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角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疾病,多发于秋季,因为秋季天气干燥,儿童皮脂腺分泌较少,所以口唇周围的皮肤易裂口,只要做好日常护理即可,关于小儿口角炎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小儿口角炎的原因
1、冬春季节人的皮脂腺分泌减少,口唇及周围的皮肤容易干裂,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导致细菌性口腔炎或疱疹性口腔炎发生。
2、饮食不当或营养不良。宝宝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引起口角炎,尤其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宝宝如果摄入的绿叶蔬菜不足,更加容易发生口角炎。
3、宝宝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宝宝有舔嘴唇、吃零食,吮手指等恶习,容易引起口角炎。
小儿口角炎的症状
最初表现为口角上发红、发痒,接着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浸渍或裂痕,张嘴时拉裂而易出血,吃饭说话等都受到影响。孩子嘴唇干燥后,喜欢用舌头去舔它,目的是想使嘴唇和口角区潮润些,可以得到一时的舒服感。
但由于唾液碰到干燥空气很快地被蒸发,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干燥问题,相反将唾液中的微生物带至裂口中,会引起细菌感染,加重口角的炎症。
小儿口角炎怎么治
1、及时就医:孩子患了口角炎,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化验查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对症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要抗病毒、清热,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通常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2、保持平衡饮食: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平衡饮食,营养要全面,注意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的补充,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还要多喝水,以利体内毒素快速排出,让机体保持好的状态。
3、多做室外活动:冬季,冷空气刺激人体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比较差的小儿就更容易受病毒侵犯。经常做室外活动可增强体质,尽快适应气候变化。
4、注意口腔清洁:饭后应让孩子漱口,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喝奶,以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滋生细菌。
5、加强局部护理:口角发炎易干裂不适,引起疼痛,可给孩子口角处涂些香油、软膏之类,保持湿润。也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以帮助黏膜恢复。
宝宝易患的很多疾病都是多种原因造成了,饮食、卫生都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父母做好日常的护理即可预防多种疾病。
【一】几招防治小儿急性肺炎-儿童保健
急性肺炎(acuter pneumon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临床常以病理、病原、病情及病程分类,婴幼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多见。
【应对措施】
本病宜采取合理的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防治并发症,增强机体抵抗力以促进康复。
(一)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根据年龄、病情轻重,以往用药情况,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二)氧气疗法。
(三)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枕部冷敷、温水擦浴,若体温不下降可给药物,apc每次5-10mg/kg,对个别病例可用氯丙嗪与异丙嗪静注或肌注,使体湿维持在38℃以下。患儿即能安静入睡。如有惊厥,立即给予10%水合氯醛每次60 mg/kg灌肠,如无效改用安定0.3 mg/kg/次肌注或静注。
2、祛痰止咳平喘:一般痰稠不易咯出,可口服少儿氯化胺合剂,每次1 m1/岁,一日3次,必嗽平每日0.7 mg/kg,分三次服。痰稠咳嗽剧烈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喘甚口服咳喘宁1m1/岁,一日三次,亦可口服,亦可口服654-2每日0.5 mg/kg,每12小时1次,咳剧可肌注维生素k1每次1 mg/kg,肌注或静椎。
【发生原因】
(一) 病因
病原体 病毒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以往,我国北方地区以腺病毒3、7型多见,且7型多致重症肺炎;近来,腺病毒感染有下降趋势,而合胞病毒上升至首位,其它如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的肺炎亦有报导。
引起支气管肺炎的细菌很多,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亦有原发即为细菌感染者。常见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流感杆菌亦可致肺炎,其它细菌感染少见。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而霉菌性肺炎多见于长期滥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婴幼儿、营养不良患儿。
(二)诱发因素
1.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因素 鼻咽、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分化不全、弹力纤维不发达,代偿能力差,肺泡少而间质发育旺盛,故含气少血多,这些特点在婴儿期表现更为突出。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因此,容易患气管肺炎。
2.疾病影响 机体本身的健康状况,与肺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3.环境因素 如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预防】
