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幼小衔接

2021-04-19 00:00:00人气:4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查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二、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交往能力。

1、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2、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三、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2、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3、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如何幼小衔接选好班

选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衔接班十分重要。建议家长对备选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再从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虑,并要对拟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1.办学资质: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政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避免误入没有办学资质的非法办学机构。

2.学校口碑:选择一所口碑好的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所以报班前一定得对这所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打听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3.师资水平:重点考察师资是否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学系统培训体系的机构,教学水平高,质量有保障。

4.教学环境:教学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积、通风以及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教学服务等都需要认真考量。

5.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长们筛选学前班时需要重点考量的一道关卡。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考察教学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备。

6.交通:是否便利。

7.费用:最后要考虑的就是最现实的费用问题,依据学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学质量的差异都会有不同的差价,但是费用应该不是唯一或第一考虑的因素,因为“价廉”未必就会“物美”,各位家长应该综合比较,判断其是否合理。

幼小衔接的10大认识误区

幼升小需要注意哪些误区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小衔接家长容易走入的误区。

1、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2、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校

正确的认识: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但是,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其实没太大必要。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

明智的做法: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4、误区四: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5、误区五:幼小衔接就是孩子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家长都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走得更加从容。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进入小学。

明智的做法:首先,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从而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一些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过来人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等,比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朋好友咨询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感受,获得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其次,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充分准备。当孩子入学后,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份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6、误区六: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正确的认识: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相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入学准备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7、误区七:进入小学就是学校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小学既是孩子学习历程的真正起点,也是孩子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是继家庭之外引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既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对父母和孩子有所要求。要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加顺利,家校互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解决之道。教育孩子,绝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明智的做法: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师在学校也会更加省心,这比给老师送礼更管用。作为老师,内心都希望所有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时督促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孩子有事无法到校上课事先请假、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等等。

8、误区八: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

正确的认识: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当然,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生活方面,比如:对用餐、用厕、饮水等自我管理的不适应和对作息时间的不适应;2、学习方面,比如: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对每天要带好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方面,比如: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部分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

明智的做法: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不要随便责骂孩子;2、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机会;3、保持家校联系、搞好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长。

9、误区九:家庭作业必须陪着孩子做

正确的认识:当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对小学的学习既新鲜又陌生,而对完成家庭作业不一定能很快适应。因此,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记得快。这样,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明智的做法:在孩子入学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陪同他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就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家庭作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作业始终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和检查,绝不是代劳。

10、误区十:孩子的成绩就是唯一

正确的认识:其实,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考试和分数都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不好,而是因为粗心大意、上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缺等造成的。

明智的做法:因此,在小学前半段,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件事,而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和分数上面。

相关百科

就近入学的好处

隔代教育的坏处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是什么意思

儿童乘坐交通工具

校车安全

幼儿园消防安全

儿童保险

儿童安全

儿童体检

小学入学年龄

小孩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上幼儿园哭怎么办

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好

入园准备

入园体检

分离焦虑

儿童安全座椅

延伸阅读

【一】疫情下幼小衔接怎么开展-孕前准备

幼小衔接是什么意思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查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二、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交往能力。

1、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2、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三、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2、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3、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如何幼小衔接选好班

选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衔接班十分重要。建议家长对备选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再从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虑,并要对拟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1.办学资质: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政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避免误入没有办学资质的非法办学机构。

2.学校口碑:选择一所口碑好的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所以报班前一定得对这所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打听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3.师资水平:重点考察师资是否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学系统培训体系的机构,教学水平高,质量有保障。

4.教学环境:教学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积、通风以及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教学服务等都需要认真考量。

5.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长们筛选学前班时需要重点考量的一道关卡。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考察教学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备。

6.交通:是否便利。

7.费用:最后要考虑的就是最现实的费用问题,依据学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学质量的差异都会有不同的差价,但是费用应该不是唯一或第一考虑的因素,因为“价廉”未必就会“物美”,各位家长应该综合比较,判断其是否合理。

幼小衔接的10大认识误区

幼升小需要注意哪些误区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小衔接家长容易走入的误区。

1、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2、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校

正确的认识: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但是,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其实没太大必要。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

明智的做法: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4、误区四: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

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5、误区五:幼小衔接就是孩子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家长都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走得更加从容。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进入小学。

明智的做法:首先,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从而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一些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过来人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等,比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朋好友咨询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感受,获得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其次,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充分准备。当孩子入学后,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份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6、误区六: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正确的认识: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相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入学准备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7、误区七:进入小学就是学校的事儿

正确的认识:小学既是孩子学习历程的真正起点,也是孩子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是继家庭之外引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既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对父母和孩子有所要求。要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加顺利,家校互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解决之道。教育孩子,绝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明智的做法: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师在学校也会更加省心,这比给老师送礼更管用。作为老师,内心都希望所有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时督促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孩子有事无法到校上课事先请假、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等等。

8、误区八: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

正确的认识: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当然,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生活方面,比如:对用餐、用厕、饮水等自我管理的不适应和对作息时间的不适应;2、学习方面,比如: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对每天要带好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方面,比如: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部分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

明智的做法: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不要随便责骂孩子;2、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机会;3、保持家校联系、搞好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长。

9、误区九:家庭作业必须陪着孩子做

正确的认识:当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对小学的学习既新鲜又陌生,而对完成家庭作业不一定能很快适应。因此,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记得快。这样,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明智的做法:在孩子入学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陪同他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就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家庭作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作业始终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和检查,绝不是代劳。

10、误区十:孩子的成绩就是唯一

正确的认识:其实,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考试和分数都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不好,而是因为粗心大意、上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缺等造成的。

明智的做法:因此,在小学前半段,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件事,而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和分数上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