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保健

认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2019-07-23 00:00:00人气:24

孩子久咳不痊愈,不少妈妈都以为是因为孩子体质弱、难治愈。而事实上,这可能是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因为妈妈们理所当然按咳嗽进行治疗,孩子的病程因此耽误,往往治疗很久才见效。下面就一起来认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与几种类似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支气管异物

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罗音。

支气管肺炎

重症支气管炎为与肺炎早期难以鉴别,如听到较深罗音或捻发音,咳嗽后罗音无明显减少时,应考虑肺炎作胸部x线检查以确诊。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止咳: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并且可出现剧烈咳嗽影响孩子作息的情况。因此治疗时可服用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化痰:化痰并不意味着抑制痰被咳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同时要注意拍背排痰或人工吸痰。

平喘:患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较为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咳喘的情况,此时可服用止喘药如氨茶碱、博利康尼或激素等治疗。

退烧: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以上时给予退热处置。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需要止咳化痰

孩子若患上急性支气管炎,家长可按一下方法进行护理:

1.注意隔离孩子。一方面孩子患病后应当注意避免接触健康儿童以防传染,另外孩子患病后也尽量不与其他患儿接触,这样能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

2.注意孩子所处房间的空气湿度。如果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可考虑使用加湿器,但一定要注意加湿器本身是否干净。

3.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患上小儿急性支气管之后,要尽量让孩子多喝温开水,避免让孩子喝饮料,以免刺激诱发咳嗽加重病情。

4.控制感染。当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存在细菌感染或趋势时,可酌情使用消炎药(抗生素)。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吃什么好

食疗方一:冬瓜子红糖饮

主要功效:化痰利水

对症治疗:咳嗽痰多,且痰稀量多,舌苔色淡、润滑者。

食材:取新鲜冬瓜子15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冬瓜子加入适量红糖捣烂,然后加入开水调成汁,给孩子每天喝2次。

食疗方二:橘皮粥

主要功效:健脾行气化痰。

对症治疗:痰湿咳嗽,痰稀量多,纳差,腹胀,大便不利者。

食材:粳米100克,橘皮2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锅中烧开水,将提前用清水浸泡20分钟的粳米倒入锅中,煮开。

2)将新鲜橘皮清洗干净,稍微刮去一些内膜切成小碎丁。

3)把橘皮加入粥中继续用中小火炖煮。

4)米烂粥稠即好,吃的时候加入红糖调匀即可。

食疗方三:花生大枣蜂蜜汤

主要功效:益气润肺。

对症治疗:肺气虚久咳不止,咳而无力,动则气喘。

需要的食材: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

做法:把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用水煎,食花生、枣,喝汤。1日两次。

延伸阅读

【一】小儿发烧的10大原因-儿童保健

不论多镇静的妈妈,只要遇到宝宝发烧,铁定心急如焚,最怕高烧不退,或者持续多日。其实“发烧”是“症”不是“病”,只要通过了解原因,小心面对、正确处理,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就医步骤,就可以让宝宝健康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小儿发烧的10大原因。

发烧原因

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就可能只是体温控制中枢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发烧以外症状出现,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视。

小儿发烧的10大原因

10大可能原因

为了让妈妈们不至于手忙脚乱,正确面对并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我们请杨健志医师就新生儿科和一般儿科做门诊统计,将宝宝发烧“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并标示其危险性。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5名)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

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

危险指数:★★(第8名)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

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

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

危险指数:★(第9名)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

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

危险指数:★★★★★★★★(第2名)

小儿发烧的10大原因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

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

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

危险指数:★★★★(第6名)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

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

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危险指数:★★★★★★★★★★(第1名)

小儿发烧的10大原因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危险指数:无(第10名)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

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险指数:★★★★★★(第4名)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

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

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

危险指数:★★★★★★★(第3名)

小儿发烧的10大原因

小叮咛

每个宝宝都是独立个体,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前10种可能只是了解了一部分,您的宝宝发烧也有可能是排名在第11、第12……的原因,所以就医是惟一安全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小儿咳嗽-儿童保健

小儿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运动,可以阻止异物吸入,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清除分泌物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任何病因引起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均可引起咳嗽。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小儿咳嗽怎么办

小儿咳嗽的处理原则是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病因不明,可进行经验性对症治疗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如果治疗后咳嗽症状没有缓解,应重新评估,镇咳药物不宜应用于婴儿。

药物治疗小儿咳嗽

①祛痰药物

慢性咳嗽如伴有痰,应以祛痰为原则,不能单纯止咳,以免加重或导致气道阻塞,可以选用n-乙酚半胱氨酸、盐酸氨澳索、愈创木酚甘油醚、桃金娘油和中药祛痰剂等。

②抗组胺药物

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嗦等。

③抗菌药物

明确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病原感染的慢性咳嗽者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者可选择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病原菌感染在初始经验治疗后,如需调整抗生素,应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④平喘抗炎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m受体阻断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茶碱等药物。主要用于cva、eb、过敏性鼻炎等的针对性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2-4周后要再评估。感染后咳嗽一般可自行缓解,对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短期使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m受体阻断剂。

药物治疗小儿咳嗽

⑤消化系统药物

主张使用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和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

