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保健

新生儿脐炎的原因治疗护理

2019-07-23 00:00:00人气:31

新生儿脐炎是指在给宝宝剪断脐带时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表现为新生儿脐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有臭味等,如果发现宝宝脐部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不可盲目用药,下面小编就是说说新生儿脐炎的原因、治疗及护理方法。

新生儿脐炎的原因

新生儿脐炎的原因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结扎,切断。断脐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变细,慢慢变为黑色。

一般宝宝出生后3-7天脐带脱落。在断脐前后,如果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

新生儿脐炎怎么治疗

1、清洁脐部:可以使用75%酒精、生理盐水、3%硼酸液、1∶1000新洁尔灭液、氯霉素眼药水等中的一种,以消毒棉棍或棉球蘸上述药液后,轻柔擦拭患处,祛除脓性分泌物。如果脐带残端尚未脱落,可一并清洁。每日1-2次。适用于单纯性脐炎或其它脐部感染

2、外用药物:根椐医嘱在清洁脐部后,局部使用40%氧化锌油或氯霉素氧化锌油、脐带粉(含有依沙吖淀又名雷夫奴尔、氧化锌)、百多邦软膏、红霉素眼膏等中的一种。每曰1次。注意尽量不用紫药水、红药水,以免因染色影响病灶的观查。一般也不用碘酒,以免烧伤脐周围的皮肤。

3、外敷药物:为减少患处红肿或促进化脓可分别使用喜疗妥、鱼石脂软膏、如意金黄散(中药)等外涂或外敷,适用于脐炎合并腹壁感染者。注意外敷药物时间勿过长,一般不超过6小时。

4、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凡形成脓肿者应积极引流脓液,脓量多或者脓稠需要切开引流,并坚持换药(更换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脓腔愈合)。肝脓肿和镰状韧带处脓肿的引流手术需要住院后实施。

5、烧灼:形成脐肉芽者可通过药物(10%硝酸银)或激光烧灼去除。

6、抗生素治疗:一般新生儿时期首选: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效佳。对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换药。已形成慢性肉芽肿者要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局部烧灼,如肉芽较大不易烧灼者,应给予手术切除。

新生儿脐炎怎么治疗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1、 爸妈须掌握常规的消毒方法,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2、 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查尿布有无湿, 及时更换。

3、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枝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如有应及时治疗,采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脐部,消毒干棉枝吸干后再用95%酒精脱水,干燥后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创面分泌物及化脓,并有止痛作用);炎症明显者可敷上百多邦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5、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

6、注意脐茸、脐瘘、脐渗血或脐部蜂窝组织炎等,应及时处理。

7、遇到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有少量血循环,此时应考虑重新结扎。

8、避免在家中土法接生,剪刀不消毒或开水一烫,便剪脐带,造成感染引致破伤风。

9、进行婴儿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注意婴儿腹部保暖。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温馨提示:剪断后的脐带会在3-7天脱落,脐带脱落前伤口很容易感染而发生脐炎。所以父母在这期间一定要做好护理措施。

延伸阅读

【一】新生儿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婴儿保健

体温是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但是对于宝宝来说新陈代谢旺盛,一天之中不同时刻的体温略不同。给宝宝测量体温的最好时间在每天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在喝开水、进食半小时之内,以及剧烈运动后量的体温都会偏高。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测量新生儿的体温?有哪些注意事项?下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如何给新生婴儿测量体温】

1、腋下测温方法:解松婴儿衣服露出腋窝,把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中央,将同侧手臂靠躯干挟紧体温表,将其固定,持续测温5分钟,所测得温度一般比口表所测略低。

新生儿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颈部测温方法:将体温表水银端横放于颈部皮肤皱褶处,调整头部位子,挟住固定体温表,至少测温5分钟,能测10分钟更好。颈部测温不易固定,受气温高低影响也较大,准确性比腋下测温更差。

3、肛门内测温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银端,再抹上少许食用油(煮沸后冷却),加以润滑,缓缓插入婴儿肛门约3厘米,持续测温3分钟,所测体温正常值37.5c左右,冬季体温不足的新生儿肛表体温可在36c左右。

4、采用红外线探头测耳温,只需1秒钟即可测得比较准确的体温,可用于新生儿推广应用。

新生儿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温馨提醒:给宝宝量体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宝宝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果要记录宝宝体温,可以选择宝宝每天起床后、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

2、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烧现象,爸妈可以在就医的时候,把之前记录的宝宝的发烧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烧频率、天数与相关病征等资料提供给医生,以作为病情判断参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样测体温,因为新生宝宝还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容易造成危险。

除了正确使用各种体温测量方法之外,爸爸妈妈们还应该了解,在一整天的时间交替中,人体的体温一般是呈周期性波动变化的。一般凌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3-18时体温最高,但是变化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

【二】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怎么回事正常吗-儿童保健

很多新手爸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都会发现宝宝睡觉时会发出声音,那么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正常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家长不用担心,宝宝睡觉发出声音是正常的,不是什么疾病导致的,如果没有其他异常情况,都不需要过于担心。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怎么回事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怎么回事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没有完全发育完善,婴儿他们的胸腔小,气体交换量也少,因此呼吸节律有时会不规则,一些突如其来的声音都会造成宝宝的神经反应过大,就导致了新生儿睡觉时表现出来的奇怪现象了。

