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新生宝宝是妈妈的心肝,一旦出现不适,妈妈会非常紧张。为避免宝宝不适引起的危害,应尽早治疗。有的新生宝宝就出现了鼻子不通气,呼吸不畅的情况,妈妈要如何应对呢?妈妈们赶紧往下看看经验分享吧。
1、具有渗出性体质的宝宝容易出现鼻塞,往往比较胖,眉毛有脱屑样,给人一种面部不滋润,不光滑的感觉。针对这种宝宝,妈妈可以要经常疏通宝宝的鼻子,避免宝宝感冒。
2、有的妈妈怕宝宝冷,给宝宝穿太多,也会导致宝宝鼻子不通气,这主要与宝宝身体过热有关。妈妈应适当增减宝宝衣服,这样宝宝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3、妈妈千万不要给宝宝使用大人的滴鼻药,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因为大人的药物浓度高,对新生宝宝有副作用。
4、新生宝宝鼻子不通畅,注意口鼻卫生,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灰尘即可。
5、日常还要经常观察宝宝鼻子是否干净,用棉签沾清水定期清洗,并且适当带宝宝到户外参加运动。
新生儿睡觉鼻子不通气
新生宝宝是“小睡神”,经常一睡就是大半天。作为妈妈,除了照顾好宝宝,还要注意宝宝的健康。若宝宝睡觉时鼻子不通气,出现吭哧吭哧等情况,就要想妙招帮助宝宝缓解一下。那新生宝宝睡觉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1、妈妈检查一下,看宝宝鼻子里是否有分泌物堵塞。如果有,可以滴一滴母乳到鼻腔,达到清洁的效果。或者也可以用棉签刺激宝宝鼻腔,促使宝宝打喷嚏,便于分泌物排出。注意使用棉签触碰宝宝鼻子时,动作要轻柔,切勿造成鼻腔损伤。
2、如果宝宝鼻腔里没有分泌,却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可以用温热毛巾敷宝宝鼻子的根部,以使鼻腔通气。
3、治疗新生宝宝鼻子不通气,妈妈采取任何方法之前最好先请教一下有经验的长辈或者咨询医生,以免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影响到宝宝健康。
4、为避免用错药物,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妈妈最好不要自行使用偏方,不然,新生儿健康受影响,最痛心的将会是妈妈。
新生儿受凉鼻子不通气
如果新生宝宝因为受凉感冒鼻子不通气,除了用药外,还有一些常规的方法,妈妈可以根据情况采用。那新生宝宝受凉鼻子不通气,能什么方法缓解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下。
1、用蒸汽熏鼻子
取暖瓶,让蒸汽喷出,再让宝宝慢慢靠近,使鼻腔通气,每次熏大约10分钟,这样宝宝的症状会有所缓解。
2、盐水滴鼻
盐水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暂缓鼻塞症状。妈妈可以用少许盐混合温水,装在眼药水空瓶中,滴入宝宝的鼻腔。记得盐水浓度不要太高,以免造成刺激。
3、湿巾擦鼻
准备1条湿毛巾或者直接用湿巾,在宝宝鼻子上轻轻一按一擦,重复多次,这样宝宝鼻腔内的分泌物就会流出,鼻子会恢复通畅。
4、填充法
将葱白捣烂取其汁液,用棉签沾少许塞入宝宝鼻孔,再取出,也能获得通鼻的功效。如果宝宝觉得不舒适,哭闹不止,妈妈最好不要用此法。
5、喝红糖姜水
宝宝受凉感冒,妈妈可以煮一些红糖姜水给宝宝喝,注意不要加太多生姜,主要以红糖为主,这样利于宝宝感冒好转。等感冒好了,宝宝鼻子就会变得通畅。
新生儿鼻子不通气咳嗽
在日常生活中,当妈妈遇到新生宝宝鼻子不通气,还咳嗽的情况时,不要惊慌,应当适当的措施帮助宝宝缓解。那妈妈如何应对宝宝这种情况呢?下面教妈妈一些妙招:
新生宝宝鼻子不通气缓解
1、如果宝宝左侧鼻塞,让宝宝向右卧,利于鼻腔分泌物流出。如果宝宝右侧鼻塞,让宝宝向左卧,有助于宝宝病情缓解。
2、适当进行鼻部穴位按摩,也有助于鼻塞的缓解。不过,要视妈妈和宝宝情况而定,正确的按摩手法为取卧位,用拇、食两指在宝宝鼻翼两侧按摩3分钟,再按揉迎香穴1分钟,对缓解鼻塞有帮助。
3、新生宝宝鼻子不通气,常常哭闹不止,这时妈妈不要放任不管,应该竖直抱起宝宝,避免宝宝鼻子不通气,口又呼吸不畅。
4、在宝宝睡觉时,可以将小枕头垫高,也能缓解症状,让宝宝睡个好觉。
