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这句谚语流传于我国湖南长沙。在那边,到了夏至这天,人人都要吃夏至羹,传说中吃了夏至羹,身体会特别强壮,连石头都能踩出坑来。在我国不同地区,关于夏至的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
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
夏至有很多传统的饮食风俗和谚语。在湖南长沙,夏至羹是夏至当天不可缺少的饮食。夏至羹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当地有谚语“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和夏至蛋一样,夏至羹也代表了人们对于健康的美好愿望。至今湖南地区,依旧承袭着这个传统习俗。
夏至的古诗词两首
夏至在我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所以有很多诗人为此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合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至後得雨》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的饮食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很多习俗各有不同。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很多食物都被寄予了美好的心愿。
黄疸新生儿母乳喂养饮食禁忌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父母们还沉浸在宝宝出生喜悦中时,突然发现宝宝脸上身上皮肤慢慢变黄,看上去营养不良的样子,喜悦也变成了焦心,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们也别太担心,谨遵医嘱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的。那么,宝宝为什么会有黄疸呢?母乳喂养方面妈妈又有什么要忌口的呢?下面饮食禁忌来为大家解析。
为什么宝宝会有黄疸
出生黄疸的宝宝是因为生理发育不成熟新生儿黄疸主要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胆红素生成较多、转运能力不足、肝功能发育欠完善、排泄胆红素能力欠完善,即新生儿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较弱,在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及酸中毒的时候容易使黄疸加重。
黄疸分种类,注意区分治疗小宝宝的黄疸一天天不见好,妈妈真着急!新生儿黄疸算是宝宝出生后得的第一个病吗?为什么有的孩子黄疸时间特别长,有的孩子几天就没了呢。
宝宝黄疸宝妈要忌口
母乳喂养期间,宝宝与妈妈息息相关。有的医生说黄疸厉害就不让吃母乳了,是为什么?宝宝得黄疸与妈妈有关吗?哺乳的妈妈要注意些什么?食物上有忌口吗?母乳性黄疸,暂停喂乳新生儿黄疸中约1%为母乳性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未发现引起黄疸的其他病理因素。
主要是因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多而引起。多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若停母乳后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如果考虑为母乳性黄疸,可以停母乳48-72小时,待黄疸消退一些后,可以继续喂母乳。
宝宝得黄疸,哺乳妈妈要忌吃“黄色”食物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且黄疸较重时应暂停喂母乳,若不是母乳性可适当喂母乳。母亲应注意少食含黄色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桔子等,禁食辛辣刺激性及生冷食物。
什么是少渣半流质饮食
少渣半流质饮食是一种含极少纤维并且易于吞咽和消化的半流体食物。
少渣半流食是比较严格地限制饮食中的纤维,食物内容是在半流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限制纤维,除可用菜泥果泥和过滤的菜汤果汁外不用其它果菜,目的是尽量减少纤维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肠道蠕动、减少粪便数量及粪便的运行。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惯
主要有两个差异:
1、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2、南甜北咸,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