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如何带宝宝外出吃饭

2022-04-19 00:00:00人气:34

想带着不满一个月的宝宝外出吃饭几乎不可能,因为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一些意外状况。可是带九个多月的宝宝到饭店,他肯定很高兴,那里有很多宝宝没见过的人和事物。

带宝宝外出吃饭,选一个对大人和小孩都合适的饭店很重要。过份噪杂的地方会让宝宝心情烦躁,常常哭闹不停,也影响了你的好心情。因此选一个安静的饭店吃一顿合口的饭菜是非常惬意的,宝宝也会从中接受一些新鲜信息。

如何带宝宝外出吃饭

现在许多地方都出售宝宝就餐时用的高脚椅子,一些饭店也充分地为年轻的父母考虑,准备有高脚椅子,你也可以带一个便携式高椅,将宝宝安放在桌子旁,同时带上一些宝宝爱吃的小食品、果汁等,也可以带上一两件小玩具,让宝宝有事可做,也可以带上宝宝喜爱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

带宝宝外出吃饭还有一个小窍门:出发前,先喂宝宝吃饱,这样你也就可以更好地享受美餐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及时处理宝宝的大小便,最好出门前换一件干净的纸尿裤,随身多带一些纸尿裤和纸巾做好准备。

延伸阅读

【一】母乳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吃米粉-孕前准备

婴儿米粉什么时候开始吃

淀粉类的食品,要到宝宝4个月后才能消化,因为宝宝4个月才开始有淀粉酶。所以再4个月前吃这些淀粉类食品,宝宝们是基本上不能消化、吸收的,反而会全部拉掉。妈妈们最先要给宝宝们添加的辅食是蛋黄,但是蛋黄也应该要3个月才宜添加(早产儿可略早添加)。 4个月的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只适合比较单一化的吃法,家长不要心急,不能搞很多花样煮,吃得太杂宝宝消化不了。

给宝宝们冲调米粉的时候,妈妈们注意不要因为现在是冬天,天气比较冷,所以就想着把水温调高一点,这样子冲出来的米粉反而不好。一周岁以内的婴儿仍是要以奶为主,每天要在保证700~800毫升奶量的基础上添加辅食。

最早添加的辅食应是蛋黄。新生儿体内储存的铁主要来自母体。足月新生儿体内储存的铁是很有限的,仅够出生后四五个月造血之用。而早产儿和多胎儿从母体得到的铁质就更少了。胎龄越小、胎数越多,体内的铁含量就越少。足月新生儿可在生后3~4个月在主食中添加蛋黄,早产儿和多胎儿从满月后就可开始,而婴儿米粉,要等到宝宝们4个月之后,才能喂食。

婴儿米粉的成分

婴儿米粉的成分顾名思义,就是用大米这一种淀粉加工而成的,是母乳或婴儿配方食品不能满足婴儿营养需要以及婴儿断奶期间时,为补充婴幼儿营养的辅助食品,是专门给宝宝们食用的营养类辅助食物。一般来说,婴儿米粉的外包装都会列明米粉的成分跟生产地址,妈妈们只需要在那上边查明就可以了,同时上面也会标注好,哪种米粉适合给多大的宝宝们食用,哪种不适宜。

一般来说,生产商都会写明米粉的主要成分是大米,婴儿米粉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蔬菜、水果、蛋类、肉类等选择性配料,加入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加工制成的婴幼儿补充食品,供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不能满足营养需求以及婴儿断奶时食用,是宝宝添加辅食的第一步,宝宝的辅食添加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适量钙、磷、铁、蛋白质等婴幼儿全面发育成长所需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加入,科学配方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专用于母乳不足,或成人饭食过度时为婴幼儿补充、提供营养的一种现代科学辅食。

事实上婴儿米粉是辅食中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当前市场上的婴儿米粉有二十几种包装、十几种口味可供选择,婴儿米粉是采用优质大米为原料经过粉碎、研磨、高温杀菌等十几道工序并强化铁、锌、钙、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素科学精制而成。