5、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中的范围,有助于缓解症状。
新生宝宝咳嗽缓解方法
在宝宝咳嗽期间,避免让宝宝吃刺激性食物,奶水浓度要调好,另外,让宝宝多喝温水,适量喝米汤等热饮。如果家里有热水袋,也可以用毛巾隔开,给宝宝辅背,也能缓解症状,但要注意不要烫到宝宝。
新生儿鼻子不通气注意事项
作为妈妈,宝宝生病,最担心的人就是自己。如果新生宝宝鼻子不通气,妈妈会害怕他呼吸不了。但妈妈即使担心,也不要用错误的方法给宝宝治疗,不然变成好心做坏事,影响到全家。那宝宝鼻子不通气,妈妈慎入哪些误区呢?新生儿鼻子不通气注意事项有哪些?
误区1:宝宝鼻塞就是感冒
感冒的确会引起鼻塞、流涕,但鼻塞未必就是感冒,妈妈千万别把鼻塞当感冒治,影响宝宝健康。
误区2:宝宝鼻塞是过敏
宝宝鼻塞可能是吸入花粉、灰尘、动物的皮屑导致过敏,但也有可能不是,最好不要胡乱猜测,乱用药。
误区3:宝宝鼻塞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指的是上颚后方鼻腔后部类似扁桃体的组织。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鼻塞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清楚,以免因误导而耽误病情。
误区4:宝宝鼻塞是鼻腔结构有问题
在宝宝出生前,若鼻腔结构发育不完善,出现鼻骨或鼻软骨畸形,需要到医院检查诊治,不能当成感冒或者过敏医。
【一】新生儿黄疸抽搐的表现-孕前准备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皮肤、眼球黄染,4-6天达高峰,足月新生宝宝可以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宝宝则需要3-4周消退。黄疸较轻的宝宝可局限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颜色呈浅黄色,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黄疸外,新生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觉、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宝宝都一定会出现黄疸,一般足月宝宝有60%会有黄疸,早产宝宝有80%会出现黄疸。具体有以下特征: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症状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1、黄疸不消退 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 以轻、中度为主(≥342?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 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具体有以下症状: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症状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这样反反复复。新生儿感染性症状同时还会伴随着宝宝可能嗜睡、厌食、精神不振等。
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阻塞性黄疸症状有: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 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 胆固醇 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疣 、 出血倾向 、 骨质疏松等。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宝宝以后的发育成长。
【二】新生儿疫苗的种类-孕前准备
不少人的胳膊上会有一到数个疤痕,这些疤痕是在幼年时期接种天花疫苗留下的。虽然现在天花疫苗已经无需接种,但是还是要接种其它的疫苗。那么新生儿疫苗有哪些种类?新生儿疫苗接种程序是什么?新生儿接种疫苗有什么禁忌呢?
