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冬至吃萝卜粄。萝卜粄是河源人冬至必吃的一种特色小吃,每逢冬至过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传统美味的萝卜粄,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一种习俗,对于河源人来说更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宁波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冬至后,太阳高度回升,而非“阴阳”概念中的阳气回升。冬至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这天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
“五行”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冬至又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要吃什么补药食物
导语: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冬至也在冬季,又是节日,所以一般都会选择这一天来吃一些补身体的,那么冬至要吃什么补药食物?适合冬至吃的中药材及补汤有哪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要
吃什么补药食物 适合冬至吃的中药材及补汤有哪些
枸杞子:《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人参:《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
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三七: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且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当归: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阿胶:阿胶味甘、性平,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调经安胎等作用,为历代喜用的滋补珍品。《水经注》即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故有贡胶之称。《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的“三宝”。
冬至要补汤:
第一款:冬令补汤
材料:土鸡一只,大枣30 g,枸杞20 g ;生地20 g或熟地(不是湿热体质用熟地,也可以两种各一半);山药30 g,百合20 g,莲米20 g,芡实20 g,苡仁30 g,当归10 g,黄芪20 g,党参30 g,麦冬15 g,玉竹20 g,银耳15 g
做法:
1、土鸡处理干净后剁大块,分别将当归,黄芪用温水泡十分钟,再用刷子刷干净。生地整块泡,同样用刷子刷干净后切片。红枣,枸杞泡5分钟捞出,其他材料一起浸泡10分钟,冲洗3遍捞出控水。
2、鸡肉冷水入锅,大火煮开撇去浮沫,煮3——5分钟捞出冲洗干净。
3、砂锅或炖锅一次性加入足量多的水,放入鸡肉块和所有的药材,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炖半小时,再转小火炖2小时左右。
4、最后关火,放枸杞,盖上锅盖焖一会儿就行以了。
小贴士:喝补药期间,忌食萝卜。感冒发烧、消化不良时,暂停服用。
第二款:山药鸡汤煲
材料:母鸡一只,山药500克,大枣30克,枸杞15克,当归,黄芪各8克,苡仁15克,莲米20克,百合15克,党参10克,葱2根,姜3片,料酒1勺
做法:
1、母鸡一只,切块备用,将枸杞,红枣,莲米,百合,以仁,黄芪,当归,党参放清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
2、鸡肉冷水入锅,放入姜片,葱结,少许料酒煮开撇去浮沬捞出;
3、焯过水的鸡肉块转入砂锅煲中,注入足量多的热水,加盖煮开,放入浸泡过的中药材,中小火煲2小时
4、炖汤的时间将山药削皮切块,放淡盐水中浸泡,防止氧化变黑;
5、2小时后放入山药块,炖20分钟,最后放入大枣枸杞煲10分钟即可。因为是药膳,不需要格外家2盐,淡淡的药香和鸡肉的鲜香,整个汤很好吃的哦。
重庆冬至吃什么过节
重庆人称“山城”,这里的民风民俗充满了热情,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饮食上面,重庆人爱吃辣,可以说是无辣不欢。这里的火锅更是远近闻名。那么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火热的地方遇到寒冷的冬至又会擦出什么饮食方面的火花呢?
冬至到底吃什么,全国各地吃法不一,重庆人主要是狗肉、羊肉等汤锅类,“冬至到羊肉俏”,“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虽然重庆有吃狗肉的习惯,但每年羊肉馆生意更为火爆,不论汤锅、烧烤,羊肉、狗肉馆生意爆好,食客排起长队,羊肉比平时多卖出上倍,羊肉疯了似地卖,只要是汤锅生意火爆。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冬季吃萝卜赛过小人参,萝卜中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a、维生素c、尼克酸,以及元素钙、磷、铁等。萝卜内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还有黑芝麻、山药、果仁等也是进补的不错选择。切忌每周最多进补一两次,否则容易引起营养过剩和上火。
冬至节气还应该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郁。
在重庆,“冬至吃羊肉,滋补好兆头”流传已久。在重庆主城,“冬至羊肉宴”的招牌贴满了大街小巷。乳白色的浓汤、鲜嫩的羊肉,再加上一小勺葱花,禁不住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锅的诱惑,热闹的“冬至羊肉狂欢会”已提前上演。
冬至节吃什么,冬至吃什么东西
1、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2、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3、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5、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6、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7、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8、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