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吃什么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2023-09-01 12:54:03人气:73

1、饺子在早期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

2、因此张仲景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在张仲景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之后包上面皮,形状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每个人分两个再加一碗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肠,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而这个分娇耳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

3、而人们为了庆祝痊愈,所以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延伸阅读

2021上海冬至吃什么

2021

上海

冬至

吃什么

1、汤圆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在明、清就有了。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冬至团还可以用来祭祖和赠送亲友。

2、团圆饭

上海人尤重冬至,旧时,大人家有拜冬大典,须往西门内万寿宫拜牌。晚间设亭祭先,叫做“冬至亭”,祭毕,家人吃团圆饭,口宣吉语,故有“有得吃,冬至夜,呒得吃,冻一夜”之说。一般市民则冬至夜全家合聚欢宴,满满一大桌,边吃边聊,推杯簪影,其乐融融。亲情、友情、爱情感情在杯簪之间联络和加深。一年的疙瘩矛盾不知不觉烟消云散,一年疏远了的亲情、淡漠了的友情再度被续上。

3、甜白酒

甜白酒为醪糟的一种,是常州着名特产,其以大米、玉米、粟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后,撒上甜酒曲,淋少许凉水,搅拌均匀,放置在温暖干燥处。夏季,l-2天即可成甜白酒;冬天,约需3-5天即成甜白酒。甜白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4、花糕

旧时上海人在冬至的家宴上,除了新酿的甜白酒、汤圆外,新蒸的花糕也是必不可少的节令食物。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5、八宝粥

上海人冬至日还有吃八宝粥的习惯,这个是听说来的,不知道准确不,不过吃赤豆糯米饭的风俗是有的,但是八宝饭是与赤豆糯米饭不一样的。传说,上古时候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而且作恶多端,后来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还要变成疫鬼来祸害百姓,不过,此鬼最怕赤豆了,于是百姓纷纷在冬至这一天来煮赤豆饭吃,借以来驱鬼避邪,防灾去病。

6、服膏方

上海人过冬至节除了要吃汤圆、赤豆糯米饭,还要服膏方、喝补酒,外出的人要早点归家,相聚一起共叙天伦亲情。上海人还说,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为什么小鬼的会出来活动。

服膏方是什么意思?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广东冬至吃什么

冬至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一个传统习俗,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要数冬至那天吃的最丰盛的就是广东了,广东不仅吃汤圆,还有各种熏肉腊味,还有养生老鸭汤等等。想了解更多吗?一起随小编走进广东看看吧。

烧腊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为此,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的腊味坊,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火腿、咸肉、熏肉等,不仅有散装的,还有袋装的,让市民各取所需。

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人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冬至当天的中午,要做汤圆,一家人一齐吃了,以示团圆。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值得提醒的是,糯米不易消化,对于患有胃肠道功效和消化功能不好的朋友不宜多吃汤圆。

吃下4包馅的汤圆或30直径1分小汤圆,热量约280,相当于1饭,换算体重60斤的人,得慢跑半小时或走路1.5才能消耗热量。所以,打算或正在减肥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鸭汤

广东冬至的美食还有鸭汤。冬至是最宜养生,最宜食补的时候,如果说在冬至前适宜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对抗阴气,那么,在冬至后则可选择老鸭汤来滋阴润燥,平抑体内的热气。

鸭子的药性偏凉,它的“气”是较为平和的,对于体质偏弱的阴虚者来说,吃鸭汤正可以起到养阴的功效。同时,鸭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食疗功效明显。除了阴虚者外,平时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常觉劳累的中青年人,皮肤干燥的女性朋友都可以选择常喝鸭汤,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养阴润燥。

您可能还会喜欢:

饮食习俗:苏州冬至吃什么?

立夏季节吃什么菜比较健康?

立夏习俗:立夏为什么要吃蛋?

立夏吃什么比较好?