新生儿疫苗的种类
1.活菌疫苗:人工削弱细菌毒性之后,作为疫苗使用。
卡介苗、麻疹、小儿麻痹等都属于这一类疫苗。因为菌种没有完全被灭杀,所以在接种后机体会有轻微的感染,血液和细胞抵抗性也会因此而提高。因此接种此种疫苗后,免疫力可以长久持续,无需多次追加免疫。
2.灭活菌疫苗:人为灭杀病原体,只留下其中毒素。
此类疫苗包括流行感冒、百日咳和乙型脑炎等等。这种疫苗可以在血液中形成抗体,来灭杀入侵的病原体。不过因为灭活菌疫苗缺乏增值性,所以需要重复接种,已达到强化机体的免疫效果。
3.类毒素:利用甲醛处理细菌毒素,使其毒性消失但是还具有免疫原性。
白喉、破伤风的疫苗就是毒素类疫苗。此类疫苗虽然没有毒性,但是依然具有免疫原性,所以依然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以起到免疫的作用。不过这类疫苗和灭活菌疫苗一样,没有持续免疫能力需要重复接种。
loadadjs(4);
新生儿能不接种疫苗吗
新生儿接种疫苗是必须的,尤其是一类疫苗,也就是那些可以免费接种疫苗。一类疫苗就是国家计划内的疫苗,它所预防的都是高发病率、高传染率、高致死率或者高致残率的疾病。所以为了新生儿的健康,一定要严格完成这些一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如今,待宝宝出生后新妈妈会收到医院发放的接种疫苗手册,其中涉及的疫苗是一类疫苗,国家强制要求接种,无需自费,新妈妈要根据手册上的要求及时带宝宝进行接种。
除了计划内的疫苗还有二类疫苗,这类疫苗没有硬性要求而且费用自理,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性的接种。若是宝宝的体质比较差,可以接种水痘、肺炎、流感等疫苗,因为体质差的宝宝非常容易患这类疾病。所以为了宝宝健康,最好能酌情接种一些二类疫苗,免除疾病的威胁。
新生儿接种疫苗的作用
1.降低母婴传播率
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使其产生对应免疫能力,避免这类疾病让身体有过激的免疫反应,从而很好的保护身体其它部位免受伤害。比如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可以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也就减少宝宝被妈妈传染乙肝的几率。
2.预防传染病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就会陆续接种脊髓灰质炎、白百破、麻疹、乙脑、流脑、以及麻风腮等疫苗。另外水痘、b型流感嗜等疫苗,这些疫苗最好可以根据孩子免疫能力情况自行选择。需要提醒的是入园之后,宝宝接触外界机会变多,使的患病几率也大幅度增高,因此最好在入园前,给宝宝注射水痘、甲肝等传染性强疾病的疫苗。
tip:疫苗其实就是模拟病原入侵,所以如果这疫苗破坏力不强,便没法得到身体免疫功能的重视,也就起不到诱导身体免疫反应的作用。所以说最有效的就是减毒活疫苗,灭活次之,成份疫苗则是最差的,相应的减毒活疫苗危险性最大,而成份疫苗反倒是最安全的。
新生儿疫苗费用是多少
疫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内的,这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接种,疫苗也全部由国家提供,也就是说是全免费的。另一种是计划外的,这种疫苗需要自行付费,不过不强制凭个人意愿,所以说疫苗的费用都来自于这计划外的二类疫苗。
接种疫苗时有1元的服务费,以及7-8角的一次性注射器费用。计划外疫苗食物价格有所差别,因为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以及疫苗质量都会影响到价格,具体情况请咨询接种医院。
新生儿疫苗接种程序
疫苗接种过程需要按着一定的程序走,所以家长要合理安排好。其中疫苗种类选择,接种年龄、针数、接种间隔等都需要多注意。而且两类疫苗的接种程序也是不一样的,疫苗接种程序为:
一类疫苗接种程序(免费疫苗)
疫苗名称
接种对象月(年)龄/针次
可预防疾病
乙肝疫苗
0、1、6月时,共3针
乙型肝炎(第一针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二种和第一针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共1针
结核病
脊灰疫苗