婴儿米粉的作用

婴儿米粉是有大米做成的,里面更富含各种维生素跟矿物质,所以其本身自己是对宝宝的身体十分好的营养类食品,米粉里面还加入了蔬菜、水果、蛋类、肉类等选择性配料,婴幼儿6~8个月后是锻炼咀嚼能力的关键期,需要摄入颗粒逐渐大、硬度稍增加的食物(比如营养米粉等食物),并通过咀嚼使唾液分泌显著增加,淀粉酶活性得以激活,这不仅有益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让婴儿将来更容易适应不同的食物。

这类婴幼儿营养补助品能够给还不能很好的咀嚼的宝宝们补充营养跟是为了让他学吃饭,而且婴儿米粉相对更加纯净、科学,更加接近成人食品。而随着现代科学工艺的提高,大多婴儿米粉的营养元素也越来越加全面、丰富,同时也越来越接近母乳营养。比如除钙、磷、铁、碘、锌等常规元素外,还加入了维生素a、d、e、维c、b族维生素以及母乳中所特有的叶酸、泛酸等,此外,现代越来越多的婴儿米粉也逐渐开始更加关注于现代食品趋势和婴儿后天健康成长,比如婴儿米粉无糖化、che淀粉水解工艺的运用等。

小宝宝在出生后前3个月里唾液腺非常少,唾液腺中所含的淀粉酶和消化道里的淀粉酶也是相当少的,如果这个时候就给宝宝喂婴儿米粉,很不容易消化。一般来说,在宝宝4个月时,可以开始为宝宝添加米粉,由少到多,逐量添加。米粉可以吃多长时间,并没有具体规定,等宝宝的牙齿长出来,可以吃粥和面条时,就可以不吃米粉了。

婴儿米粉的添加

妈妈们在刚开始添加米粉的时候,我们让宝宝们吃得少一点,因为也有个别的孩子会对米粉过敏,这时候,我们就非常少量的去喂食。 吃得少一点,就会避免这些问题,开始加5克左右,就是小汤勺,一勺大概2.5克,一勺两勺,调成浆糊给孩子吃就可以了,吃奶前,可以给一小点泥糊,让宝宝尝一尝。

给宝宝们冲调米粉的时候,妈妈们注意不要因为现在是冬天,天气比较冷,所以就想着把水温调高一点,这样子冲出来的米粉反而不好。冲调米粉的水温太高,米粉中的营养容易流失;水温太低,米粉不溶解,混杂在一起会结块,小宝宝吃了会消化不良。比较合适的水温是七八十摄氏度,一般家庭使用的饮水机里的热水,泡米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注意,妈妈不必把冲调的米粉再烧煮,否则米粉面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容易被破坏。冲调米粉的合适水温是70℃-80℃。

我们添加辅食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宝宝补充营养,还是为了让他学吃饭,吃的过程,在辅食添加初期,让他学习用他的舌、口腔不断地挤压,用舌和口腔的运动把食物咀嚼吞咽,这是吃饭的过程。而冲调米粉和水的比例是没有确切的数据的,完全是根据小宝宝的月份与适应能力的。所以宝宝刚开始接触米粉时,可以冲调得稀一点,慢慢地可以冲调得稠一些。

自制婴儿米粉配方

首先,妈妈们应该考虑的是,大米,市面上的米有很多种,价格也都岑差不齐,但是我们还是建议妈妈们最好是用早稻米。但是其它的米也都是可以,不过千万不可以用糯米,因为糯米难消化。有些妈妈们会把米洗一下。凉干再去磨,这样不好,最好直接用买来的米,因为米的表层还是很有营养的;接着,是辅料的准备,乌豆:补血的功效;莲子:清火的功效;核桃:补脑的功效;意仁米:补肾的功效;鸡肫皮(鸡内金):消化的功效;怀山(山药):消化的功效。

当然妈妈们也可以准备自己想要添加进米粉里边的辅食,都是可以的,如:青菜沫/汁,肉沫/汤,蕃茄汁等等。添加这些东西的时候,刚开始水要少点,然后搅拌到中途的时候再将这些汁倒入其中,再进行搅拌,直到闻到米糊的香味。

