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诗是茶圣陆羽所作的《六羡歌》,懂茶的人都称陆羽是茶圣,也许是因为他的《茶经》,也许是他的努力钻研,也许是他一生嗜茶,你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茶圣呢?本期饮茶文化为你解析。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着。《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陆羽大大推广和发展了我国的种茶事业。他一生跑遍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从湖北到江浙,对我国名茶产区作了详细考察,并精心培育了若干优良品种,扩大了南方的种茶面积。仅他长居三十多年的湖州一地,在他还在世时茶业种植园就有巨大发展。
陆羽的《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分十个题目: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其第十题“之图”是指把上九项内容用素绢写出张贴起来,并非真的有图。前九项历述了我国茶之来源、采茶器具、制茶工具、采制过程、烹饮器具、煮茶方法、如何饮用,以及历朝历代茶叶趣闻和茶的产地等等。
可以说,《茶经》是一部茶叶大全、茶事入门和茶文化词典,也是一部小小的唐朝以前的茶叶史。此书一出,立即将我国茶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自此以后,各朝各代茶文化专书陆续迭出,终成茶事蔚蔚大观,宋朝有书法家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朝着名文人高濂的《论茶品》,清朝震钧的《茶说》等等,不一而足。茶文化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流向了国外。据中日学者研究,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的饮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境界上,都与中国唐代陆羽所撰《茶经》中叙述的类同”(《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日本的第一位着名煎茶人永忠和尚,在中国留学期间,正当陆羽的茶文化光大发扬,他的《茶经》刚刚问世。永忠于公元805年(陆羽逝世之年)回到日本,他用陆羽的烹茶法为日本嵯峨天皇煎了一碗茶奉上,受到天皇的极力称赞,两个月后立即下令推广。不久,日本又出现根据陆羽《茶经》注释的《茶经详说》,平安时代末期,日本高僧荣西所着《吃茶养生记》,也不无受到《茶经》的影响。
可以说,唐朝“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开辟了我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你可能会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吃豆腐的好处,怎么吃最好
吃南瓜的好处,你都知道吗?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美食
唐朝美食较多,部分如下:
1、红烧狮子头,由四个色泽金黄、香味四溢、形态栩栩如生的猪肉丸子组成,寓意人生福、禄、寿、喜。
2、萧家馄饨,长安萧家的馄饨,味道鲜美,汤汁肥而不腻,去掉汤汁,可以煮茶。
3、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具有糯米的饭香,粽叶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蜜甜。这些味道交织混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4、杂糕,将猪肚、猪肠内填淀粉、肉末,配制花椒、茴香、肉桂等调味药品制成的风味饮食,猪肉肥瘦均匀,飘香四溢。
5、青精饭,是用杜鹃花科的灌木南烛枝叶,捣碎出汁后,用来浸泡大米,蒸熟后又晒干所成,其米香混合南烛枝叶的香气,别有一番风味。
唐朝饮食典故
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懽,因之赴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执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櫂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賫至岸,舟荡覆半,惧其尠 ,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历经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为什么从唐朝以来喜爱牡丹
是因为在唐朝开元时,天下太平。据传长安的牡丹盛开,而唐玄宗在内殿观赏牡丹时,问咏牡丹的诗是哪一首,而陈修秉奏,当然是李正封的天香在染衣,国色朝酣酒。牡丹由此起便拥有国色天香美誉,而欧阳修又有诗云天下真花独牡丹,因得以上二人诗赞及当时的物象,所以牡丹便成为富贵的象征。
唐朝人有着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正是因为牡丹的花型的高贵丰满。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