除了这正常的生理原因之外,宝宝如果有鼻涕容易造成鼻涕倒流到喉咙,或者喉咙有发炎,这样也会引发睡觉的时候发出声音,因此妈妈们也需要区别对待,辨别一下宝宝是不是有感冒的症状。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怎么回事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正常吗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是正常的,除非对生活造成影响,或者出现其他不合常理的情况,大家通常无需过于担忧。宝宝的睡眠分为多个状态,发出声音一般属于活动睡眠状态,这个时候宝宝并没有醒过来,父母不应打扰他。作为家长,只有多了解新生儿的各个睡眠状态阶段,然后才能更好的去照料宝宝,保证宝宝的睡眠。

宝宝的清醒和睡着可以根据自身状态分为6种状态:安静睡眠和活动睡眠是宝宝的两种睡眠状态;清醒状态则是安静觉醒、活动觉醒还有哭。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瞌睡状态,那是中间于睡眠和清醒之间的状态,又名瞌睡状态。

1、安静睡眠状态:孩子全身放松,完全处于睡梦中,眼睛处于闭合状态,只是在很少的时候会出现身体或嘴唇的抽动情况,一般不会有其他动作。且呼吸平和,有节奏。

2、活动睡眠状态:眼睛以闭合为主,偶尔会突然睁开又闭上,出现眼睑颤动,还可能看见眼球在眼睑下转动。除此之外,常会出现呼吸变快,身体颤动等现象,脸上还会各种表情,或笑或皱眉等等。彻底清醒前,宝宝一般都是活动睡眠中。

3、瞌睡状态:宝宝刚睡醒或者快要睡着时,会出现眼睛似睁非睁、眼睑颤动、眼神迷蒙、目光涣散、反应慢等现象,这些现象其实在告诉家长,孩子仍处于瞌睡状态中。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去打扰孩子,不打扰反而能让宝宝睡好觉。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正常吗

怎么让宝宝睡得更安稳

1、有适度的光线:宝宝喜欢在黑暗死亡环境中睡觉,但是最起码的光线还是有必要的。

2、抱着哄睡是,要先把床铺好: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抱着新生儿哄睡着,可以一把宝宝放到床上的时候,宝宝马上就醒了。所以要事先把床铺好,这样就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3、轻轻拍哄:在把宝宝放到床上睡的时候,宝宝因为一下子离开妈妈的怀抱,所以很容易会发生惊跳,因此妈妈们需要轻轻拍哄一下,着花样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安稳。

新生儿睡觉发出声音是生长发育的常见现象,一般无需过于担忧,然而也可能是有呼吸、神经等系统的疾病引起的,会直接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家长一定要学会区分宝宝发出的声音类型哦。

【三】新生儿发热了爸妈应对有妙招-儿童保健

新生儿抵抗力差,娇弱易病。有些细心的妈妈会时刻关注宝宝体温情况,一旦宝宝出现发热现象就着急得不行,急急忙忙带着宝宝往医院跑。其实,新生儿发热是常见现象,是宝宝身体抵御疾病的一种本能反应,一般情况下只需做好护理工作,宝宝很快会痊愈。

新生儿发热了 爸妈应对有妙招

正常新生儿的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新生儿体温超过40度,可以引起惊厥发作,甚至造成脑损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度)时,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儿,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又未给孩子饮水或喂其他乳制品,而环境温度又较高或包裹较多,孩子就会出现体温升高、脱水、体重下降、尿少、烦躁不安等表现,称为“新生儿脱水热”;最危险的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面部也紧紧包裹捂盖,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孩子体温一直上升大于40度,引起惊厥(或称抽搐),重者昏迷,称为“捂被综合症”。因此,在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点,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当然,新生儿发热也有一些是因疾病所致,特别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发热外,还应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家长应仔细观察,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吃奶减少或拒奶、呛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甚至出现面色发青、呼吸暂停、惊厥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新生儿发热了 爸妈应对有妙招

新生儿发热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常常是困扰着家长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给父母们一些提示和帮助。

新生儿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在38.5度以下时,可打包降温,即把包裹婴儿的被子打开散热。有的家长在孩子发热时反而包裹更紧,这会使婴儿体温急剧上升,甚至超过40度,导致惊厥发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热抽风。

当体温超过38.5度时,可在打包降温的基础上,头部枕冷水袋(即在普通暖水袋内灌入自来水),外面包好毛巾;注意不要枕冰袋,因冰袋较硬,并且温度过低,新生儿皮肤薄,血循环不好,容易引起头部皮肤冻伤或压伤;也可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或用温水擦浴(即用33度-35度的温水,轻轻擦洗孩子的头部、躯干和四肢),皮肤水分的蒸发可以使体内的一部分热量散失,使孩子的体温逐渐下降。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或酒精经皮肤吸收后出现中毒反应。通过以上方法往往可使新生儿体温降致正常。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给孩子喂些温开水,因为孩子发热时,水分从皮肤和呼吸道丢失增多。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引起出大汗、面色苍白等虚脱表现,应慎用。

新生儿发热了 爸妈应对有妙招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热

预防新生儿发热,妈妈需要在平日的护理上多加留心。平时应多感受一下宝宝的体温,注意宝宝是否发热。若有怀疑,可用体温计放在腋下、口腔或肛门检查。若超过正常温度,就认为宝宝发热。若无体温计,可用嘴唇轻触宝宝的额部,看有无有发热感。由于发热时患儿口腔温度高,妈妈在哺乳时可感觉是否奶头有灼热感。一旦发现宝宝发热,要及时应对采取措施。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