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胎教 语言胎教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宝宝能从爸爸妈妈的声音中得到安全感,语言胎教可以促进胎宝宝的大脑发育,并有助于宝宝出生后的语言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发育。语言胎教很简单,从怀孕的第3个月开始,准妈妈就可以和胎宝宝交流了,随妈妈怎么说都可以,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事情就行。
2、抚摸胎教 抚摸胎教能加深亲子感情,准妈妈可以用双手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轻轻抚摸胎儿,不要画圈抚摸,每次时间不要过长,如果胎宝宝的反应比较激烈,就不要继续抚摸胎教了,孕早期和孕晚期不适合抚摸胎教了,容易引起子宫收缩。
3、音乐胎教
音乐胎教是最为轻松又效果比较好的胎教,音乐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使宝宝更聪明。音乐胎教适合在宝宝醒的时候进行,准妈妈可以选择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柔和的音乐,嘈杂或不当的音乐要避免,声音也不宜过大,可以安抚胎宝宝,帮助胎宝宝调节昼夜作息规律。
4、运动胎教 运动胎教是容易被忽略的,因为很多人认为孕妇应该在家里不要乱动,其实运动胎教可以增加宝宝的运动协调性,还能帮助准妈妈舒缓压力,轻缓的运动都适合准妈妈们。
胎教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也需要讲究方法,孕期胎教的一些误区,不但会使胎教无法发挥它的作用,还会损伤胎宝宝健康。
1、胎教的方式使用得越多越好 胎教的方式有许多,如音乐胎教、语言胎教、运动胎教、环境胎教、视觉胎教、抚摸胎教等,而且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准妈妈们没必要每个都尝试一遍,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和胎宝宝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一两种胎教方法即可,过度胎教,反而会对胎宝宝造成伤害。
2、胎教必须定时定量去做 准妈妈们都知道胎教对胎宝宝好处多,所以很多妈妈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胎教时间表,其实这并不科学,胎教虽然应该坚持,但是准妈妈或者胎宝宝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不要做了。
3、错误使用音乐胎教 许多妈妈做音乐胎教时喜欢每天都换新的音乐,但是,频繁的更替音乐并没有好处,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准妈妈还是选择自己比较喜爱的音乐,这样准妈妈和胎宝宝的心情都会很愉悦,对于胎宝宝,妈妈的哼唱其实是最好的音乐。
【一】家长们会犯的三种胎教误区-胎教
1、胎教出来的孩子都很聪明。
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看过一本课间刊物,其中有一篇就是写的一位 天才儿童 ,连蹦好几级,非常聪明,当时有人问为什么孩子这么聪明,妈妈说因为给孩子胎教的原因。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不一定全是胎教的原因,还有就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很好,天生就聪明。所以很多家长进入一个误区,觉得我想要孩子聪明,就要胎教,胎教生出来的孩子肯定都是聪明的。
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胎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胎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完善,为以后的教育打好基础。如果说胎教一定会让孩子聪明是不准确的。
2、胎教进行的越多,就会越好。
很多父母对胎教了解的不全面,想着胎教对孩子好,所以就会给孩子胎教的项目特别多。比如音乐胎教、语言胎教等等,觉得孩子接受的胎教越多,一定是越好的,孩子学到的也会比较多。其实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睡觉,对于胎教也是在胎儿醒了之后,遵循胎儿的活动频率来进行的。进行的越多,就会打扰了胎儿的正常休息规律,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3、音乐胎教,必须要大声,不然胎儿听不到。
对于胎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音乐胎教了,因为这样很方便,也能够让胎儿听到音乐的时候比较安静。但是并不是胎教音乐放的声音越大,对胎儿越好。一般来说,胎儿到了六个月左右的时候听力就已经发育完善了,这时候家长说的一些话, 宝宝 其实能够听见,虽然听不懂,但是音质宝宝还是能够熟悉的。如果在给胎儿听音乐的时候声音太大,可能会破坏到胎儿的听力。所以在听音乐的时候声音不能过大,也不要隔着肚皮,应当离得远一些。
【二】胎教不是教育胎儿-胎教
么么提醒:胎教不是教育胎儿
胎教就是教育胎儿吗?
很多人对胎教有一种误解,以为胎教就是教育胎儿,或者说让胎儿接受教育。其实,胎儿没有思维能力,什么也学不会。那么胎教的意义是什么呢?所谓胎教,就是给胎儿创造一种更加良好的发育环境,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
妇产科医生的研究证明,接受过胎教的婴儿,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比未接受过胎教的婴儿发育得快一些,如果出生后继续让婴儿听悦耳的音乐,并接受妈妈的抚爱,其身体整体发育水平、语言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过胎教的婴儿。但如果出生后停止胎教时的刺激内容,那么胎教所产生的作用会逐渐消失。
胎教时胎儿有感觉吗?
