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聆听,不批判:请先不急着和孩子一起出气,骂老师、怪老师、批判老师。这么做,只会强化孩子对于老师的所作所为,更加认为是不公平的。先仔细聆听孩子在诉说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绪。先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绪,无论他的想法合不合理,至少他当下的情绪是很真切的。面对孩子抱怨不公平,请至少把它当作一回事。如果我们选择忽略或不理,这时很容易让孩子在日后,懒得再和我们说。因为,说了也没用。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情,在时间点的选择上,不要在孩子的气头上,不满的节骨眼里,马上和孩子讨论。请留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选择以往彼此比较好沟通的时间。
2、澄清不公平想要传达的事:试着从孩子的反映里,澄清孩子真正想要说的事。当孩子抱怨老师不公平,有时反映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着疏离、矛盾、冲突、或不是那么协调。或面对不同同学的喜爱与在乎程度。或认为老师的管教方式不近人情,不够精致、不够周延,而感到不满或怨怼。或自觉老师的考试、评量、课业要求太过于严苛。仔细观察孩子认为的不公平,主要是聚焦在哪些事情上?仔细留意孩子的说法,过程中,是否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或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这么重的后果?从孩子的表达中,也让我们来思考老师的做法是否周延。以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和老师进行亲师沟通。孩子是否有其他的替代问题解决方案?听听看,孩子心目中,期待老师该如何公平对待。
3、和孩子讨论眼里的公平:每个孩子对于公平的认定,不尽相同。但通常大都自认有理,对方无理。或许,听听看孩子的公平怎么说,是否大家都得一样才算公平?我们可以抛出例子来和孩子讨论。以教室座位安排为例。如果公平是都只要一样,那就不应该有不同的位置,象是前中后、左右中间。如果位置要公平,那么大家应该都得要坐在同个位置上。当然,这种情形夸张地说,就只能叠上去。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大家叠上去,那为什么有人在下方,有人在中间,有人在最上面?因为这样子也不公平,每一个人的受力、承载的重量又不一样。放手,让孩子来扮演安排事情、分配任务的角色。例如让孩子思考,面对教室里,不同的事情分派,象是打扫工作、园游会、运动会、校庆的分工等,该如何安排?引导孩子在考量每一件事情或工作时,得需要斟酌每一个人的能力、身心特质的差别。脑力激荡一下吧!看看孩子对于公平是否有另一番解释。
4、将行为后果,抛给孩子思考:在班级经营中,我时常和老师分享一件事情。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你做错事,我要怎么处罚你。」倒不如,改由让孩子来说服我们,「面对自己所做的事,他该如何负责?老师可以怎么处理?」让孩子直接来说出行为的代价。这么做的好处,除了让他可以清楚地连结自己的行为表现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行为后果的选择是由孩子来决定,并且要能够说服老师。这时,多少可以降低孩子抱怨老师处理问题上的不公平。
孩子远视多少度就会导致弱视
孩子远视超过400就会导致弱视,应该马上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眼科做手术进行治疗。
小孩生下来都是有远视储备的,儿童远视一般都是根据他的年龄不同远视储备也不同。
延禧攻略纯妃历史上几个孩子
《延禧攻略》中纯妃的原型是纯惠皇贵妃,历史上纯妃生育了三个孩子:永璋、永瑢、和硕和嘉公主。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 - 1760年6月2日)苏佳氏,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爱新觉罗·永璋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仅有一子,生于乾隆二十年十二月,独子于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夭亡。
故以成亲王永瑆与其嫡妃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傅恒女)所生之子绵懿为嗣,乾隆四十一年袭贝子,後晋郡王。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三月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卒,年23岁。子一丰绅济伦。
永瑢17岁就被过继出去了,作为一个排行比较靠前(他是皇6子,而1、3都明显被放弃了,2夭折),生母地位较高(纯皇贵妃)的皇子,那么早就被过继出去,不管是出于保护还是嫌弃,都说明乾隆从未想过要培养他。
妈妈的奶奶孩子怎么称呼
妈妈的奶奶孩子称呼为太姥姥,孩子管父亲的奶奶和姥姥都叫太奶奶,管母亲的奶奶和姥姥都叫太姥姥。因为我们的社会架构以父系为基础,所以我们对于妈妈的奶奶并没有特定的称谓,但是我们为了维系对妈妈的家族间的亲密关系,可以称妈妈的奶奶叫太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