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霜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寒冷的天气始于初霜,初霜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从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也就是说即将进入冬季。初霜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天气较冷,中午较热,秋季干燥。
2.古代有“霜吹菊花开”的说法,所以在初霜的这个季节,爬山赏菊成了一件优雅的事情。记载于梁朝吴郡《续齐谐记》。“初霜,唯此草盛”,于是菊花被古人视为“等时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秋菊初霜盛开。这个时候国内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菊花聚会,赏菊喝酒,以示对菊花的尊重和喜爱。
3.在山东,有一句农业谚语“夏末高梁,白鹿谷,初霜来拔萝卜”,所以山东人初霜喜欢萝卜。农民的谚语里有“初霜萝卜”的说法,意思是初霜后早晚温差大,萝卜不及时收割就会出现冻皮,影响萝卜的品质和收成。
4.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红柿子在初霜时吃。在当地人眼里,它不仅能御寒保暖,还能补益筋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初霜食品。泉州老人关于初霜吃柿子的说法是:初霜吃丁柿子,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这个习俗的解释是,初霜这一天要吃{坚果},否则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5.初霜时有登高眺望的习俗。爬上去不仅能让肺部的功能舒服,还能爬到高处远眺,神清气爽,舒缓身心。天高云淡,枫叶染。看着顺眼,但是要注意。
6.很多地方都有初霜吃牛肉的习俗。比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早餐吃牛肉炒米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冬天吃牛腩锅补充能量,祈求温暖健康。除了牛肉,羊肉和兔肉也适合初霜。
7.初霜的这一天,闽南台湾省的乡亲们需要吃补品,这是我们北方人常说的。闽南有句谚语,说“一年补初霜,不如一年补尽一切”。从这个小谚语,可以充分表达闽台人民对初霜这个节气的重视。所以每逢初霜季节,闽台的鸭子都会很吃香,有时会缺货,供不应求。那些乐于卖鸭子的老板们都无法守口如瓶。看来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快乐的初霜节气。
广西三月三风俗 广西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1.包装五色糯米板。节日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盘和彩蛋。人们采集红兰草、黄米花、枫叶、紫甜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制成红、黄、黑、紫、白的糯米。相传,这种食物曾获得仙女们的赞美并流传下来;其他人说这是对歌手刘三姐的牺牲。吃了这种食物,人就富足健康了。鸡蛋是年轻男女用来交流感情的物品。壮族家庭爱吃彩色大米,这是幸福和好运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还有人在社会节、大年初一甚至元旦煮五色糯米来吃。在孩子们满月和新房竣工等节日里,五色米饭也应该煮熟并分发给邻居。壮族人也爱枫叶,相信枫叶能“驱邪”,给人们带来好运与和平。所以农历三日煮五色饭时,家家户户门口插一片精心挑选的枫叶。连煮五色米的染料残渣也要撒在房子周围的墙脚,以驱邪保平安。
2.抢烟花。农历三月初三和秋收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自发组织了抢花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着喜庆的服装,天一亮就奔向活动场所。赢了烟花的人被认为是来年最有福的,也是最受女生青睐的。每个支队有8人参与抢烟火,队员们通过突围、挡人、变向、快速冲进对方堡垒,把烟火放入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足球,所以被称为“东方足球”。传统的“烟花”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铁环,用红布或红丝包裹。比赛场地通常位于河岸或山坡上。人数或团队不限。每一枪都要抢,第三枪结束。
3.扛杆子。扁担是自娱自乐的传统活动。每一个庄家人都是演堂主的演员。女子动作轻盈优美,男子动作有力有力。自娱自乐的“打堂鼓”,维系着壮族人民丰收的愿望。撑杆跳的舞蹈形式包括两人舞蹈、四人戴花、多人戴花。舞者大多是偶数。表演者手里拿着杆子,围着长凳或饭碗,有节奏地敲打长凳和杆子。杆子可以在手中自由使用,也可以敲正面、背面或侧面。声音清脆或沉重,声音不同,形成节奏鲜明、跌宕起伏的节奏。当电杆不断相互撞击时,表演者不停地戴花、旋转,让人眼花缭乱。熟练的动作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音柱的冲击来完成。