准妈妈在对腹中的胎儿实施胎教时,常常会想:“我的宝宝能感受到么?”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胎儿不仅有感觉,而且还有记忆力,能够接受准爸爸准妈妈的教育。
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从胎儿时期开始的,随着胎儿渐渐长大,他们的感觉也逐渐丰富起来。
大约3个月的胎儿就有了感觉。起初,当胎儿碰到宫中的一些软组织,如子宫壁、脐带或胎盘时,会像胆小的兔子有关胎教样立即避开。但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特别是到了孕中后期,胎儿变得“胆大”起来,不但不避开触摸,反而会对触摸有一定反应,如有时母亲抚摸腹壁时,胎儿会以脚踢的方式来回报。
4个半月时,胎儿能辨出甜和苦的味道,孕期快结束时,胎儿的味蕾已经发育得很好,而且喜甘甜味。
6个多月时,胎儿就有了开闭眼睑的动作,特别是在孕期最后几周,胎儿已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了。
胎儿尤其是妊娠中后期的胎儿,其触、视、听、味觉等都发育到了相当的程度,能够感受到一些外界活动,这时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胎教,可以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何说胎教有利于胎儿大脑健康发育
集情感化、艺术化、形象和声音于一体的胎教内容,可以促进胎儿右脑的发育,提高宝宝出生后知觉和空间感的灵敏性,使宝宝具有音乐、绘画、整体和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并丰富宝宝的情感,活跃宝宝的形象思维,提高宝宝直觉判断的正确性。同时,胎教能给胎儿以新颖鲜明的信息刺激,具有怡情养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健康和成熟。
另外,胎教还能够促进胎儿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重视情感化和形象化的胎教,能够使宝宝出生后易于学习语言和数字等知识,这样也就调动了左脑的功能,使左右脑功能得到互补,从而使胎儿出生后大脑的潜能得以更好发挥和利用。
为何说胎教有利于胎儿心理健康
胎教能够对胎儿的心理产生积极能动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培养胎儿的感知能力,也有利于培养胎儿的情感接受能力,使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能在感知、情感等方面和父母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进行胎教时,胎儿如果受到触摸能有相应动作,听到音乐时能变得很安宁,那么胎儿就具备了感知能力和情感接受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最基本的心理能力,有了这两种能力,胎儿以后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很好地接受审美教育,具有想象、直觉、顿悟和灵感能力,并具有情感体验、调节和传达能力,宝宝心理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为何说胎教有利于完善胎儿人格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代表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其形成与人早期经验很有关系,一个人在人生初始阶段受到的整体性和审美性教育,会对这个人的心灵产生长远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这个人的人格趋向完善,并使这个人成为真诚、善良、美丽的人,并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而胎教就是人生最早的审美教育,它对胎儿具有整体性的影响,胎儿学习的结果也具整体性,因此胎教有助于胎儿以及胎儿出生后精神素质各个方面的塑造,即有助于胎儿人格的完善。
【三】准妈妈尿频须留意病理征兆-胎教
已有三个月身孕的小茵最近老是往厕所里跑,要不了多久又想小便。其实,尿频是准妈妈们最容易产生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逐渐增大的子宫和胎头挤压到膀胱,让她们产生尿意,进而发展为尿频。
膀胱位于子宫的前方,怀孕 3个月时,子宫增大,从骨盆腔出来,可以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到增大的子宫,此时,增大的子宫可以刺激前方的膀胱,出现尿频症状。到了中期后,子宫在腹腔内慢慢增大,对膀胱的刺激症状随之减轻。在妊娠28周以后,正常时均可出现不规律的子宫收缩(子宫发硬),但是,一般没有症状;一旦宫缩刺激膀胱,可以出现尿频的症状。如果未达足月,宫缩很频繁,应该及时就医,防止早产的发生。
进入怀孕后期,约38周左右,胎头下降入骨盆,又可以压迫膀胱,出现尿频症状。白天,准妈妈站立或坐位,增大的子宫压迫腹腔内的大血管,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肾血流减少,白天尿量减少。夜间卧床,减轻了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了肾血流量,夜尿增加,这是孕育宝宝 的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多渴、多饮、多尿“三多症状”伴体重不增长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虽然说许多准妈妈在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出现尿频现象很正常,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一些病理征兆。怀孕后,由于输尿管和膀胱的移位,使尿液积聚在尿路里,让细菌易于繁殖,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如果准妈妈小便时出现疼痛感,或尿急得难以忍受时,可以查一下尿常规,看看是不是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妊娠4~12周是胎儿 致畸的敏感时期,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但又不是绝对禁用,可以先通过大量饮水,多次排尿,冲洗膀胱和尿道,减少细菌在泌尿系统的滞留,再适当配合消炎药,可以尽快减轻症状。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