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喝什么

如何补充蛋白质和钙从饮食方面

2023-03-17 12:25:04人气:32

自制高钙醋。碎蛋壳自制高钙醋,把干净的蛋壳碾碎浸入一小杯醋当中,待醋酸完全溶解蛋壳,这一小杯醋就富含1800毫克的钙质。多用乳制品入菜或选择餐后甜点。可让不爱喝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症的人获取钙质。用牛奶取代水做蒸蛋。餐后甜品是补钙的好时机,自制奶酪蛋糕、牛奶布丁、杏仁牛奶,营养又美味。水果入菜,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质合成。维生素c对骨骼强健很重要,不但促进胶原质合成、也有助于钙质吸收,在饭后吃石榴、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多用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入菜,与钙含量丰富的食材一起烹煮。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类,蛋类,乳类等等,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谷类,干果类等。蛋白质搭配钙质增加吸收。氨基酸能帮助肠道细胞吸收钙质,因此适度补充蛋白质可提高钙质吸收率。干贝和芥蓝是很好的选择,两种食物本身都富含钙质,而干贝又有蛋白质,能助芥蓝菜所含植物性来源钙质的吸收。

如何补充蛋白质和钙从饮食方面

延伸阅读

日常饮食中必备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1、钙。钙有益于骨骼和牙齿生长。其实,钙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它还能帮助维持心脏跳动、维护肌肉功能。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对钙的需求量有所不同。50岁及以下的成年人每日所需的钙量大约为800毫克,而50岁以上的人则需要1000毫克;

2、钾。钾能维持人体血压正常,在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成年人每日应保证摄取4700毫克的钾;

3、纤维。纤维对于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能使人体保持健康的肠道,降低患肠道疾病的危险性。摄取丰富的纤维还能帮助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

a型血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a型血的饮食需要注意少吃肉类、乳制品、菜豆等,而且消化道很敏感,免疫系统脆弱。a血型消化系统功能不是很强,喜欢动物蛋白的a血型极易引发肥胖、糖尿和心血管类疾病。容易受微生物菌、病毒的入侵,a血型血液浓稠,对植物血凝素的毒害作用敏感。

浅析中国和美国饮食差异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饮食习惯都大不相同,有些健康,有些落后,随着对饮食健康的重视,研究各国的饮食习惯,吸取良好的饮食文化,有助于改善本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比较中美两国人们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也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相信会得出对饮食上有价值的改善建议。

中国许多家庭逢年过节时菜肴特别多,应酬也特别多。而美国人宴客或过节,从不铺张,连总统宴请外国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劝酒。中国人的烹调往往放盐较多,而美国人做菜下盐仅为中国人的一半,有的甚至完全不放盐。摄盐太多可引发种种疾病。中国人烹调时爱下味精,而美国人不下味精。味精含钠,过量摄入有损健康,特别是对幼儿的发育影响甚大。

中国人进食新鲜蔬菜瓜果比美国人多得多。而美国人较中国人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亦多得多,但肠胃功能却因体内缺少纤维素而受到影响。虽美国的医疗条件优于中国,可他们消化系统患病率及患癌率却大大超过中国。

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美国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中国人喜爱食糙米和普通面粉,美国人则偏爱精白面粉制作的面点。实际上糙米和普通面粉所含营养物质高于精白面粉,这对日益爱食精白面粉制品的中国人是一个有益的提示。

中国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群众和美国人都有爱食刺身或煎牛扒五六成熟的习惯,但美国人十分注意刺身的海鲜和牛肉的质量和卫生条件,选取深海的无污染的为必须的条件。而中国人却注意不够。

美国人餐后习惯加一份甜食,而中国人餐后习惯食水果。水果当然比甜食有益,但现在中国人又往往餐后水果再加甜食,尤其是宴席上。不少营养学家认为餐前用水果比餐后有益。中国人往往餐后饮一杯热茶,而美国人餐后却爱饮咖啡。茶能降低胆固醇,而咖啡却会提高血脂且刺激心脏。有营养学家指出餐后半小时左右饮用热茶将更能发挥其降低胆固醇和助消化的作用。

中国人普遍都喜欢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它不仅保持了大豆的营养,且养分更易于人体吸收,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2%—96%,享有“植物肉”的美称。而美国人对豆腐至今没有兴趣。

美国人习惯于分餐制,而中国人只是“非典”时实施,过后又回到了合餐制。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美国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美国人。

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特别爱饮汤,且汤的烹制上有煲、炖、滚、羹等多种形式,材料上除果蔬、禽肉、海河鲜、干货还有特有的中药材甚至野菜,无论对佐餐、养生、辅助治疗疾病都十分有助。而美国人的汤品却比较单调。

中美两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的差异,可以说是由两国文化、风俗、氛围、历史内涵、营养价值观和经济条件等不同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些问题,客观地取长补短,将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饮食习惯,那将会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