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忧心的现实

2020-12-10 00:00:00人气:17

这里的”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周杰伦在他的歌曲《我的地盘》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观念不正确,其他全部是垃圾。“这句歌词有点片面,但道出了观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一般来说,人们的行为是受某种观念的指导的,比如,如果一个学生认为:读书是无用的。那么可以肯定,这个学生是不会认真读书的。

简单的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世界、人生、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错误地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人误入歧途,对人生、世界失去信心,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我认为,高中教育的种种困惑,高中生所展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与”三观“教育的弱化甚至缺失有关!

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委屈地说:你把心掏出来了,孩子也不领情。话不投机半句多,好象孩子永远不和你在一个频道上,感觉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人把这些归之于孩子处于叛逆期,其实,老师和孩子谈不到一块儿,孩子"不听话”,归根结底是我们和孩子的”三观“不同,是孩子的“三观”教育出了问题。

话不投机还不是让人最难过的。近几年,关于高中生杀师、弑父和自杀等极端案例的新闻报道频出,这些人间悲剧给我们的锥心之痛真的让人不能承受之重!

除了这些极端案例,现在的很多高中生还存在着下列让人焦虑的现象:恋爱之风盛行;自我意识膨胀,任性随意,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学习不主动,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无尊长,随意顶撞家长和老师;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节俭,随意浪费;金钱至上;经不起挫折,怨天尤人;喜欢追星等等。

高中生过几年就要走入社会,承担起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责任。那么,这些高中生作好了承担这些责任的准备吗?上期高考前的两个月,北京大学一个招生的教授来到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召集了20多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开了一个座谈会,在会上,教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读书?。会后,这个教授和该校的校长交流时,叹息地说:20多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没有一个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贵校要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啊!我想,这位教授应该清楚,不仅是这所高中,所有的高中学校都要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育。

高中生暴露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教育的初衷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这些身上存在诸多问题的高中生能承担起这些重担吗?我们的高中教育是不是到了要作出某些改变的时候了呢?

毫无疑问,高中生暴露的这些问题就是“三观”不正的表现。那么,高中生为什么会“三观”不正呢?孩子来到世界上,就象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不是由孩子书写的,而是由家长和老师及社会环境书写的。显然,孩子的问题不应当由孩子承担责任,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师和学校 也是不公平的。

从1994年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各种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比如,现在“新课改”之风正劲吹在各所高中,为了落实“新课改”,各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层出不穷。素质教育也好,“新课改”也罢,都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国家也一直强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是,透过各种教育改革的迷雾,在很多高中学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事实上,教育教学一切以“知识、能力”为中心,以“高考升学率”为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三观”的教育。

现在的高中老师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目前,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教师竞聘上岗制度,教师上岗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声誉,社会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以高考升学率和名校录取人数为依据。有所省示范高中,20多年前,凭借高考成绩享誉省内外,后来,随着高中招生的放开,优秀生源外流,高考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社会评价一落千丈。今年,因为一个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教育局重奖50万元,社会评价又好了起来,全校老师真的是扬眉吐气。

现在,说得重一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就象披在高考身上的“皇帝的新装”。当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初心是好的,可惜,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变了味,走了样。这不 能不说是高中教育的一种悲哀。

在社会和家长都聚焦高考的情况下,高中学校和老师只能全付精力对付高考一,怎么敢偏移高考呢?所以,目前,高中学校一般没有系统主动地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

同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下,各种流行的教学模式也与“三观教育”的手段有些冲突。流行的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强调思想”灌输“,“三观教育”就需要理直气壮地”灌输“教育。正如一块肥地,你不主动地种庄稼,它就一定会长草。你不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错误的”三观“就会占据学生的头脑。

”三观不正“是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毁三观“成为了2012年的网络新鲜词。这些关于”三观“的新闻,是不是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学生需要重视”三观“教育?