1、妈妈们将准备好的所有辅料都放在锅里中火炒3分钟,起锅。然后再将大米中火炒三分钟。注意看好火,然后将炒好的辅料跟已经炒好的大米都倒入锅中搅拌一下起锅,然后等所有东西冷却。

2、将自己已经炒好的东西带上去菜场边磨粉的作坊里磨一下,一般作坊磨两次就好了,你要强调他们磨三次,因为磨三次后的粉才会细腻。宝宝才会喜欢。

3、磨好的粉带回家。装在我们空的奶粉罐里。因为这样不会潮解,以及保存的时间也会久点。

4、将米粉用奶粉的量勺取出适量的米粉(量的多少取决于孩子)。倒入小锅中(铁质的水勺也行),再加入适量的冷水/温水。不可以用热水。然后放在煤气灶上。煤气调自小火。然后用筷子在锅里反覆的搅拌。直到闻到米糊的香味。

【二】怎么进食让宝宝的牙齿长好-孕前准备

宝宝到了一岁左右就开始长牙齿,想宝宝拥有一口好牙,除了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护理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必须的。

俗话说,牙好,胃口就好。可对于小宝宝来说,吃得好,牙就好。虽然,乳牙的发育与全身组织器官的发育不尽相同,但是,乳牙和它们一样,在成长过程也需要多种营养素。比如说,矿物质中的钙、磷,其他如镁、氟、蛋白质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c、d最为主要。

一、营养素和牙健康

1、矿物质:缺少矿物质钙、磷,小乳牙就会长不大,坚硬度差,容易折断;而适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坚硬度,不受腐蚀,不易发生龋齿。

2、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牙齿萌出时间延迟及牙周组织病变等现象,而且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维生素a:能维持全身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少了它就会使得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导致小宝宝出牙延迟,当维生素a缺乏影响牙釉质细胞发育时,就会使牙齿的颜色变成白垩色。

4、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可造成牙齿发育不良,牙骨萎缩,牙龈容易水肿“出血”。

5、维生素d:是增加肠道内钙、磷的吸收并促使钙、磷在牙胚上沉积钙化,一旦缺乏时就会出牙延迟,牙齿小且牙距间隙稀。

二、固齿食物大拼盘

1、钙:虾仁、骨头、海带、紫菜、鱼松、蛋黄粉、牛奶和奶制品等富含钙。钙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少了它,小乳牙就会长不大。

2、磷: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肉、鱼、奶、豆类、谷类、以及蔬菜。磷能让小乳牙坚不可摧。

3、氟:海鱼、茶叶、蜂蜜。咀嚼含氟丰富的食物就和用含氟牙膏刷牙一样能防止细菌所产生的酸对牙齿的侵蚀,抑制细菌中的酶而阻碍细菌的生长。

4、蛋白质:各种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等)、牛奶及奶制品中所含的蛋白质属优质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以豆类(尤其黄豆)所含的蛋白质量较多。对牙齿的形成、发育、钙化、萌出起着重要作用。

5、维生素a:鱼肝油制剂、新鲜蔬菜,可以维护牙龈组织的健康。

6、维生素c:新鲜的水果如桔子、柚子、猕猴桃、新鲜大枣,牙釉质的形成需要维生素c。

7、维生素d:鱼肝油制剂,另外,日光照射皮肤可使体内合成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宝宝牙齿发育不全和钙化不良。

