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什么

2023-10-17 11:26:01人气:20

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和进步集中表现在对事物运动发展规律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关爱生命,尊重人格;言行要遵循事物的规律。

所以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看你说话做事是否遵循了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对此,老子有句名言叫三三三六零,“孔子之容,唯道是从”。他说的是,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遵循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这是几千年前老子提出来的。所以,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圣人。

孔德的能力,只有服从。这是天人合一的集中体现。

现在我们国人的思想基本上都有一个理念,世界是为了公共利益,世界是和谐的。现在缺少的是遵循事物的规律。

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就必须仔细去了解和发现。

自然规律被科学家理解和破译。

社会发展的规律被政治家和社会学家理解和破译。比如孔子和马克思。但目前真正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很少,因为他们不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人们需要什么。因为社会是为人服务的。

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宇宙中的生物也是一个整体。任何形式的分裂和分离都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

因此,联合国的模式非常好,但常任理事国的想法必须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前进。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什么

扩展阅读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高中政治社会再生产的知识)

马克思: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人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过程,而是社会生产过程。

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是指人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

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生产活动前产品的分配。

生产资料的分配其实是生产资料归谁的问题,所以属于生产本身。

产品分配是指其产品在生产完成后的分配,它决定了个人对产品的比例。

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大部分不是自己直接使用,还需要与他人交换产品。交换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经过生产、分配和交换,人们可以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然后进入消费阶段。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生产消费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消耗。生产和消费的结果是产品的产出。生产、消费、生产都是同一个过程,包括生产。个人消费就是把各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变成供个人使用和享受的物品。

因为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人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的各种关系就会形成。

炸!微信新增6个功能,拍一拍让我直接陷入“社会性死亡”

最近听说微信又要更新了!ios微信更新到8.0.6,android更新到8.0.6。其中最热门的是“排派”的新“表达”功能,还有其他新的功能更新。跟你说说吧。

(1)拍一张照片,把它变成油炸的

《帕特》第一次上映就让很多网友陷入尴尬。他们不小心滑了一跤,打错了人,各种后缀造成了“社会死亡”。但是,这次更新更精彩!

之前只能设置人物,更新后可以添加表情、炸弹、致敬、鲜花,每次都能获得不同的动态效果。

小编上周随意尝试了一下,不小心炸了老板。

转发添加最近转发栏

以前的转发只能在好友列表中搜索。更新后会增加“最近转发”栏,快速找到经常转发分享的好友。

3视频号支持私赞

视频号支持私赞,不怕其他朋友看到你的赞

4微信转账描述词

微信转账指令数量从10条增加到60条。

好友验证添加标签

可以在添加好友的同时“添加标签”,而不是等添加通过后再设置。

applet不支持打开应用程序

微信开放社区宣布,2021年5月20日后不再提供“小程序开放app技术服务”

其实手机app的功能有很多,微信小程序的替代品也有很多,比如这个实用小程序:快速pdf转换器,在线pdf转word,excel,ppt,图片等。也支持其他格式的pdf。转换速度非常快,上传的文件会紧密地保存在文件数据库中,即使聊天记录过期,也可以在这里检索。

这是微信要更新的6个新功能。感兴趣?另外,你还想给微信增加什么功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阶层怎么算(社会阶层划分标准)

中国社会学家陆教授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拥有组织资源(决定性)、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将中国社会群体划分为五个等级和十个阶层。

五个社会经济水平(根据家庭年收入或月收入数据)

(1)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型企业经理、高级专业人员、大型民营企业主;

(2)中高层:中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者、中小企业管理者、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型企业主;

(3)中、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上班族、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术人员、大型农业经营者;

(4)中下层:个体服务提供者、工人、农民;

(5)底层:生活贫困、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失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

十大社会阶层(根据资源所有权的不同):

(1)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有组织资源)约2.1%(城市比例1-5%,城乡结合部的县行政区约占0.5%);

(2)管理者(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1.5%(部分城市高达9%);

(3) 0.6%的民营企业家(有经济资源)(发达地区最高3%,低地0.3%);

(4)专业技术人员(有文化资源),5.1%(大城市10-20%,城乡1.5-3%);

(5)职员阶层(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较少),4.8%(城市10-15%,城乡2-6%);

(6)个体工商户(经济资源量小),4.2%(实际人数多于登记人数);

(7)商务服务从业人员(三种资源少量),12%;

(8)产业工人(三种资源量少),22.6%(含30%农民工);

(9)农民(三种资源量少),(1999年为44%);

(10)城乡失业、失业、半失业(基本没有三种资源),3.1%。

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按照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职业地位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个社会地位层次组成(见图1)。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职员、个体工商户、企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城乡失业和半失业人员。

社会阶层和地位群体的排名是由他们对三种资源的占有和他们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性决定的。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决定性的资源,因为党政组织控制着全社会最重要、最大的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不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正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近十年来,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级地位方面,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大社会阶层的定义

