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儿穷养儿”这是很多父母的观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就是因为父母的这些观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富养女儿穷养儿到底对不对呢?富养穷养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父母在认识富养女儿穷养儿这里就存在很大的误区,正确的富养女儿穷养儿不是要好吃好喝供着女儿,什么都不给儿子,在精神层面上来讲富养女儿穷养儿是要锻炼孩子的性格与韧性,让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所带来的一切。
什么是穷养
穷养不是刻意的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事实上“穷养”要养出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奋发图强等。
首先,你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的家务活中,学会自理生活,锻炼生活能力。“穷养”是要从小培养他自立和受挫的能力。等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以尝试适当地给一些零花钱,但要教给他理财的方法,比如记账,知道哪些东西应该买,哪些是浪费。其次,要让他意识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劳动才能得来,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另外,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心态,接受一些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能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只是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最后,穷养也要注重挫折教育,让他在不断碰壁中变得更成熟。
什么是富养
“富养”不是锦衣玉食,山珍海味。真正意义上“富养”是要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等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
我们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条件许可的当然要带孩子去度假,去旅游。要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学会尊重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会爱护一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游山玩水”要“玩出名堂”,不要让它成为炫耀的资本。可以带孩子参加适宜的社交,知道“得体”和“高雅”是人类文明追求和向往的。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入“流”,这“流”是社会的主流,是文明的主流。
穷养、富养的正确认识
1、不要用物质和经济指标衡量教养方式
从教育的角度讲,用“穷、富”这样的物质概念来衡量本就不太妥当。因为最终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状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给予孩子的影响,精神层面的一定比物质层面的更加重要。
其实,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是在初期奠定的。孩子未来成长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在成长初期给孩子打的基础好不好。这个基础不仅仅是给他的物质条件好不好,更在于给他的心理能量足不足。
过去的中国社会,大家都不富裕,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没有出现像现在这样多的问题。而如今,我们的经济程度普遍都高了,各种问题反而纷至沓来。很多男孩养得不像男孩,女孩养得不像女孩的现象出现了。从根上说,男孩怎么样养得像个男孩,女孩怎么样养得像个女孩,这不是一个经济条件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做的问题。
2、男孩女孩同样需要“多见识”
很多“女孩应该富养”的支持者认为,什么都让女孩拥有,什么都让她见识过,她就不容易被诱惑,不容易被骗。当今社会,其实物质财富并不那么稀罕。但凡父母均能够有份工作,普通孩子都能够丰衣足食。而有一些女孩之所以“被人简单拐跑“,是源于她们的心灵被吸引了!如果女孩心中是满满的爱,总是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足够的安全感,再大的物质诱惑也不会让一个心理富足的女孩误入歧途。
所以,问题不在于只给孩子物质上提供见识就够了,还在于你让她的心灵足够丰盈!我们强调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条件和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这是我一直倡导的建构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我更多次提到的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的亲子互动和安全依恋。只有如沐春风般获得的学习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心灵自由。
3、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别太大
在社会分工上,男性和女性之所以有性别上的歧视和分化,是因为女性有一个阶段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而男性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只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会导致男性和女性在工作选择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在工作要求上,对女人跟男人是没有显著差别的。比如做电视的工作很辛苦,但这个工作对男生、女生有区别么?都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现代社会对男人女人在很多素质和能力要求上其实是趋同的。这种趋同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养也不能是偏颇的。
男孩需要坚强、需要有责任感,女孩同样需要。女孩需要善解人意,需要通情达理,男孩同样也需要。在教养方式上,不做过多人为的限制更利于孩子的平衡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穷养富养的介绍,希望父母能在教育男孩、女孩方面认清楚,现在讲究男女平等,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平等对待,区别对待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一】能改变孩子一生的五句话-早教儿歌
看到文章的家长请务必讲给你的孩子听,也许会让你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也许有时你认为这些好习惯并非是你的天性,而是你装出来的,的确就是“装”的,但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世界上很少有永恒,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生命一种自己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
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
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 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在人际交往上,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方式。
【二】父母虚夸孩子杀伤力大于批评-早教知识
家长的态度、评语就像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孩子总是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形成“我是谁”这样的心理概念。因此镜子反映出的内容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极为重要。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在不断的自我矫正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缺少真实的评价,就会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认识的盲区。
父母的虚夸让她陷入困惑之中
13岁的楚蓉快要小学毕业了,她近来总在闹脾气。她拒绝爸爸妈妈翻阅她的书本,拒绝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每当爸爸妈妈有一丝询问的意思,她就会表现得非常烦躁。“我们知道升学考试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常常会安慰她,鼓励 她。但是越鼓励,她好像越是听不进去。”楚蓉的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情况,她不明白,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如此排斥父母的关心。
临床诊断:没有根基的称赞往往比批评更具有杀伤力
经过深入沟通得知,从小楚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最好的评语,无论她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夸奖她做得好。小时候,楚蓉喜欢在纸上涂鸦,每次随手画出的作品,都会被爸爸妈妈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展出来供一家人欣赏。
虽然在绘画班的时候,老师 很少表扬楚蓉,但是爸爸妈妈都会在家里弥补课堂上缺失的那份鼓励。好像无论做什么事情,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楚蓉都是最棒的。因此在楚蓉自己的心目中,她也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上学以后,骄傲的她经常会听到同学说自己:“她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其实她什么都不行。”难道,真的是自己根本就不出色。她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妈妈,妈妈的回答是:“别听同学瞎说,我家楚蓉就是最棒的。”而在之后的一次考试中,楚蓉发挥的不好,名次比较靠后。在咨询室里,楚蓉哭着说:“我根本就不是最好的,我再也不相信爸爸妈妈了。”
【三】5岁孩子的教育小贴士-育儿知识
5岁正是孩子好动、爱玩的阶段,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用对方法哦,最好是根据宝宝的兴趣进行教育,让他从兴趣中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5岁孩子的教育小贴士让父母在玩乐中教育孩子哦,还能与孩子的关系更亲近。
5岁孩子的教育小贴士
1、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游戏的选材应由成人来决定,但注意游戏的内容要适合五至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一点,成人要慎重的选择。
2、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道理。如住在楼上,应告诉她们不要在楼上跳,否则会影响楼下的正常生活。五至六岁儿童喜欢问问题,在这方面,成人应该有耐心,有可能的话每个都应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幼儿爱问问题的好习惯,才能使幼儿明白更多的道理。
3、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当发现儿童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倾向时,我们应该尽力去培养。但前提是这些兴趣是有益的,如果这些兴趣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逐渐使这一兴趣淡化。有的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逼迫孩子学习,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4、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喜欢运动,这是家长最头疼的。殊不知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快速增长。所以,家长们,不要去在乎孩子的衣服有多脏,让她们自己去运动,但同时也应做好保护措施。
5、做好幼小衔接。六岁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她们更好的保护自己。
5岁孩子的教育要点
1、要热心接待孩子的小朋友,使孩子们感到家长的态度是友好、和蔼可亲的。
2、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挫折感,有时忽略一下孩子的要求。
3、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激发孩子探究问题、了解问题的欲望。 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
5、制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5岁的宝宝已经有明辨是否的认知了,很多时候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宝宝讲道理哦,让孩子能够学会分享,为宝宝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