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2021-08-24 00:00:00人气:39

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宝宝吐奶,指胃里面的食物量大,且被强力排空。大多数的吐奶现象都是大多是因为宝宝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还没发育成熟而导致,有时也与爸妈的喂养不当有关。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情况来判断宝宝吐奶原因:

正确判断宝宝吐奶or溢奶?

判断是吐奶or溢奶?

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有奶水吐出,但两者又是不一样的。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内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况,可能只是小宝宝打了一个嗝,从而致使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而已,溢奶量较少。而吐奶则是,宝宝喝完奶水一段时间后,胃部出现反复收缩,进而从嘴巴喷出如小喷泉似的奶水。吐奶的量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

一般来说,轻微吐奶和溢奶,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将会有明显改善。

判断为生理性吐奶or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通常通常发生在宝宝前4个月,特别是在新生儿阶段,是属于婴儿阶段的正常现象。一般情况是吃完后吐出来少量奶液,或者打了个嗝带出来一口奶,奶状为原状液体,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溢出或轻吐,而且吐完后没有痛苦表情,还是活蹦乱跳开开心心的。

病理性吐奶则有可能会发生在任何月龄的宝宝身上,也有可能出现在患某种疾病的宝宝身上。吐奶时呈喷射状,一般要把胃里的奶吐光,还会吐出胃液。如果是喂奶间隔很长时间了,会吐出来带奶块、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而且往往身体上还有其他不适,比如说感冒、咳嗽等。

宝宝吐奶厉害的原因: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吐奶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胃很小,不像大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相比成人差,而连接小肠处的幽门又比较紧,不利通气。宝宝吃奶时如果吸入了空气,吃好后空气往上升时,就会顶上来小部分的奶。这种原因的吐奶是是正常的,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父母们不必过于担心。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情况会导致生理性吐奶:

原因1:喂母乳时吸入空气引起吐奶

妈妈轻轻拍打嗝,能缓解宝宝生理性吐奶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

对策: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轻轻地拍抚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打嗝,吐出胃里多余的空气。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此外,宝贝吃奶时应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这样做法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吃奶的时候吸入空气。

原因2:喂母乳过量引起吐奶

在喂母乳时,不能确定宝宝喝了多少,可能会吃的太多,引起了宝宝吐奶。

对策:饮食上应该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可增加喂奶次数,但每次不可喂得过饱。

原因3:宝宝喝奶太急呛着引起吐奶

对策:妈妈们要控制宝宝喝奶的速度,如果是母乳,要用两只手指上下压住,减缓喝奶的速度,如果是奶瓶喂奶,要更换奶嘴。

原因4:在刚喂完奶马上移动宝宝引起吐奶

对策:刚喝完奶最好维持宝宝坐或者抱的姿势一段时间,不要带着宝宝走来走去。在刚喂完奶后,不要让宝宝立即翻身引起吐奶。

原因5:宝宝仰卧时给宝宝喂奶引起吐奶

对策:最好是抱着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的倾斜状态,减少胃里的奶水滞留,减低吐奶的概率。

原因6:奶粉不适引起的吐奶

对策:爸妈们可以尝试转成"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点,可以减少溢奶的情况。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变奶粉的冲泡方式,减少吐奶。在给宝宝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类食物,或是将牛奶冲得稍微浓稠一些,这样就不太容易发生逆流现象。不过,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肠胃阻塞或导致腹泻,这也会让宝宝感到身体不舒服,所以爸爸妈妈也应当加以注意。

原因7:转奶不当引起的吐奶

对策:如果宝宝对原来的奶粉过敏,需要转奶,在给宝宝更换奶粉在初期会使得摄入量减少,引发消化不良 ,有的还会引起口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建议父母们要按着正确的转奶方法:第一天在原先吃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度过两两三天的适应期后,如果宝宝能接受,就将比例调整为1:1再适应两三天,然后新旧奶粉比例为2:1再适应两三天,最后完全过渡到新奶粉。