1、国家和社会管理者

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行使实际行政权力的领导干部,包括:在中央各部委、直辖市具有实际行政权力的司级以上干部;在省、市、地区有实际管理权限的乡镇以上干部。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了这个阶级在等级社会阶级结构中占据最高或更高的地位,是整个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主导阶级,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这个阶层的社会态度、兴趣、行动取向和素质特征对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即将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改革的头十年,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处于政治和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过去十年的改革中,他们仍然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此外,由于国家和社会管理者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各社会阶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合作或冲突往往转向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2.1%;城市的比例是1%-5%;在城乡一体化的县行政区,这个比例约为0.5%。

2.经理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中非所有者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干部)阶层以及私营企业家阶层的分界线尚未完全明确,阶层内不同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个阶层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三类人。第一部分是原国有、集体企业干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这部分企业干部逐渐从行政干部系列中分离出来,成为职业经理人。第二部分来源于大型民营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些企业开始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趋势。有的企业主聘请职业经理人为他们管理企业;其他所有者通过企业股份化,从以所有者为导向的企业家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第三部分是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管理者是市场化改革最积极的推动者和制度创新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个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他们都有很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也很高,他们被称为“老板”。许多大中型企业处于国有或产权不清的状态。事实上,管理者主导着这些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同时,这一阶层的主导成分与国家权力和海外资本密切相关。

这种情况决定了经理阶层也是当前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领域,特别是对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甚至大于私营企业家,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继续扩大。这个阶层还在发展,约占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的1.5%,但在地区间分布极不均衡。这个阶层的成员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据我们调查,在深圳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管理者的比例高达9%,远远超过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以及民营企业家的比例;但在经济不发达的贵州省镇宁县,管理者却很少。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者的比例

3.私营企业家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资本或固定资产,并以投资盈利的人,按现行政策,即拥有8人以上的所有私营企业的所有者。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起初,私营企业家的成员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社会的下层。但1992年后,有文化特长的原国有、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政府干部开始大量加入这个阶层,极大地改善了这个阶层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阻碍,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已经无法与他们的经济地位相匹配,他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民营企业家有不同的资本规模和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所以他们在社会地位中的地位和威望是很不一样的。长期以来,对他们的评价在社会上一直存在争议。

从人数上看,中小企业主构成了这一阶层的主体。就全国而言,民营企业家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0.6%,但地区差异相当大。在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个比例可以达到3%左右;在民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一比例低于0.3%。表1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专业技术人员班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事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私营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工作和科技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受过专业知识和中高等学校的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具有符合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专业分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长。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产阶级的骨干。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且,他们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创新者和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播市场经济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性转变,即从传统人文知识分子向现代专业技能知识分子的转变。这种变化非常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保持优势地位,与掌握组织经济资源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管理者、民营企业家保持良好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国阶层结构和社会中间层中所占比例还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城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教育、科学技术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个阶层会越来越壮大。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5.1%,但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20%,而在城乡一体化的县(市),这一比例仅为1.5%-3%。

5、员工班

指协助部门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组成。这一阶层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成员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军。同时,工人和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个阶层实现向上流动。这一阶层也是现代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4.8%。在城市,比例在10%-15%左右;在城乡一体化的县(市),比例在2%-6%之间。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将会崛起并流入这一阶层。未来十年,这个阶层的人员比例将明显增加。

6.个体工商户

指拥有少量民间资本(包括房地产)并投资于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的人。如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资本雇佣少量他人但直接参与劳动和生产经营的)、个体户或个体劳动者(有足够资本自己创业而不雇佣其他劳动者)、小投资者、小股东、租少量房子的人等。

1949年以前,中国有大量个体工商户和劳动者。但经过50年代的工商业改造和手工业改造,特别是人民公社运动后,城乡这一阶层基本上消失了。到1978年,中国个体工商户只有15万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个体工商户首先在农村大量出现,然后在城镇大规模发展。所以可以说个体工商户这个阶层也是经济改革的产物,这个阶层的规模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扩大。

80年代这一阶层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尤其是回城的知青)。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国企职工和城镇居民涌入这一阶层。目前,这个阶层是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进城的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调查显示,东部沿海省市经济繁荣,个体工商户发展较好。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因为个体工商户数量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这一阶层扩大和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特殊技能或适当的管理而逐渐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从而上升为私营企业家。

个体工商户是80年代改革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城市由于所谓的形象工程,拆除了许多简单的商业设施,禁止了道路市场,导致许多个体工商户因失去营业场所和经营条件而停业。此外,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对这一阶层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他们征收的税费也增加了,他们可以分享的利益相对减少了,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80年代,经济地位也比80年代有所下降,所以他们的不满更多。目前,个体工商户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4.2%,这是按照全国的登记人数计算的

指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的非专业、非体力和体力劳动者。由于中国目前商业服务业不发达,工业水平低,这一阶层绝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产业工人相似。但在一些大城市,在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人员的社会经济状况更接近于文员。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阶层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12%。但是城乡差别很大,因为这一阶层与城市化关系最密切。在深圳和合肥,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17%和13%,而在汉川(县级市)和城乡结合部的镇宁县,这一阶层的比例仅为3.2%和1.6%。在小城市小乡村,商业服务业还不发达,工业水平低,从业人员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还不够大。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服务业还停留在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可以预见,随着旅游、体育、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社会服务的发展,这个阶层将会迅速发展。