三、婴儿长牙食谱

1、鲜蔬奶骨汤

特点:补充宝宝所需的钙质,让宝宝的乳牙长的坚固。

材料:牛小排,胡萝卜,蘑菇,西芹,牛奶,料酒、水淀粉、盐适量。

1、将牛小排洗净后切块,用开水汆烫一下,控干水分,加干淀粉和少量的黄酒、盐拌匀。

2、将胡萝卜和西芹切成条块状,蘑菇洗净后对切成两半。

3、在砂锅里加入少量的清水,用旺火煮开,加入牛小排和1/3的牛奶煮至牛小排软熟。

4、加入胡萝卜、西芹、蘑菇和剩余的鲜牛奶,用小火焖煮至排骨软烂,加入盐调味即可。

2、鲜虾肉泥

特点:虾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钙、磷、铁等,而且容易消化。

原料:鲜虾肉(河虾、海虾均可)50克,香油1克,精盐适量。

1、将鲜肉洗净,切碎,放入碗内,加水少许,上笼蒸熟。

2、将煮好的虾肉加入适量精盐、香油、搅拌匀即成。

3、蒸肉泥

特点:瘦猪肉中富含维生素b1、蛋白质、无机盐,尤其含铁、磷、钾、钠等较多。

原料:瘦肉,葱,姜,蒜,酱油,料酒,生粉。

1、先将瘦肉用刀背拍松剁成肉泥(可使蒸出的肉更嫩),葱,姜,蒜剁成末。

2、加入酱油,料酒,生粉(可以使肉更嫩)各少许,将材料搅拌均匀。

3、文火蒸7-8分钟,也可以在蒸米饭时,放在电饭褒里一起蒸。

4、油菜粥

特点:油菜中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而且含有的草酸很少。

原料:大米30克、油菜叶5片。

1、大米洗净加水煮至米熟烂。

2、油菜叶洗净,剁碎。

3、油菜放入粥中,再煮5分钟。

结语:营养对婴儿乳牙的健康很关键,父母们要未雨绸缪,营养补充要趁早。在怀孕最后3个月,最好能适当补钙,为未来小宝宝出牙“加油”。宝宝出生后,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后及时添加营养的辅食,也能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促进宝宝乳牙的萌出,使乳牙健康发育。

【三】宝宝一岁半还不会说话-孕前准备

宝宝不会说话应排查生理问题

每个宝宝的发育有其个体差异,语言系统的发育也同样情况。他们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岁半还不会说话或没有任何交流性的语言,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生理上的问题--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不正常发育水平。

1、智能发育迟缓(即智力低下):

一般来说,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1-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研究结果显示,智商越低的儿童,其说话能力越差。部分智商低于5 0的儿童甚至不能发展必要的说话技能,而轻度智能迟缓的儿童,说话能力有其他认识能力的缺陷,这在经过诊断性的智力测试后便能知分晓。

治疗方法:对于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可根据智能迟缓的程度进行说话的干预,即使严重智能迟缓儿童,也要鼓励他们用姿势、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与他人作简单交流的技能。

2、发育性语言障碍:

这在学龄前的儿童中较多见。国外的调查发现,在2.5周岁~12周岁儿童中,说话异常者占6%,男孩的发生率比女孩高出1倍。据统计,此类儿童的症状如下:

①感受性语言障碍

患儿能听到声音,但对言语常无反应,不能理解简单的命令,不能根据他人的语言要求去行动。表达性语言障碍者,语言理解尚好,仅表达能力差。

②入学后发育性语言障碍

患儿常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既不懂别人的意思,又说不清自己的意思,开口说话的年龄较常人相差很多,一旦会说,也是发音不准、词汇贫乏、句子简单、错误百出。且学习方面主要是阅读困难,特别是感觉性语言障碍患儿的阅读能力较差,且常伴有计算困难,常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③行为问题

该类患儿到学龄期后常因学习困难及与同学交往时语言表达困难,而出现焦虑、退缩、注意短暂、多动或违拗等行为问题。通常此类患儿的智力正常,视觉感受及视觉空间知觉正常,内在的语言发育正常,在完成一些带有创意的游戏、绘画、音乐方面与正常儿童一致。但他们常常缠住一个话题不放,无休止地说着,全然不理会周围人的反应和表情,没有与他人对答和会话的技巧。

治疗方法:

表达性语言障碍者:主要是对语言进行特殊训练,无须药物治疗。表达性语言障碍者不经治疗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获得语言能力。重点是训练宝宝模仿别人讲话。

感受性语言障碍者:一般语言较差。专门训练后轻症患儿恢复较好;重度患儿效果较差、严重者同时伴有听力损害者,几乎不可能治愈。训练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及听觉知觉等。

宝宝不会说话应排查心理问题

在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不会说话的,只能通过哭声来进行表达,比如在饿了、不舒服的时候,都会用哭声来提醒父母。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孩子还不会说话,就该及时查找原因了。那么,宝宝不会说话应排查心理问题吗?