此外,还有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宝宝生理性吐奶:

每隔3小时喂一次奶最合适

1、每3小时喂一次奶最合适

最合理的喂奶时间是2-3小时,如果喂奶过于频繁,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以至吐奶。

2、吃完奶后宜右侧卧

宝贝在吃饱后,睡姿以右侧卧位为宜,因右侧卧位时胃的贲门口位置较高,幽门口的位置在下方,乳汁较易通过胃的幽门进入小肠,可防止吐奶。如果仰卧时发生吐奶,吐出来的奶液易反吸入鼻腔甚至气管,轻者会引起肺炎,重者可出现呼吸道窒息。

3、选择合适大小的奶嘴孔、奶瓶与嘴45度

奶嘴孔过小时,宝宝吃奶要更费劲,容易导致空气与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过大,宝贝吸吮时又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咳嗽。而且奶瓶与嘴45度是最好的,这样能使奶汁始终充满奶瓶前部,不留进空气的间隙。

4、药物治疗

一些刺激肠胃蠕动的药物可以改善吐奶、溢奶情况,妈妈们可以到医院请医生开一些适合宝宝食用的安全药物。不过这是最后一个方法,而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宝宝生理性吐奶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吐奶了,妈妈最好用毛巾或其他衣物垫在孩子身体下面,以保持上身抬高。如躺着时发生吐奶,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孩子吐奶后,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避免再次呕吐;而且,再次喂奶的时候,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并且不能喂其他辅食,喂奶次数可以逐渐增加。

宝宝吐奶厉害的原因:病理性原因

病理性原因吐奶主要是因为宝宝肠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疾病等会引发吐奶。这种原因的吐奶是是需要警惕的,父母们最好及时到医院咨询治疗。

病理性吐奶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情况会导致病理性吐奶:

原因1:感冒、腹泻感染

宝宝感冒由于咳嗽,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而流行性腹泻、肝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也会引起宝宝呕吐。

原因2:便秘

如果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延长,也可出现腹胀、吐奶。

原因3:腹部畸形的宝宝

它比较常见于刚出生3个星期到2个月之间的小宝宝,通常在1个月时,症状开始明显。这种情况的宝宝往往是边喂边吐,吐完之后因饥饿又吵嚷着想要再吃。宝宝会越来越瘦、营养不良。

原因4:食管闭锁、肠闭锁

食管闭锁的宝宝,出生后唾液较多,在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而肠闭锁的宝宝在生后1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常有所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的液体。

对策:

1、跟生理性吐奶一样,可以先竖起宝宝,拍打嗝,然后轻轻的用手从脖子向下直到胃部按摩一番,给宝宝吃物温开水和温热的食,比如炖烂炖透的白菜、熬黏稠的小米饭等等,这类方法都能缓解宝宝吐奶问题。

2、如果进行了上面的缓解吐奶措施后,症状仍不减轻,而且吐奶频繁,吐出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这些情况,需要马上送宝宝去医院

1、发高烧、精神恍惚;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2、发生痉挛

3、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4、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5、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6、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7、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8、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9、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这些情况,可以第二天才送宝宝去医院

1、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

2、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

3、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看病前,在家里最好记录下这些情况

宝宝的病情变化,是医生能够治愈疾病的关键。因此,妈妈在送宝宝就医前,最好能清楚记下这些情况,然后就医时详细向医生说明:

1、吐奶次数、呕吐物是什么

2、是在什么情况下吐的奶

3、吐奶后宝宝的精神状态怎样

4、吐奶是有无伴随发烧

5、大小便的次数是否增加

6、腹部有无胀气、有没有放屁

妈妈经验谈:宝宝老是吐奶有对策

妈网网友臭闹闹妈:吃完奶后帮宝宝拍嗝

宝宝吃完奶后,把宝宝立起来,让他爬在我肩上,拍拍他的后背,拍出嗝来就不会再吐了,宝妈试下吧!