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冬季要定时开窗换气,每次30分钟,每天3次,避免对流风,注意休息,执行严格的呼吸道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面色青灰,口周紫绀烦躁或嗜睡的患儿,应注意心音、心率变化,观察有无心肌炎发生,对吃奶、哭闹后青紫加重,吸氧后仍不能缓解,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
注意营养及水份供应;应尽量母乳喂养 ,若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及病情决定奶量及浓度,如有腹泻者给予脱脂奶,对幼儿或儿童宜供应清淡、易消化、富有多种维生素的饮食,恢复期病儿应给营养丰富,高热量食物。对危重病儿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补充热量和水份,液量每日60-80ml/kg为宜,必要时输注全血液或血浆。同时患有佝偻病者宜注维生素d3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减轻co2潴留。痰多稀薄者,可以反复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也可口服祛痰药物氯化铵合剂:1ml/岁,一日3次。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用超声雾化吸入,液体配方为生理盐水或蒸馏水30ml,庆大霉素2万u,a--糜蛋白酶5mg,地赛米松1mg,每次吸入10-15分,每日2-3次。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
【二】小儿推拿有危险吗小儿推拿的禁忌-婴儿保健
小儿推拿是什么?小儿推拿是一种利用穴位刺激的保健方法,对于孩子的很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有防治功效,所以小儿推拿可以说是好处多多的,但是很多家长也有疑问小儿推拿有危险吗?小儿推拿虽然没危险,但是很多孩子其实不适合做推拿哦,家长在宝宝做推拿的时候一定要清楚。
小儿推拿有危险吗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正常的推拿没有危险。
专家建议:
所谓小儿推拿,就是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称小儿按摩。当宝宝吃不好、睡不香时,除了可以求助于保健品,也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加以调理。
注意:
推拿的安全性取决于手法跟力度,不论大人与小儿,正确的推拿不仅能起到保健作用还能治病。反之,就算是成人用了手法不当的推拿、按摩也会受伤。
小儿推拿的禁忌
1、皮肤有伤
如果宝宝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曾经受到过伤害,比如被烧伤过、有擦伤,特别是生了疥疮的宝宝,推拿时千万要避免碰到受伤的地方。
2、急性感染性疾病
身患骨髓炎这样的急性感染病的孩子不适合做推拿。
3、恶性肿瘤及骨伤
恶性肿瘤,或是身体上有骨伤、外伤没有康复的宝宝不适宜做推拿。
4、急性传染病
患有诸如肺结核等急性传染病的孩子不适宜做推拿。
5、患其他疾病
如果宝宝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和精神病等病症,最好不要去做推拿。
6、接受专业医师治疗
宝宝患的病通常发病很快,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家长在给宝宝选择推拿医师时一定要注意此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从业资格证书。如果有治疗需要的话,家长最好兼顾推拿与内治与的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
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
温馨提示:药物对于身体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手法不当很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
【三】小儿秋泻预防脱水是关键-儿童保健
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小儿秋泻多是病毒感染
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因,多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在初秋气温下降时容易滋生,而小儿的抵抗力较弱,耐受力比成人差,一旦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适应天气的突变,就会受到病毒的侵害。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起病急,以肠道表现为主,大便稀释、呈蛋花汤样,甚至会出现呕吐,并伴有咳嗽、流鼻涕、发烧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轮状病毒是自限性的,需要7-10天才能恢复,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合并细菌感染,需用一些抗生素。”
用药治疗多重防护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可以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制剂,如整肠生、金双歧等,还可以用消旋卡多曲抑制肠道分泌。
“如果一天拉稀的次数过多,还要预防脱水。对于轻、中度脱水,如果能够进食,可以用口服补液,如果出现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补液。另外,蒙脱石制剂等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有减轻腹泻症状及缩短疗程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急性感染期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葛根芩连微丸、苍苓止泻口服液;到了慢性非感染期,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等。不过,中药汤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
饮食控制应少吃多餐
专家建议,腹泻的小儿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恢复正常进食要遵循从流质至半流质,再到软饭的逐渐过渡。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果汁、鸡蛋汤等易于消化吸收,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电解质。要注意少量多餐,防止增加胃肠道负担而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
另外,患者要注意少吃油腻、含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和凉性的水果,避免加快胃肠蠕动而不利于病灶修复。
小儿腹泻预防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