4.打铜鼓。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在节日庆典或祭祀活动中,一直有敲锣打鼓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东兰、天峨的壮族人每年过三月、春节,都安、巴马、大华的瑶族人过春节,南丹的瑶族人举行丧葬祭祀,鲍忠、南丹的苗族人在过春节或开会庆祝时,用敲锣打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庆贺或哀悼之情。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它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传递战争信号、葬人祭祖、驱邪的工具。壮族人有在红白喜事和婚丧嫁娶、迁居新居和盛大节日时打铜鼓、唱民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昌族的风俗有哪些 阿昌族风俗介绍
1.阿昌族人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礼仪。客人来家里午睡,主人要用好酒好茶招待,有礼貌的吃饭。如果客人年轻,可以拒绝坐在旁边或下面;万一敬酒倒茶,避免失礼,接受。
2.阿昌族有劝客人吃饭的习俗,无论是喝酒还是喝茶,都禁止接受;劝你吃饭的时候,不管饱不饱,都要伸开双手,一起捧碗;举手或起身,双手敬礼,被认为是顺从。通常是象征性的劝人吃饭。通过劝人表达感情,甚至唱劝人吃饭的民谣来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原因。
3.阿昌族的衣服简单、朴素、漂亮。男性常穿蓝、白或黑色双排扣夹克和黑色长裤配短而宽的长裤。小伙子喜欢扎白包头,婚后改黑包头。一些中老年人也喜欢戴毡帽。
青壮年打包头,总要留40 cm左右长的耳朵垂在脑后。男人出门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背上一条“手绢”(挎包),背上一把阿昌刀,更显帅气自然。
女人的衣服在年龄和婚姻状况上是不同的。未婚女生一般穿大胸或双排扣夹克,黑裤子,马甲,黑包头。梁河地区的女生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女性一般穿蓝黑色双排扣夹克和筒裙,小腿裹打底裤。他们喜欢用黑布包裹高高的包头,包头顶上挂着四五个五颜六色的绣球,颇有特色。
4.婚俗
阿昌是个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自由恋爱,“串妹”盛行,但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过去一般不婚同姓,但长期以来与汉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通婚很普遍。丈夫和兄弟婚姻的转让制度盛行。寡妇可以再婚,但不能带走丈夫的财产,孩子也是由丈夫带大的。
阿昌族青年男女婚宴,首先要请新娘叔叔坐,摆上一盘拌猪脑的凉菜。酒席结束后,大叔会给新娘一条4.5斤左右的猪尾巴后腿,称之为老婆家的肉,意思是新娘千万不要忘记养家的恩情。
5.饮食习惯
阿昌族在日食期间吃三餐,喜欢酸性食物。过去,青年男女都有嚼烟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常被染成黑色,所以有“黑牙美容”的古老习俗。
6.阿昌族的请教信仰
胡拉萨地区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定期出入抑郁症。“烧白柴”等请教节日和活动。梁河一带的阿昌族,过去信仰鬼神。每年春耕秋收前,都要向“土主”(鬼)献祭三次。所有村子的人都要在地里洒鸡血插鸡毛祈求鬼保护庄稼。此外,由于汉族的影响,他们也崇拜祖先。
7.阿昌族的重要节日
除了请教节日,胡拉萨阿昌族还有和邻近傣族一样的一年一度的节日,如冲钟摆、踢窝、会街、品新、泼水、入洼、出洼等。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床单、烧白柴火、浇花、卧螺节等节日活动。其中火把节、卧螺节规模较大,活动较多。
2020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1.上思节,俗称三月三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上思节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一起去水边洗澡,这叫“蹲”。从此,祭祀宴、曲水、下乡春游等祭品越来越多。古代记载“干部、支部”为三月初初一三日,称为“上思”。
2.2020年农历上思节日期: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鼠年三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