冬至过后 常吃“5白3黑3红”

冬至过后,气温越来越低,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真正进入了“数九寒天”,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阶段就要来了。“百病从寒生”,寒冷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除了要注意保暖以外,饮食上也要多吃一些有助于抗寒的食物。另外,冬季进补吃多了热性的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就会导致上火。因此,冬至过后还要注意“清内火”。想要健康度过数九天,冬至过后,记得多吃“5白3黑3红”。

五白:

1、白萝卜

古时称白萝卜为“仙人骨”,医学家李时珍盛赞它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民间关于白萝卜的食疗谚语也很多,比如“十月萝卜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

冬季气候很燥,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情绪也容易激动。尤其是老人的血管很脆弱,在这种气候下,着点急血压更容易升高,若是适当喝点白萝卜汁也可以清理内火,不让情绪产生太多波动。将白萝卜和梨切块后一起熬水饮用,还可以辅助治疗咳嗽痰黄黏稠。

2、银耳

银耳又被称为“平民燕窝”,其中含有多种优质蛋白,无机盐,维生素b,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有着润肺,清肺,止咳化痰,益脾胃、润肌肤的功效,作为常见的滋补食物,特别适合在冬季食用。

而且银耳当中含有的黏液,胶质以及多糖成分,更能够有效为机体起到滋补的效果,在冬季食用也能够缓解皮肤干燥等问题,又能够起到美容养颜、对抗衰老的功效。

3、花椰菜

花椰菜的营养极其丰富,其含有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纤维素、各种矿物质以及钙、钾等。

一般来说,一颗中等大小的花椰菜,可以提供220%每日所需维生素c,以及15%每日所需维生素a(以β胡萝卜素形式)。并且花椰菜还是低脂肪,低热量的蔬菜,大受人们追捧,是冬至之后首选的素菜之一。

4、豆腐

冬天天气寒冷,毛孔收缩,引起皮脂腺分泌量减少,加之本身空气干燥,使得人体水分流失加快,比较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皲裂等情况。这种情况,除了多喝水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补水食物。而豆腐含水量很高,经常食用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些问题。此外,冬天人们喜欢进补,牛羊肉等温热食吃太多了就容易出现上火情况,而豆腐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还能缓解肉类食物的油腻。所以,专家建议,冬天一定要多吃豆腐。并且豆腐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铁、磷、镁等,同时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其中蛋白质的吸收率高达96%,且不含胆固醇,有“植物肉”的美誉。

5、莲藕

冬季因天气干燥、饮食过热常造成人体燥热上火,因此,一般情况下冬季饮食养生常推荐一些清热润燥的食材,莲藕就不错。冬天吃,不仅能清热润燥,还能“上下通气”,是顺气佳品。

生吃可以把莲藕洗净去皮,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切成薄片凉拌就可以了,也可以将鲜藕洗净去皮榨汁,与鲜梨汁、甘蔗汁等混合饮用。能够治疗热病口渴、燥热等症状,而且对于缓解痤疮症状也很有效。熟吃可以做成鲜藕炖排骨、糯米藕,也可做成藕肉丸子、藕肉饺子、莲藕粥等。藕性由寒变温,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三黑:

1、黑豆

人体如果缺乏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钙、铁、碘等营养素,身体就会特别怕冷。黑豆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微量元素铜、铁、钙的含量也很高,并且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营养专家表示,喝黑豆汤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加强代谢能力,从而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另外,黑豆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素有“植物肉”的美称,并且黑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吃黑豆可以为身体补充蛋白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帮助我们提高抗病能力,而且还能避免胆固醇升高的问题。

2、荸荠

荸荠汁水丰富,味道甘美,有“南方雪梨”之称。它既是食材,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荸荠性寒,柔嫩多汁,具有生津止渴、清热利尿的功效,人们常将梨汁、鲜藕汁、鲜芦根汁、荸荠汁和麦冬汁一起制成“五汁饮”用于清热消渴。

3、黑芝麻

冬季人们御寒吃黑芝麻是非常适合的,因为黑芝麻对人体有非常多的好处。黑芝麻可使皮肤保持柔嫩、细致和光滑。有习惯性便秘的人,肠内存留的毒素会伤害人的肝脏,也会造成皮肤粗糙。芝麻能润肠,治疗便秘,并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三红:

1、红枣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枣味甘、性温,能够起到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等作用。这是因为红枣中含有微量元素铁和钙,维生素c、并且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对气血不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血红素低会特别怕冷,增加铁元素的摄入量则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所以,冬季适当吃些红枣,不但能够补气养血,还可以增加抗寒能力。

2、牛肉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6,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及时补充身体能力,提高抵抗力。在冬季常食牛肉可以有效补血养血,还可以暖胃补益。

3、红薯

红薯被中医视为一种“良药”入脾、肾二经,可“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红薯味道更是甜美,据了解红薯的含热量非常低,比白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减肥作用,红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孕妇堂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1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