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与一般口腔疾病不同,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影响,在牙齿的生长过程中这很常见,数周后即可自然消退,家长们不用担心,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都会用针挑,注意这是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哦,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宝宝马牙?
马牙是什么
马牙一般只是出现在新生儿身上。在宝宝的牙龈或上颚就是常见马牙的位置。马牙通常外表看上去像一些黄白色的豆或芝麻。马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粘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并非感染所致。马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会对宝宝成长发育造成大的影响,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消失。
马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胎儿在4-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牙板,而牙胚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为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燥、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暂时不适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年轻父母不用担心,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会被吸收或自动脱落的。
如何正确处理宝宝马牙
有些家长没有经验也缺乏育儿知识,以为马牙是口腔疾病的一种,就贸然拿没有经过消毒的针去挑,或用湿巾拭擦,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也不卫生。用针挑和用湿巾擦拭不仅对马牙的消退无用,还容易损伤口腔黏膜,引发宝宝口腔炎症。因为宝宝的口腔粘膜与大人不同,宝宝的口腔黏膜比大人的更加薄弱娇嫩,粘膜下的血管也是十分丰富的,盲目擦拭后破损的几率非常高。而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口腔黏膜被湿巾、针破损后,就容易引起口腔细菌感染,从而诱发口腔炎或骨髓炎。口腔炎症不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严重的话甚至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败血症会有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着出血,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重则会导致宝宝休克,危及婴儿生命。
“马牙”和鹅口疮等口腔炎症不同。口腔炎症会有发热、肿痛等不适感。而马牙只是正常的生理症状,一般没有过多的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燥、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暂时不适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年轻父母不用担心,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会被吸收或自动脱落的。
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很多育儿知识都需要新手爸妈们学习哦,在宝宝身上会发生多种情况,父母有一定的育儿知识就能正确对待,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记不可盲目处理,伤及宝宝。
【一】1岁7个月宝宝发育标准-育儿知识
身长平均约80厘米,80厘米标准净重10.43公斤。男女标准体重及精确胖瘦分级(图):
一岁10个月的标准体重是11.5kg,标准身高是85cm左右。 1岁以后的体重(kg)=年龄(岁)×2+8,身高(cm)=年龄(岁)×7+75。在这个数值附近都是正常的。
对于宝宝的身高体重,家长通常都会很关注。很多家长喜欢在家中给宝宝测身高,还会买上一个电子秤,给宝宝测量体重。尽管家长很喜欢给宝宝测身高体重,但是病史特别了解1岁宝宝身高和体重的标准。那么,1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是多少? 1岁宝宝身高。
21月 体重标准:10.8-13.3 身高标准:81.9-88.4 心智发育: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宝宝不断成长,其身体和智力等多方面的发育都会慢慢地增长,有的宝宝可能发育得稍微好一些,有的又要稍微差一点,但多数正常宝宝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如果与标准相差太多,宝宝可能就有些异常。1岁十个月宝宝发育标准,主要如下。 1、身高体重。
一岁十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最新
一岁一个月男宝宝,身高73.4-78.8cm,体重:9.1-11.3kg; 婴儿身高体重标准参考: 1个月男:身高48.2-52.8cm,体重:3.6-5.0kg;女:身高47.7-52.0cm,体重:2.7-3.6kg 2个月男:身高52.1-57.0cm,体重:4.3-6.0kg;女:身高51.2-55.8cm,体重:。
一岁半男宝宝身高标准为77.1-89.5厘米;体重标准为9.2-14.1千克。一岁半女宝宝身高标准为75.7-88.1厘米;体重标准为8.6-13.3千克。 一岁半时,男宝宝和女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有不同,而且也会因人而异,爸爸妈妈们可以参考对照宝宝生长发育指标,。
