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礼分为初加、再加、三加,分别对应一拜、二拜、三拜。
1、及笄礼开始前,笄礼者身着儒裙入场,面朝香案跪坐,赞者上前为其梳头;
2、初加,笄礼者走至香案前,一拜父母后跪坐,有司端托盘上前,正宾为笄礼者戴笄,正宾训诫。训毕,笄者起身,与正宾互行揖礼,然后退场。
3、二加时笄礼者走至香案前,二拜正宾后跪坐。有司端托盘走至笄礼者面前,正宾为笄礼者簪上发钗,并说祝辞。说毕,笄者起身,与正宾互行揖礼,然后退场。
4、三加时,笄礼者行正规拜礼后跪坐,正宾为笄礼者加钗冠,并吟颂祝辞。
5、最后笄礼者与父母并列而站,全体起立。随后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笄礼已成,感谢各位的盛情参与”。
形容女子美貌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8、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古代女子最简单的发髻是什么
古代女子的发髻有:汉代妇女的“倭堕髻”;北朝妇女的“十字髻”;唐代妇女的“灵蛇髻”、“飞天髻”;宋代妇女的“朝天髻”、“同心髻”等等,都是相关朝代颇为流行的发式。
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式更是式样万千,例如有傣族妇女的“孔雀髻”;有京族妇女的“砧板髻”;有畲族妇女的“风凰妆”;有苗族妇女的“独角髻”等等。
其中最为简单的古代女子发髻是汉代妇女的“倭堕髻”。
为什么古代把女子的眉比做春山
古代女子在画眉前,要先把原来的眉毛剃去。但她们剃眉后并不是马上画眉,而是先要在脸上敷上妆粉。 因为画的眉与原来的眉相比,位置到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那时所画的眉多是柳叶眉、其形状类似山,而春天的山是最美丽、最可爱又是最吸引人的,犹其吸引那些会欣赏女人的男人,故此那时的文人墨客便以春山来形容女子的眉了。
不过男子的眉还是眉,只不过分粗眉、细眉。而女子的眉在文人的笔下又作出很多文章,最惹人怜的是这一句:春山愁锁泪偷弹。宋代词人阮阅在《眼儿眉》中写道:“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来比喻女子的眼如秋水般清澈明亮,眉似春山一样的秀美漂亮。把山水比做眉眼,把眉眼比做山水,可见眉眼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