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妈妈们首先要为宝宝探热,了解宝宝腋下体温,若宝宝为轻微的发烧,可以为宝宝进行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贴、以及温水擦拭等;若宝宝为中等度以上发烧,建议带宝宝就医。宝宝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37.5℃-38℃为低烧,38℃-39℃为中等度发烧,39℃以上为高烧。7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
7个月宝宝发烧
宝宝发烧时妈妈们十分心急,但又不给随便给宝宝喂药,大多都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为宝宝降温,例如保持家中的空气流通,维持房间的温度值在25℃-27℃之间等等。以下为几种对宝宝伤害较少的降温方法,妈妈们可以适当采纳。
1、温水洗澡
将水温调节到27~37℃,帮宝宝洗澡,水温不要过热,以免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加重病情。
2、温水擦拭
如果宝宝的体温达到39℃以上,可用纱布蘸着温水擦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及四肢等,若宝宝精神状态不好,考虑就医。
3、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头枕一个冷水袋降温,或者到医院买个冰袋,用水冲去冰块的棱角并装入冰袋,加入适量的水,一般50-100毫升水为宜,不要装满,封禁袋口包上布或毛巾做成一个枕头。
4、35%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会有反作用,妈妈们要慎重。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的方式进行。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7个月宝宝发烧的原因
人体的正常体温时36.5℃,婴儿的体温通常会高一些,但若超过37.5℃,我们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婴幼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可能分为以下几种: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生病带来的问题可能是食欲下降、拉肚子等。此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
2、打预防针
宝宝的抵抗力不强,很容易因为受到呼吸道感染、打预防针等引起发烧,但会引起较为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疫苗后。妈妈们在宝宝打完预防针之后需要细心观察宝宝的状况。
3、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有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这个时候宝宝因为难受而不听话,不愿进食等等,这个时候妈妈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以及让宝宝多喝水。
4、穿太多、夏季热
环境对宝宝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夏季室内温度太高,衣服穿太多都会引起宝宝发烧。妈妈们只需要保持家中的空气流通,维持房间的温度值在25℃-27℃之间等等,就能避免宝宝发烧。
7个月宝宝发烧怎么护理
宝宝的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体温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妈妈们应该这样帮助宝宝退热。
1、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室内定时通风。
2、当宝宝的体温在37.5℃时他可能发烧了,然而当体温在低烧情况下是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体温超过38.5℃时妈妈们考虑带宝宝就医。
3、令宝宝处于一个舒适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让宝宝体内保持足够的水分,多喂宝宝喝水;睡觉的时候,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衣服也不宜穿得太多。家里常备一些退烧药,适当用药,用药前先咨询医生。
4、定时为宝宝测量体温。妈妈们随时监护宝宝的情况,每隔一个小时为宝宝测量体温,防患于未然。
最后,是否当宝宝体温有稍微上升,或者出现轻微发烧现象,就需要立即为宝宝退烧?这一点长久以来备受争议,主张不必立即退烧的认为发烧时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一味退烧反而不好。不过,也有很多人赞成适度退温,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在宝宝抵抗力不强的情况下,退热是合理的。
【一】秋季宝宝应该怎么保健呢-婴儿保健
秋季是一个病毒多发性的季节,那么对于婴幼儿妈妈们,应该怎么保健呢?为了让宝宝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小编在这儿整理了一些关于,秋季宝宝保健常识和秋季宝宝保健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秋季宝宝应该怎么保健】
1、给宝宝喝足够量的水
秋天本来就很干燥,干燥的气候会带走宝宝身上的水分,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无论是在家还在在户外,母亲都要记得随时给宝宝补充水,可以用质量好的奶瓶喂水,千万不要等到宝宝感到渴的时候再喂水。而且,一定要给宝宝喝白开水或者矿泉水,不要给宝宝喝任何饮料。