2、3、4月时,4周,共4针
脊髓灰质炎 (第一二针,第二三针间隔都要≥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18-24月时需各接种1针,共4针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白破疫苗
6周岁接种1针,共1针
白喉、破伤风
麻风(麻疹)疫苗
8月、7岁时各接种1针,共2针
麻疹、风疹
麻腮风(包括麻腮、麻疹)疫苗
18-24月时接种1针,共1针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2周岁时各接种1针,共2针
8月、2周岁时各接种1针,共2针
a群流脑疫苗
6、9月时各接种1针,共2针
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一二针的间隔为3个月)
a+c群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时各接种1针,一共2针
a、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 (第2针间隔≥3年;第1针与a群流脑疫苗第2针的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时接种1针,共1针
甲型肝炎
小儿麻痹疫苗
2、3、4月、1.5-2岁、4岁时各接种1针,共4针
小儿麻痹症
说明:
1.按照月龄接种麻风疫苗,不足的话可以接种麻疹疫苗;按照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不足的话可以接种麻腮疫苗或麻疹疫苗。
2.出血热疫苗可以根据其疫情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接种。而炭疽疫苗、钩体疫苗不要提前接种,而是在该疾病流行时期或发生洪涝灾害时期,再进行接种。
二类疫苗接种程序(自费疫苗)
疫苗名称
接种对象月(年)龄和针次
可预防疾病
20ug/支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易感人群(新生儿除外):0、1、6月时接种,共3针
乙型肝炎
10ug/支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易感人群(不满15岁):0、1、6月时需接种3针
乙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2、3、4月各1针,18月时加强接种1针
脊髓灰质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 疫苗
(安尔宝)
2-6月宝宝:3针,每针需间隔1-2个月,18个月时加强接种1针
6-12月宝宝:2针,每针需间隔1-2个月,18个月时加强接种1针
1-5岁儿童:1针
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23价肺炎球菌多糖 疫苗
基础免疫1针(满2周岁),高危人群>5年需加强接种1针
肺炎双球菌引起的疾病
水痘减毒活疫苗
1-12周岁儿童:1针
13周岁以上人群:2针,两针需间隔≥6-10周
水痘、带状疱疹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1-12周岁的儿童:1针
13周岁以上人群:2针,两针间隔≥6-10周
轮状病毒引起腹泻
儿童流感疫苗
6-35月宝宝:每年2针(每针0.25ml),两针需要间隔1个月
流行性感冒
成人流感疫苗
3周岁及以上人群:每年1针(0.5ml)
流行性感冒
甲肝灭活疫苗
1周岁及以上人群:基础1针,6-12个月加强1针
甲型肝炎
人用狂犬病疫苗
1.疑似接触狂犬病毒的人
2.被动物咬伤、抓伤或者是舔舐过的人
3.处于疫区有咬伤可能或者是需要接触病毒的人
狂犬病
200iu狂犬病人接种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是针对狂犬、疑似狂犬或者被已经感染的动物咬伤或者抓伤的人,按照10公斤体重200个国际单位计算
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
新生儿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带好证件