妈网网友reing:别吃生冷食物,药补

如果是母乳,妈妈就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奶水可能寒了,或积乳就会这样子。吃奶后半小时,不在用力在他的小肚子上轻摸5分钟帮助他消化。如果还不好,用姜半夏3、代赭石5、旋覆花1个、茯苓3个、甘草1g,用2碗水煮成小半碗,每次空腹给5ml,一天三次可以帮助他调整胃部消化不良。

妈网网友迷成:受凉吃胃复安、医院检查、奶粉接近母乳配方

宝宝吐奶有很多种原因的,像受凉就是一种原因,这种原因引起的吐奶可以吃点胃复安。不过我建议还是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以确定原因,对症治疗。也有可能是奶粉不适引起的。奶粉我们吃的是美国原装进口的旭贝尔奶粉,口味清淡,类似母乳。口感和配方都接近母乳,对宝宝的肠胃刺激小,宝宝更容易接受呢。还特别添加了益生元成分,宝宝不上火不便秘。

妈网网友小菱形:先换尿布后喂奶

给宝宝吃奶的时候更好到了换尿布的时候,这么巧的话,最好还是先换尿裤吧!不然,当他吃饱了肚子在换尿布,被我左翻右翻,不吐奶才怪呢。

妈网网友夕阳晴空:可以尝试给宝宝换连体衣

我宝宝试过吃多少吐多少,后来发现可能系裤子紧勒住肠胃导致的。建议俾宝宝穿连身衣。

妈网网友飞鼠:控制宝宝喝奶速度

大点就好了,bb不懂得控制自己喝奶的速度的,开始大了就能喝大口点呛到自己了,喂完尽量不要动他不要让胃里的奶晃。

延伸阅读

【一】宝宝消化不良能吃苹果吗-孕前准备

宝宝消化不良能吃苹果吗?

宝宝消化不良能吃苹果。

原因:

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多吃苹果,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排便,有通便作用。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机碱等物质具有收敛作用,所含果胶可吸收毒素。对单纯性的轻度腹泻,单吃苹果可止泻。所以,宝宝消化不良不论是伴随着便秘还是止泻的症状都可以吃苹果,可以通过吃苹果来缓解症状。

苹果止泻:蒸苹果

材料:苹果一个,盐适量。

蒸苹果的做法步骤

1. 苹果用水冲洗一下,在苹果表皮上放少许食盐,用手搓苹果,能将表面的脏东西搓干净。

2. 然後再用水冲洗干净搓好的苹果。将苹果对半切开。

3. 将苹果切成均匀的小块,可以缩短蒸苹果的时间。

4. 将切好的苹果放入锅内蒸,锅开後,大火蒸5分钟;取出,稍冷却後即可食用。

苹果通便:早上生吃苹果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水果中因为有果胶才有硬度,果胶会吸收水分而凝胶,对于柔软便便也有很棒的效果。

苹果的营养价值

1、苹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功效,对婴儿的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苹果有止泻和通便的双重作用。因为苹果中含有鞣酸、果胶、膳食纤维等特殊物质。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到通便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3、苹果富含锌,锌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它能促进生长发育,能增强记忆力,具有健脑益智的佳品。

4、苹果当中含有的纤维、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含量,所以每天吃一两个苹果不容易得心脏病。苹果还含硼,硼是一种有助于保持骨密度和保护心脏免得心脏病的矿物质。

5、苹果中富含镁,对宝宝的皮肤非常的好,镁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

苹果的功效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

1、补血

铁质必须在酸性条件下和在维生素c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所以吃苹果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保养肌肤

苹果中富含镁,镁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

3、保护心脏

苹果的纤维、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含量,所以每天吃一两个苹果不容易得心脏病。

4、苹果生吃治便秘,熟吃治腹泻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膳食纤维等特殊物质,鞣酸是肠道收敛剂,它能减少肠道分泌而使大便内水分减少,从而止泻。而果胶则是个“两面派”,未经加热的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煮过的果胶却摇身一变,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膳食纤维又起到通便作用。