”三观“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一生。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三观“基本形成的时期。我们不能回避,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比如在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三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三观”教育的考核指标,主动地系统地全面地对高中生进行“三观”教育。

延伸阅读

【一】性教育从孩子从几岁开始讲合适-孕前准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不仅仅是要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还有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当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要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才可以,否则过早对孩子性教育是不好的。那么性教育从孩子从几岁开始讲合适,过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弊端是什么?下面给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性教育从孩子六岁的时候开始讲比较合适,这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时机,六岁之前家长不需要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如果孩子问相关问题的话,家长就回答,当然回答的时候要说一下简单易懂的话,这样孩子才能听懂,比如孩子问从哪里来,妈妈可以说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等孩子六岁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相关的一些知识,还有通过一些图书来辅助孩子深刻的理解。

过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弊端是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问题。家长要注意在对孩子性教育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内容都要有侧重,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孩子所理解。

【二】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孕前准备

儿童教育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1、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2、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3、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4、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

在这个年龄段,宝宝已经开始有自己对判断事件、人物对错的想法,大人这个时候要注意引导宝宝明辨是非,同时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人际交往、处理事件的正确榜样。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设发展的空间;父母要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规范。

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幼儿会有反抗、“自私”的行为出现,也会抢着为父母或为自己干事。对于前者,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是幼儿的退步而加以训斥,而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来化解幼儿的反抗行为,用耐心、形象的讲解来减少幼儿的“自私”表现,否则会使幼儿真的养成与人对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征。

2—3岁的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根据这个特点父母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故事高潮处停下,告诉幼儿你忘了后面的内容需要看看书,然后假意去看书再接着讲故事,这样会使幼儿对认字有强烈的欲望。也可以在重复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变换一些词语的搭配,让幼儿了解一些同义词与词语的多种搭配(幼儿会很容易发现你的这种变换)。还可以让幼儿把听来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其他人听,在获得好评后,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6岁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大脑能否正常发育会对幼儿成年后的智力产生深远影响。爸爸妈妈可以尽量地让宝宝自由活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都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宝宝已经不需要大人抱了,要想孩子有创造力,父母首先就要自我解放,要做到“心情开放,容易沟通”。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设发展的空间。6岁的幼儿语言发展迅速,能在掌握大量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它们进行组合,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此时的幼儿爱学、好问,喜欢向家长和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把握住孩子这一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儿童心理教育方法

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儿童学习教育方法

父母有责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教给他们行为准则和有益的东西。因此,父母亲利用一些技巧帮助自己把这项工作干得更好就显得非常重要。

制定适当的目标

注意避免制定不明确的或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目标。绝不要追求完美,那只会让孩子和你都遭受挫折。孩子每天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应记在心里,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努力观察并赞许孩子每一点微小的积极举动或是进步。同样,目标过低,不忍心让孩子接受挑战,会让孩子感到无聊,乏味。

积极参与

孩子直到八岁都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所以教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行动起来,在她面前或是和她一起做点什么。也就是说,你不要光指望给孩子下命令,发指示。比如在纠正孩子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说“不要用手吃东西”,你最好成绩最好拿起调羹,一边亲自做一下吃饭的动作,一边说“我们用调羹吃东西”。不要命令孩子“去整理好你的玩具”,你可以拉起孩子的手,蹲下来,像做游戏一样来收拾玩具,然后说“该收拾玩具了”。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些许想象、幽默、笑话或者游戏,只要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做你期待他做的事。

做出积极的榜样

只要有可能,请用积极的方式说话。可以说“那是只漂亮的小狗,我们来摸摸它”,接着示范给孩子怎么做,然后握住孩子的手,一起来做这个动作。别尖叫什么“不要弄疼了小狗”!以“不要”开头的句子往往传达着某种不快。

幼儿一般不会对未加手势的指令性话语有反应。因此,只要有可能,请将你要说的话演示出来,并形象地向孩子讲解这些动作。要做得戏剧化一点,夸张一点,以增强孩子的印象。与其说“进来时不要大声摔门”,还不如等孩子到门边时迎接他,对他说“我们轻声地关门”,同时牵着他的手轻柔地做关门的动作,然后让他握着门把手重复轻轻关门的动作。

确信孩子能够记住命令

即使你已经一遍一遍地示范给孩子正确的行为,你还是不能指望孩子一定能记住。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孩子的记忆力成熟。孩子在逐步的成熟和动作的重复当中学习并渐渐养成习惯。

在孩子五岁以前,不要指望孩子能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旦她的记忆力足够成熟,只要讲几次,她就能很快记住你的话。在此之前,对孩子,尤其是幼儿,要一遍一遍地叮嘱同样的事情。这虽然令人丧气,却十分必要。