《儿童预防接种证》是一定要带着。宝宝接种的时候需要在上面做记录,接种人员也会根据这些记录以及其它因素来确定给宝宝接种哪些疫苗。此外它也是日后入托以及入学不可缺少的证件。
2.和医生好好谈谈
为了确保接种安全,家长要事先明确告知医生孩子的禁忌症、慎用症。这是因为一旦误打某种过敏物质,后果将十分危险。
3.给宝宝洗澡
接种前一天晚上,给宝宝洗个澡,确保身体洁净。此外建议接种当天,给宝宝穿宽松易脱的棉质衣服,便于撩起衣服,露出宝宝皮肤让医生接种。
4.特殊情况需暂缓接种
如果患有下列疾病就要推迟甚至放弃接种:肾炎、心脏病、免疫力缺陷疾病、结核病、一些急性传染病以及皮肤非常敏感的人。
5.及时按住针口
接种完要用酒精棉按住伤口,等到不出血再拿开,不要去揉搓伤口。
6.接种疫苗后休息30分钟再离开
接种完之后,不要立即驱车回家,在医院多待半小时,看看孩子有没有不良反应,比如发烧等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立即进行诊治。
7.多休息多喝水
接种之后,让宝宝休息一会。休息过程中要注意给宝宝多喝些水,此外还要注意保暖,以防出现感冒等问题。
8.接种疫苗后当天不要洗澡
刚接种完,别急着给宝宝洗澡,以免接种针口感染。
9.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项
口服之后三十分钟内禁食温热的食物或饮品。百白破疫苗可能会诱发局部硬块,次日热敷患处可以消退。
10.接种疫苗后会有轻微反应
部分宝宝在接种之后会出现轻微发烧、食欲差、哭闹、心情烦躁的情况,无需过于担心,一般几天后即可自行消失。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而且长时间不消退,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新生儿接种疫苗禁忌
以下儿童暂缓接种:
1.患有皮肤病(比如皮炎、严重湿疹等等)的宝宝要在病痊愈之后再接种。
2.宝宝发烧(>37.5℃),腋下或淋巴结出现肿大,需要查清情况并且痊愈之后方可接种。
3.宝宝的内脏(诸如心脏、肝肾)有重大疾病,或者有活动型结核病,也不适合接种。
4.大脑发育不良,或者是身患癫痫、脑炎后遗症的宝宝也最好不要接种。
5.倘若小朋友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病情较重,那么要暂缓接种计划。另外罹患重度先天性免疫缺陷也要推迟接种。
6.有哮喘或者是其它过敏疾病(比如荨麻疹)的宝宝无法接种。
7.如果宝宝有严重腹泻(每日大便达到四次以上),建议让宝宝恢复两个星期后再服用脊灰疫苗。
8.如果宝宝短期内注射过一些药物(比如多价免疫球蛋白),那么要间隔六个星期才能注射麻疹疫苗。
9.如果宝宝感冒且轻度的低烧,需要根据发病情况选择是否接种,必要的时候推迟接种。
10.切勿在宝宝饥饿时进行接种。接种之前一定要给宝宝吃些东西,它不像验血需要空腹。
【三】新生儿奶粉哪一款好-孕前准备
婴儿喝哪种奶粉
婴儿奶粉是以牛乳为基质经加工而成的,富含能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营养素,成分非常接近母乳,因此又称为母乳化奶粉。婴儿奶粉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配方奶粉,另一种是特殊配方奶粉。那婴儿喝哪种奶粉好呢?
1、普通配方奶粉
普通配方奶粉大部分婴儿都能喝,包含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5种基本营养素,其中蛋白质中一部分是乳清蛋白,但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含量比母乳中的少,因此额外额外添加了酪蛋白。
2、特殊配方奶粉
特殊配方奶粉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适合具有一些特殊生理状态的婴儿喝,但需经医师批准才能让婴儿喝。特殊配方奶粉分为以下4类:
(1)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以黄豆为基础,奶粉中没有添加乳糖,适合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喝。
(2)部分水解奶粉:适合喝奶粉后出现轻度腹泻或过敏症状的婴儿。
(3)完全水解奶粉:适合腹泻严重或伴发过敏症状的婴儿。
(4)元素配方奶粉:适合病情严重,腹泻不止,过敏症状明显的婴儿。