5、宁神安眠

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研究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

6、美白养颜、降低胆固醇

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苹果中的粗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功,并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肤细润有光泽,起到美容瘦身的作用。

苹果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包括孕妇、产妇、哺乳女性、宝宝在内的特殊人群均可食用。孕妈每天吃个苹果可以减轻孕期反应和缓解便秘。

不宜人群

1、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不宜生食苹果,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由于肠壁溃疡变薄,苹果质地较硬,又加上含有1.2%粗纤维和0.5%有机酸的刺激,很不利于肠壁溃疡面的愈合,且可因机械性地作用肠壁易诱发肠穿孔、肠扩张、肠梗阻等并发症。

2、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均不易生吃苹果,以免使症状加重或影响治疗结果。

3、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病、糖尿病患者慎吃。

4、平时有胃寒症状者忌生食苹果。

苹果泥的做法

苹果泥方法一:

原料:

苹果泥25克、婴儿米粉、香橙汁

做法:

1、先将约180毫升40-70℃的温开水,倒入35g营养米粉中;注意要做到边倒边搅拌,米粉与水才能充分接触,搅拌的方法是单方向匀速搅拌一分钟,调成糊状后放置30秒;

2、然后再将苹果泥及橙汁直接倒入冲调好的米粉中,搅拌均匀。

适用人群:婴幼儿辅助食品,根据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医生及营养师的推荐进行添加。

苹果泥方法二:

原料:苹果

方法:

1、先将苹果洗净,将其放到菜板上切成四块;

2、然后将里面的果核去掉;

3、再将其放到一个塑料碗中蒸;

4、大约蒸10分钟左右,将蒸好的苹果取出,用汤勺将果肉刮出,这些果肉就是苹果泥了。

苹果泥方法三:

原料:

1个苹果,100ml酸奶,糖适量。

做法:

1、苹果洗净,去皮,切块,打成泥,放入锅中煮开,加入糖。

2、煮到粘稠后,倒出,放凉。

3、倒入酸奶,拌匀,即可。

【二】三四个月的宝宝能喝水了吗-孕前准备

一些新手爸妈在照顾宝宝方面比较小心翼翼生怕会饿着渴着了,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养孩子,孩子需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喂辅食,要不要喂水,一天内需要喂水多少,要是没有一个老一辈的大人在,还真是搞不定,那么,三四个月的宝宝能喝水了吗,三个月的婴儿可以喂粥水了吗?下面小编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新手父母要知道,科学养育孩子,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孩子是不能吃辅食包括粥水也不能吃的,因为宝宝三四个月吃辅食的话会加重肠胃负荷,损坏肠胃黏膜,容易一起肠胃炎等疾病问题,但是水是一定要喝的,温水最好了对宝宝又健康,喝水不能喝太多,一天少量喂就行,等到宝宝6个月之后,就可以尝试喂粥水,米糊等辅食流性食物了。

对于农村式的养育孩子法式,在孩子三个月就开始喂辅食,有些人孩子满月也给粥水喝了,因为农村以前的人比较穷有什么吃什么,有一碗稀饭已经很好了,所以他们老一辈养孩子都是很随意的养,就是什么好就给什么吃一点也不会讲究。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多年轻父母养育孩子都很细致也很讲究,毕竟现在不像以前了很多人都有一定的条件去养育孩子了。

【三】宝宝中耳炎初期症状-孕前准备

中耳炎包括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多发生于儿童时期,非化脓性中耳炎一般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化脓性中耳炎一般会伴有流脓,耳痛,腹泻,发烧等症状。

原因分析

宝宝吃奶时平躺,奶水经过鼻炎进入耳中;游泳时水进入口中,通过鼻咽进入耳朵;病毒细菌感染等原因,都会导致中耳炎的出现。

举措建议

1、如果中耳炎很严重的话,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2、可以使用抗生素水溶液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