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早孕反应

儿童手口足病的症状表现

2020-09-15 00:00:00人气:42

儿童手口足病的常见症状及表现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手口足病能治好吗?

1、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2、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3、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延伸阅读

【一】3-6岁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孕期保健

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发现,由于大多数爸爸妈妈比较年轻,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知识比较欠缺,甚至存在空白,一旦孩子出现“攻击性”等异常行为时,家长们往往不知道做什么。

虽然在幼儿园里接受了老师们的教育,大多数孩子的情绪、情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孩子脑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所以,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也经常会发生一些异常举动,比较常见的异常行为有:

1、孩子出现攻击行为

3-6岁的孩子渐渐开始独立,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但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采取毁坏物品或者大吵大闹的行动,主要的表现行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建议: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攻击性的行为,作为家长不能随意惩罚闹情绪的幼儿,要尽可能转移孩子注意力,事后给予安抚,并在孩子情绪缓和下来以后,告诉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一定要改过来。

2、孩子出现反抗行为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到了4、5岁以后,家长突然发现孩子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其实这种潜意识的反抗行为是自我意识独立的一种表达方式,属于行为正常发展的表现。

建议: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应予理解和尊重,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一阶段会很快度过。

3、遗尿

一般来说,孩子在5岁以下,还是不能自己有效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对于经常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些孩子到了8、9岁,偶尔也会出现尿床现象哦,只要不是经常遗尿,不必过分担心哦

4、咬指甲和吮手指

通常来说,孩子出现咬指甲和吮手指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时期,因为这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到孩子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如果孩子在4-5岁的时候,仍然出现咬指甲和吸吮手指的行为,一定要加以制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