婴儿奶粉每日喂养量
除了母乳外,奶粉就是婴儿的主食,因此有的妈妈会担心宝宝吃不饱,于是,在冲调奶粉时,增加了每日奶粉喂养量,其实,这种做法是不靠谱的,会影响到婴儿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导致婴儿患氮血症。所以,妈妈们最好根据要求来喂奶粉给婴儿吃。以下是婴儿每日奶粉喂养量,妈妈们不妨看看:
初生到1个月的婴儿: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完全,每次喝奶粉70ml左右即可,每隔3小时喝1次。
1-3个月婴儿: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每日要喝780ml左右的奶,每隔4小时要喝一次。
3-6个月婴儿:身体发育快,机体所需的营养也多,每日要喝850ml左右的奶,也是每隔4小时喝1次。
6-9个月婴儿:这一阶段的婴儿除了会喝奶外,还会吃辅食,因此每日喝的奶量可适当减少,具体减少多少根据添加的辅食量而定。
9-10个月婴儿:这一阶段的婴儿饮食中辅食的比例比较多,奶粉只是辅助补充营养的食品,每日喂养量也要减少,具体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和辅食添加量调整。
婴儿奶粉购买误区
奶粉喝完了,妈妈要重新购买。购买奶粉时,妈妈千万不要听信他人,误入以下3个误区:
误区1:婴儿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有的妈妈去买奶粉时,有的销售人员会向妈妈推荐鲜牛奶,并说婴儿喝鲜牛奶比喝奶粉好。此时,妈妈千万不要信,因为婴儿胃肠道、肾脏等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喝鲜奶,身体会受影响。鲜奶中不仅含有婴儿不耐受的矿物质,还含有双歧杆菌形成的乳糖,婴儿喝后,会出现腹泻、上火等不适症状。
误区2:婴儿奶粉越贵越好
婴儿奶粉并不是越贵越好,因为奶粉的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宣传费、税费等。况且,有的商家就是利用妈妈们“买贵不买便宜”的心态提高价格,妈妈购买奶粉时千万不要只挑选贵价奶粉。其实,奶粉只要适合宝宝的就是好的。
误区3:过于注重奶粉的营养成分
对奶粉不了解的新手妈妈可能会认为奶粉营养成分越多越好,其实,妈妈在购买奶粉时,最不需要关注的就是奶粉的营养成分,因为不同品牌奶粉营养成分差不多,而且,营养成分并不是越多越好。如奶粉中添加了婴儿不耐受的成分,婴儿喝了吸收不了,也没有什么作用。
婴儿奶粉比普通奶粉好吗
有的妈妈在购买奶粉时,还存在这样的疑问,婴儿奶粉和普通奶粉有什么区别,婴儿奶粉真的比普通奶粉好吗?妈妈往下看看吧!
婴儿奶粉是专门为婴幼儿打造的,所含营养成分与普通奶粉不同,对婴儿健康更有益。婴儿奶粉包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且营养素的含量与普通奶粉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婴儿奶粉甚至针对婴儿生长过程中的发育特点独特添加了dha、aa、牛磺酸等营养素,更有利于婴儿脑部发育和机体发育。
况且,普通奶粉中某些营养素含量较高,婴儿喝后,消化不了,会增加婴儿胃肠负担。如婴儿摄入过量的钙或维生素b2,反不利于婴儿正常发育。所以,妈妈最好还是购买婴儿奶粉给婴儿喝,以保证婴儿营养均衡,健康发育。
婴儿奶粉怎样储存
奶粉储存是有方法的,妈妈不妨按以下几个步骤储存奶粉,以保持奶粉的新鲜度:
step1:在购买奶粉前仔细检查奶粉罐或奶粉袋上标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定奶粉在可食用的期限内。
step2:在常温、干燥、阴凉、避光的状态下存放未开封的奶粉,如奶粉存放位置不对,接近水源,已受潮,即使未开封也不要再食用了。
step3:一旦奶粉罐被打开,每次取奶粉后都要用新的保鲜膜把开口封住,并盖上盖子,特别是阴雨天气时。
step4:奶粉在一个月内食用完,如一个月后还有剩余,要检查奶粉是否受潮变质,如没有,可继续食用,如已变质,立即倒掉。
step5:奶粉不要存放在冰箱,因为冰箱内外温差大,奶粉拿进拿出很容易变质。
step6:奶粉如为袋装或盒装,密封性不好,可以改为用罐子装,以减少奶粉受潮的几率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