有来医生 1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2018-08-12 11:45:14 问题描述:1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医生回答(1) 郭红枝副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病情分析:1岁时平均体重在10kg左右,身长约75cm。当然这是一个平均值,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
国家卫计委在2009年根据小编国儿童发育情况调查,就已经颁布了中国儿童发育参照标准,如下所示: 如果是宝宝的身高在平均数时,说明宝宝的身高处在平均人群; 宝宝身高在-1sd和+1sd之间,说明在正常范围内; 宝宝身高在-2sd或+2sd区间,说明偏矮或。
给你找到一些数字,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小编国城市儿童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计量表 (长度:厘米 重量:公斤)年龄 男 性 身长 体重 头围 胸围 初生50.6 3.27 34.3 32.8 1月 56.5 4.97 38.1 37.9 2月 59.6 5.95 39.7 40.0 3月 62.3 6.73 41.0 4。
1岁零3个月发育指标
宝宝不断成长,其身体和智力等多方面的发育都会慢慢地增长,有的宝宝可能发育得稍微好一些,有的又要稍微差一点,但多数正常宝宝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如果与标准相差太多,宝宝可能就有些异常。1岁十个月宝宝发育标准,主要如下。 1、身高体重。
1岁4-6个月宝宝体格发育 身高:比1岁3个月时增加2.4-2.5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0.8厘米。 男:平均81.6厘米(75.2-88.0厘米)。 女:平均80.4厘米(74.4-86.4厘米)。 体重:3个月增加0.5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2千克。 男:平均10.9千克(8.6。
【二】用宝宝乐维肤膏可以吗-育儿知识
宝宝乐维肤膏是没有激素的外用药膏,是具有抑菌作用的,而且使用中不会出现色素沉着或是感染等副作用。主要作用于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等症状。
原因分析
宝宝乐维肤膏含有薄荷脑、苦参、金银花、野菊花、芦荟等植物,药性温和,可以治疗湿疹、蚊虫叮咬等症状。
举措建议
1.每天使用1到2次,涂抹在患病处,按摩一下,帮助吸收就可以了。
2.比较小的宝宝如果患上湿疹,也是可以使用的,天然物质不会对宝宝产生害处。
注意事项
涂抹宝宝乐维肤膏涂抹的时候应该避开嘴巴,以免宝宝误食。
【三】新生宝宝口腔护理小技能-新生儿护理
刚出生的小宝宝是还没有牙齿的,那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宝宝的口腔护理就可以忽视呢?答案显然不是。那妈妈们要了解宝宝哪些口腔相关知识?又要怎么科学的对宝宝进行口腔护理呢?妈妈们且往下看,这里将为你们解开疑虑,get小技能。
新生儿日常护理3步走
我们知道,新生儿是没有牙齿的,要在几个月过后才能长出,所以在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牙齿的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口水是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爸爸妈妈们最好能谨记以下护理常识,让你的宝宝远离疾病,有个好胃口。
1.勤喂温开水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保持卫生
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证奶具的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父母们还要知道一点,不要过分的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
3.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
宝宝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含着奶嘴入睡,而父母也为了安抚宝宝,也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这种错误方式是造成宝宝奶瓶龋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让宝宝含空奶嘴入睡,这会限制宝宝口腔内正常的唾液分泌,还会对宝宝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
口腔护理禁忌 须谨记
首先说说什么是“马牙”。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锁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当宝宝出“马牙”时,最好咨询医生,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禁忌一:挑“马牙”
有些父母采用不洁的针去挑刺“马牙”,结果常引起口腔感染,甚至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全身疾病,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
禁忌二:擦拭口腔
由于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如果用不洁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增生。
孩子不会说话,如果不舒服只能用哭来表达,而做父母的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哭声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孩子有应该喝奶但不喝的情况,只是一味的哭,父母就要看孩子是否有了口腔疾病的发生,自己不能分辨就一定找儿科医生给予诊断,找出原因,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最后要告知妈妈们的是:新生宝宝的口腔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喂奶后口腔黏膜上残留一些乳汁,也可通过唾液达到冲洗的作用。每次给宝宝喂完奶后,妈妈最好再给宝宝喝少量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滞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