⑥镇咳药物

慢性咳嗽尤其在未明确病因前不主张使用镇咳药,且该类药物的使用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美国儿科学会警示,可待因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

非那根的镇静作用有可能误导家长,应用该药减少孩子的吵闹而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包括烦躁、幻觉、肌张力异常,甚至呼吸暂停、婴儿猝死。不良反应在婴儿中表现明显,致who提出警告:非那根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禁止作为镇咳药物。

注意去除或避免诱发、加重咳嗽的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受凉、烟雾的环境;对鼻窦炎可进行鼻腔灌洗、选用减充血药;体位变化,改变食物性状,少量多餐等对gerc有效;对气道异物者则应及时取出异物;药物诱发性咳嗽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药;对心因性咳嗽则可给予心理疗法;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三】小儿麻疹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须知-儿童保健

麻疹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高发于儿童,可谓是小儿常见病中最难缠的疾病,发病又急又猛,如果护理不当甚至危害宝宝生命,所以小儿麻疹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具备基本的麻疹护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照顾麻疹患儿。

小儿麻疹的护理措施

小儿麻疹的护理措施

患有麻疹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只能通过护理的手段来减轻宝宝的痛苦,让麻疹顺利出完,让毒气顺气排除后,方可痊愈。

1、五官护理

(1)耳朵,一定要防止宝宝的呕吐物或者眼泪等等分泌物流入耳朵内引发中耳炎。

(2)鼻子,及时给宝宝清理鼻腔内、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宝宝的呼吸顺畅。

(3)口腔,一岁以下的宝宝每天用棉花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一天两次;大一点的宝宝可以直接用生理盐水漱口,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口腔炎症的发生。

(4)眼睛,用生理盐水给宝宝眼睛并且滴入抗生素的眼药水或者眼膏,这是为了防止宝宝患上干眼病,同时也可以口服维生素a。

2、饮食护理

(1)宝宝在出麻疹时,要选用清淡的,不可油腻难消化的,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补给能量。

(2)经常替换菜单并且少吃多餐,这样做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增强食物。

(3)在出疹期间多喝开水或者汤水,如此有利于体内的排毒、退热等等。

3、肌肤护理

出疹期间一定要保证宝宝床单的干燥干净,及时对孩子进行清理,每天用温水擦拭身体,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室温,记住不可以用肥皂。如果出现腹泻的宝宝,一定要住pp 的清洁。不能给宝宝留指甲,以免孩子因为瘙痒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4、其他护理

保持室内的空气畅通,注意自己的保暖。

5、预防感染的传播

对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的患儿延至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曝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小儿麻疹的护理措施

小儿麻疹的禁忌

1、忌吃羊肉。羊肉为温补食品。《中药大辞典》中说:凡外感时邪者忌服。麻疹亦应属外感时邪之疾,为麻疹病毒性传染病,羊肉性热助火,故当忌食。

2、忌吃鸡蛋。孩子麻疹期间,本当清淡饮食为宜。鸡蛋补虚,《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动风阻气。《饮食须知》亦云:孩子患痘疹者,不惟忌食,禁嗅。所以,麻疹患儿,忌食为妥。

3、忌吃狗肉。狗肉为温补食品。麻疹期间只宜清淡饮食,忌吃温补食物。狗肉性温,食之易发热动火,生痰发渴,火热之症不宜服食。麻疹患儿必有发热,《本草纲目》又说:热病后食之,杀人。所以,无论在麻疹期或麻疹恢复间皆不宜食。

4、忌吃桂皮。桂皮又称肉桂,是常用的调味佐料。性大热,味辛甘,有补阳温里之功,但又有辛甘大热助火,燥烈耗阴动血之弊。所以,孩子麻疹发热期间,切勿服用桂皮之类的调料食品。

5、忌吃丁香。丁香为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性温,味辛,有助热上火之性。所以,《本草经疏》中指出:一切有火热症者忌之。尤其在孩子麻疹发热期,更不宜食用含有丁香的五香调味品。

6、忌吃人参。人参性温,味甘苦,为温补性强壮中药。孩子出麻疹,只宜吃清淡之物,或有透发麻疹作用的食品,不宜吃温补助热之物,尤其是人参之类性热助火,耗液伤阴之品,更应忌食。

7、忌不进行隔离。有的爸妈心疼孩子而不进行隔离是错误的选择,隔离一则为了防止宝宝传染给别人,二则也是防止他人的病传染给宝宝,交叉感染后会更加严重,病情会加重。

8、忌捂汗。有些老一辈的家长总认为发烧就应该保持十足的温暖,捂汗这种老方法也拿出来做急症。但是千万不可为的,太厚重的棉被和衣服,都不利于散热,出汗太多会引发疹子出过头,而造成肺炎。

9、忌随意使用退烧药。出疹子时宝宝都会发烧,这时千万不可随意给宝宝吃退烧药,而是要等到体温达到38度时,才能喂食退烧药,不然会引发心血管麻疹,加重病情。

小儿麻疹的禁忌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麻疹护理及注意事项的介绍,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就是宝宝没有受麻疹折磨,也要做好预防措施,警惕麻疹的症状出现。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