要将正常的舌苔误认为病苔,以免虚惊一场。另外,辨别舌质变化可作为孩子健康的参考,但绝对不能根据情况完全自行处理,必要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