2、居家必备养生汤粥
秋季养生必备粥。刚刚进入秋季,宝宝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而粥正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食品,秋后早晨喝粥,既可怯秋凉,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适当加入一些健脾润燥益肺的食物或药材如百合、银耳,则对身体更有裨益。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
3、吃白色食物润肺
按照中医理论,白色食物与肺部对应,秋季干燥应多吃白色食物润肺。适合孩子白色食物包括梨、百合、莲子、银耳、淮山(山药)、莲藕、白鲫鱼、鸡肉、鸭肉、白萝卜、白菜等,家长可以给孩子自制一些白色菜品,比如雪梨银耳汤、淮山粥、鲫鱼汤、莲藕汤、白萝卜汤等等。
4、少吃“上火”食物
初秋饮食应遵循“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的原则,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有咽干疼痛、口唇裂开的孩子,可用红萝卜加上马蹄、杏仁、蜜枣及两片陈皮煲约3小时饮用。
5、营养调理
秋季养生也需要饮食来调理。宝宝营养是每一对父母所关心的话题,宝宝营养一般是指宝宝身体发育所必须的各类维生素。营养的摄取不但在宝宝身体免疫力差的时候尤为重要,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可忽略。
孩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对比成年人高。正是由于儿童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同时宝宝胃的容量小,饮食结构简单,因此儿童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婴儿营养不良的现象并不少见。
多给宝宝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6、秋季预防腹泻
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腹泻很常见。因此,母亲一定要把住“进口”关,保证宝宝吃的食物新鲜,干净,定期将宝宝的玩具进行消毒。饭前、便后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7、早晚多加件薄外套
秋季早晚温度变化明显,妈妈们要根据天气变化为宝宝增减衣物。秋天的气候一般是早晚凉中午热,因此宝宝早晚应该比中午多穿一些,可以早晚多加一件薄外套,如针织开衫、薄运动外套等,白天应适当减少衣服,尤其是孩子在运动的时候。立秋过后孩子穿衣一般保证“三暖”即可,包括肚子、手脚、背部的保暖。
8、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家长要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给孩子补充水分,并要避免玩得太累和剧烈运动使津液耗损。另外,为了防止孩子皮肤干燥,可涂擦儿童护肤霜。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要让孩子经常舔,否则会引起干燥皲裂。父母可经常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还可经常湿化室内空气,或者在家里安装加湿器。
9、皮肤防燥多洗澡润肤
坚持每天给宝宝洗澡,为避免宝宝感冒,宝宝沐浴时候的室温最好控制在23~26℃,水温宜在37~40℃之间,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洗澡时可用宝宝专用的沐浴露。如果宝宝皮肤干燥,或有脱皮现象,可同时注入数滴婴儿润肤油于浴盆中,洗完后全身擦润肤露。
10、适量的室外运动
宝宝室外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宝宝身体抵抗力,也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常见的秋季体育运动有小跑,球类,游泳等多种。但要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进行运动,如果孩子太小,只适宜做些爬,抬头之类的运动。五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学习游泳,小跑,体操之类的需较大力量的运动了。
11、冷水锻炼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孩子也不能天天吃冷饮。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孩子对冷的适应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12、及时打预防针
及时预防接种,防范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孩子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以上就是有关幼儿秋季养生常识的介绍,是不是对给自己孩子在秋季养生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幼儿秋季养生注重饮食也注意生活习惯。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把它记下来吧。
【二】让小宝宝更聪明的19款玩具推荐-儿童保健
玩具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小车大小合适,可以拆装、组合的车是打发时间的利器,更是帮孩子动手又动脑的好玩具。
2积木 适合小宝宝的积木组合,能恰到好处地抓住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自己玩一会儿,也让妈妈休息一下。
3彩纸& 折纸书一本入门级的折纸书,再加上色彩丰富的彩纸,一定又可以对付好一会儿!