8.工业工人阶级

指从事第二产业体力劳动和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及相关人员。工业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这个阶层的政治、科学和文化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工人一直存在企业所有权和户籍身份制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收入、福利、社会地位、劳动保障等诸多方面。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异相对缩小,但户口因素的影响仍然很强。“农民工”应该是工业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这个阶级中相对独立的群体。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做的工作和城市工人一样,但是因为是农民,所以工资、劳保、福利明显不如城市工人。

除了户籍造成的差异之外,单位和部门的因素也日益造成产业工人的内部分化。福利和劳动保障较好的正规部门的劳动者和没有福利和劳动保障的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经济效益低的传统部门的劳动者和经济效益好的新兴行业和国家垄断部门的劳动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经济改革以来,工业工人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带来了工业工人阶级人员构成的根本变化。前工人阶级的一些成员通过接受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离开了劳动力队伍,进入了社会和经济地位更高的其他社会阶层。9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工矿企业改革和减员增效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下岗职工,实际上改变了原有的终身就业格局。“铁饭碗”被打破后,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就业不稳定的状态。这让他们心理压力很大。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化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好的一面,促使大多数劳动者有了学习技术和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不好的一面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阶级长期没有就业压力,所以没有竞争意识。一旦他们的既得利益发生变化,一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他们必然会有抱怨和不满。与此同时,大量进城的农民涌入工业工人阶级,成为工业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整个工业工人阶级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22.6%,其中农民工约占工业工人的30%。城乡差别很大,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同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不同的村庄之间。

9.农业劳动者阶层

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阶层。这一类是指承包集体所有耕地,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为唯一或主要职业,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为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业劳动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真正突破者,是农村经济体制的第一批改革者,是市场经济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独立和利益,解放了生产力,连年丰收,不仅一举解决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促进了改革

尽管如此,这个阶层几乎没有组织资源,其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低于以上所有阶层,因此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本来按照现代社会阶级结构的要求,这个阶级的规模应该进一步大规模地划分和缩小。但目前这种分化和缩小受到制度和政策(如户籍制度等)的阻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农民阶级规模明显缩小,纯农业劳动者和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民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从1978年的70%以上下降到1999年的44%左右。然而,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28.1%下降到1999年的17.3%。两者比例还是不成比例,特别是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决定了农民阶层收入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特别严重的是,80年代中期以前,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改革发展的受益阶层,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阶层逐渐成为利益受损的阶层。特别是1997年以后,由于大宗农产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销售困难,价格大幅下降,乡镇企业不景气,在城市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事实上,农民收入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农民收入减少了,但各种税费负担没有减轻。因此,对这一阶层利益的损害更加明显。这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0.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失业者、失业者和半失业者

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口(不包括在校学生)。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批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失业和半失业。就业机会的缺乏使许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劳动力长期失业。大量城市征用农业用地,使得大量农民没有土地种植,这些农民暂时无法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许多城乡居民因残疾或长期患病而无法就业,大多数人也处于贫困之中。目前,这些人的数量在继续增加。

任何社会都会有一些失业的人,但是失业的人、失业的人、半失业的人构成一个阶级,这是中国当前特殊的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一方面,失业、失业、半失业人数比较多;另一方面,这些人有相似的社会经济背景,例如,他们大多是前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及其子女,以及不能依靠农业谋生的中青年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层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失业半失业好几年了,这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这些特点使他们成为一个过渡性的特殊阶层。这个阶级的许多成员都很贫困。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约为3.1%。

在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公民有三个身份:农民、工人和干部。农民由农业部管理,工人由劳动局管理,干部由人事局管理。1949年到1992年,社会地位主要以身份来判断,1992年以后,社会地位主要以财富来判断。根据统计局2007年的统计,中国有7.37亿农民(包括2.2亿农民工),2900万国有企业,1000万大型集体所有制工人,1.6亿非国有经济人口(外企、私企、股份制企业、城镇失业人口),合计约9.4亿人。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干部4000万人(中央冻结干部4000万人),公务员57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800万人。4000万干部中,有1600万是党员。中国大约有1000万私营企业家。2500万档案未能进入人才市场人事局准干部(考上大学有干部身份,但未在国企事业单位就业,档案挂在人才市场)。这三个群体的总数为7500万,占总人口的5.8%,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4571万人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占总人口的3.5%。到2009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总数约为500万人,占0.4%。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约占社会阶层结构的5.1%,医生总数约500万人,占总人口的0.4%。一般来说,国内技术人员的待遇或自我感觉基本都是高级技术人员,远没有得到尊重,甚至至少不公平。党员总数7000万左右,随cpi略有波动;与党员相比,非党员又被称为“群众”、“群众”、“王者之羊”、“税源”、“兵源”,一般是指需要有人领导的乌合之众。陆海空现役军人约230万人,武警120万人,武警内卫部队80万人,警察160万人。目前,中国有670多所监狱,在押罪犯超过150万人。

本文摘自2002年《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是由“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研究”研究小组在三年的研究成果后撰写的。

不代表博主的观点。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孕妇堂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1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