小宝宝不会说话和心理因素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排查心理问题。儿童言语能力发展,与其他能力的发展相同,都需要依赖于生理上的成熟,而且还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突破心理障碍。在和成人的交往是较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家长要帮助宝宝突破心理方面的障碍。

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都不太一样,是有个体差异的,而语言系统发育也不同。宝宝说话有早有晚,如果孩子在两岁半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或者是没有任何交流的欲望,家长除了要考虑生理原因之外,还要注意排查心理问题。

通常来说,正常的宝宝在7-8个月时便会开始模仿声音。在一岁左右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到了2岁的时候能够问简单的问题。如果孩子的语言发育落后严重,比如落后半年甚至是一年的话,就很可能是智力落后导致的。

帮助宝宝冲破开口的心理障碍

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即使快两岁了,仍不爱开口,但他们却能听懂大人的话,并且在他们偶尔的发音中,会带出成句的语调。这表明他们言语能力确实在发展着,只不过因为他们还没冲破心理关口才不说,导致这方面的发展没有表现出来。

这类型的宝宝一旦开始说,大部分就是成句的话。只是日常由于缺少发音,字音还咬不准,但这种现象在开口后会较快得到纠正。一般说来,到了3岁左右,孩子就会具备基本的言语能力,宝宝之间的差异将变得不明显。

如何引导宝宝开口

1、创造语言氛围引导宝宝讲话

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宝宝就能直接接触外界的刺激。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尽管在最初的日子里,孩子常处于睡眠状态,但在他清醒的时候,如果父母经常和宝宝交流,跟他说话,对他微笑,逗他玩,那么孩子就会逐渐熟悉父母的话语,并且会对父母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父母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

2、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因此,父母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

那该跟孩子说什么呢?最简单和有效的就是反复跟他讲眼前的事,起床啦,穿衣服啦,洗脸洗手啦、吃饭喝水……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

总之,做什么,见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一时看不出来,但等孩子长到1岁左右,该学说话的时候,父母就会发现,他已能理解很多话,并会在父母照料他的时候,按照大人的指点做动作。比如给他穿衣时妈妈说“小手伸直”他就会伸直胳膊。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会不断地说出一些大人没有刻意教给他的词,比如“掉”、“拿”、“没”等等。这实际上得益于长期以来,孩子对父母语音的记忆。

3、教宝宝说简单句子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一般说来,对婴幼儿说话要慢,发音要清晰,尽量说简单的句子,对核心的字词要加重语气,多重复几次。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父母可教叠字。比如在给孩子穿鞋的时候,妈妈可以先把鞋给孩子看看,然后再给他穿鞋,一边做一边对他说:“看,这是宝宝的鞋,鞋子,穿鞋子。”如早上起床,可抱着宝宝结合身体动作,然后教育宝宝这是“抱抱”,时间积累下来,宝宝就学会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日常生活中,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到了1.5岁后,可与宝宝作简单长句子,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4、父母对宝宝的学习说话有不同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一般宝宝比较偏爱自己的照顾者--妈妈的声音,因为伴随着妈妈的声音,宝宝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妈妈更倾向使用儿语来和宝宝交流。儿语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音韵、较大的音频范围,且多样化和音调夸张,单词重复。月龄较小的宝宝比较偏爱具备这些特点的声音。儿语常和妈妈一起出现,让宝宝感觉良好。如果说妈妈更倾向于以宝宝的发音能力去反应宝宝,爸爸则更关心宝宝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爸爸用的词汇更多,爸爸很少使用儿语,对宝宝语言的规范化更有促进作用。

此外,在对宝宝说话时,如果父母的语气和表情亲切、愉快,宝宝的反应会更好,因为他会觉得,父母与他说话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5、提高宝宝说话兴趣度

有些孩子比较腼腆和内向,尽管父母尽了很大努力,仍然不太爱说话。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观察,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想办法使他们兴奋起来。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兴奋状态的孩子说话和动作都比较多。教不爱开口的孩子学说话,更需要父母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只要巧用心计,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不断进步。此外还有个小技巧,就是父母语调要夸张并富于变化,这样容易引起宝宝的注意。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