4磁铁类玩具 它的好处在于,不管车怎么晃,都不影响宝宝的创作。磁铁彩色积木拼图。五色磁铁积木+ 磁性白板+ 白板涂鸦笔的组合,让摆积木和画画可以在同一块小地方完成。
5填色& 贴纸 帮着宝宝一起,把颜色涂到对应的地方,或者把图案贴到指定的空间。最好选择填色色块较大的图案,毕竟车上不那么安稳,一个急刹车可能会让宝宝的一幅作品功亏一篑。
6橡皮泥 你可以陪宝宝一起,发挥原创力,捏出只属于你们的造型。不过,单纯为了打发时间的话,利用配套的模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7扭扭棒 颜色丰富又安全的扭扭棒,可以给无聊的宝宝带来许多惊喜。你可以给宝宝示范,一根毛茸茸的、可以随意扭曲的棍棍是怎样变身成数字、字母、花朵、动物、项链或者彩球的。
8鳄鱼牙医 可怜的鳄鱼总是被一个坏掉的牙齿所困扰。它请牙医来帮它检查坏掉的牙齿究竟是哪颗?当“牙医宝宝”按下好牙齿时,它会发出遗憾的声音。当宝宝按下唯一那颗坏掉的牙齿时,鳄鱼会疼得立刻闭上嘴,咬住宝宝的手(当然不是很疼)!掺杂着小恐惧和小兴奋的游戏乐趣,正是宝宝所期待的。
【三】宝宝不宜过早玩的十大运动-儿童保健
人在过量运动时,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人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时间过量运动,会使大脑机能受损,尤其是儿童,过量运动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甚至缺氧等现象。
不宜一:拔河
从生理学角度讲,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拔河需屏气用力,有时一次憋气长达十几秒钟,当由憋气突然变成开口呼气时,静脉血流也会突然涌向心房,损伤孩子柔薄的心房壁。
除了对心脏造成影响外,拔河还可能伤到孩子的“筋骨”。儿童时期身体的肌肉主要为纵向生长,固定关节的力量很弱,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拔河时极易引起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抑制骨骼的生长,严重的还会引起肢体变形,影响儿童体形健美。另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孩子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比赛中往往难以控制保护自己,极易发生损伤。
不宜二:力量锻炼
儿童生长发育时都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而且他们的肌肉力量弱,极易疲劳。也就是说,身体发育 以骨骼生长为主,还没有进入肌肉生长的高峰期。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一是会让孩子局部肌肉过分强壮,影响身体各部分匀称发育;二会使肌肉过早受刺激变发达,给心脏等器官造成较重的负担;另外还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弹性。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从事大人常练的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练习。如果要练习肌肉力量,从初中一、二年级开始比较合适。
不宜三:长跑、负重跑
长跑属于典型的撞击运动,对人体各关节的冲击力度很高。孩子经常长跑锻炼,对关节处的骨骺发育不利。尤其是在坚硬的马路上进行冬季长跑时,对关节冲击力更大,骨骺容易出现炎症,从而影响孩子长个子。长跑也是一项心脏负荷运动,儿童过早进行长跑,会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扩张,影响心肺功能发育。另外,儿童时期体内水分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蛋白质及无机物的含量少,肌肉力量薄弱,若参加能量消耗大的长跑运动,会使营养入不敷出,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另外,捆绑着沙袋进行负重跑,孩子的跑姿容易变形,错误动作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不宜四:扳手腕
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扳手腕容易发生扭伤。另外,如同拔河一样,屏气是扳手腕时的必然现象,这样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而后,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会猛烈地冲入心房,对心壁产生过强的刺激。如果长时间用一臂练习扳手腕,可能造成两侧肢体发育不均衡。
不宜五:极限运动
专家认为,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一要遵循儿童自身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二要考虑儿童少年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各方面还没有成熟,自然很难承受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而且很容易造成损伤,比如超过儿童身体自身承受能力几倍的大运动量 ,就有可能导致儿童肌肉因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状,造成肌肉疲劳损伤,容易留下运动损伤后遗症。另外,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关节中的软骨还没有完全长成,长时间过度磨损膝盖软骨,日后容易形成关节炎。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膝盖损伤成年后患关节炎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四倍。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