不要打搅孩子

许多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而且难以培养他们长时间注意某物,因为小孩根本就无法像成人一样集中注意力。要帮助孩子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你能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不要在孩子显然醉心于某事的时候打搅他。不要介入,直到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然后,请别忘记为他刚刚干完一件出色的工作而赞扬他。

表达你对孩子的关心

对一个幼儿来说,关心必须是充满激情而且显而易见的。孩子对你是否注意他很敏感。若是你没有给他全部的关心,他会生气或者抓住你的手或衣服以吸引你的注意。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必须停下手头的工作,看着他的眼睛,孩子才会感到你在听他说话。如果你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这么做,孩子就会知道她能够表达自己,并且你像对待一个独立的个人一样尊重她。

日本儿童教育方法

古今中外,普天下父母没有不望子成龙的。日本父母教子成龙的秘诀是什么呢?据日本《时代》周刊近日报道,日本父母教养孩子的秘诀就是:共同体验。他们并不一味强求或训斥孩子,而是耐心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和他们一起玩耍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傍晚,高桥夫妇在家中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两个儿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

欢呼雀跃的兄弟二人,马上将邻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请到家里来,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这个实验里,高桥夫妇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时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不过,高桥博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会这些知识。只要(父母)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有多大投入,就会有多大收获,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却有相当大的帮助。”

“家庭实验室”

现在,日本学校里理科课时有所减少,令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小学课本中那些有趣的实验,又往往会成为一些名牌中学的入学考试题目。怎么办呢?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他经常在家中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就马上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里附有解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了儿子脸上又惊又喜的表情。

试着让孩子当家

家住静冈县藤枝市的大石寿美惠,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捉虫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过101只蝉。现在,她又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小女儿小香。小香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她不但能应付各种各样的昆虫,连捉蛇都不在话下。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叫出各种昆虫的名字,甚至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年龄。学校的生活课上,小香成了当之无愧的“小昆虫学家”和“小英雄”。

实际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今年暑假期间,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让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负责准备一周的午饭,而且还要负责采购。佑雁事先规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钱,并要求儿子只购买“国产食材”。

结果,佑雁的儿子在采购中发现,国产食品和进口食品价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帮助下,佑雁的儿子就此进行了“调查”,从而了解了不少进出口贸易知识。

学习给爸爸写信

日本父母还十分注意培养与孩子的互信关系,并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美国儿童教育方法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为观念的问题。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亲情,是沿袭和互相依赖的文化,而现在的社会更要求独立和创造性。美国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适合我们揣摩和学习。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就回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3、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开发。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模黑回家。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回答说: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5、教孩子适应环境。

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6、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三】隔代教育的优缺点-孕前准备

隔代教育的坏处

据学术界的调查证明,隔辈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辛苦了一辈子养育儿女的父母们,在全权包揽孙子辈的抚养任务后还要接受这样的责怪,无怪隔代教育总是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隔代教育的坏处有哪些呢?这种任性的爱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看看下面的几点你家孩子有中招吗?

1、溺爱孩子容易培养出“温室花朵”。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对于祖辈来说孙子辈更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这种小心翼翼,无微不至的关爱很容易培养出“温室花朵”!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弱,比较娇气。祖辈常常会无条件地满足孙子辈的要求,这样更会影响孩子形成霸道任性的性格。

2、陈旧思想观念隔代传播。祖辈生活的年代和宝宝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虽然祖辈的生活经验丰富,但他们的很多观念已经和现代社会发展脱节。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祖辈难免会将自己旧有的思想观念带到宝宝教育上面,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宝宝。一些祖辈甚至还有迷信的观念,这种观念对孩子的价值观更有不利的引导。

3、以经验代替科学。老年人的生活经验丰富,这种既有的观念可能并不正确,但在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祖辈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到教育中去。因为祖辈的知识面较窄,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经验”和“科学”碰撞的情况下,隔代教育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4、孩子和父母容易产生感情隔阂。宝宝长期和祖辈生活,更容易和祖辈产生感情,对父母的感情联系弱。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旦离开爷爷奶奶和父母生活可能产生感情隔阂问题。

5、封闭环境阻隔孩子身心发展。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孙子都是磕不得、碰不得的,一切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的事物都要隔离开来。其实这种教育观念是不正确的 ,宝宝正处在探索世界,开发创造力的年纪,老一辈予应该给予孩子合适的刺激。这种隔代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往往缺失创造力,接受知识慢,反应不灵敏。

隔代教育的好处

让不少爸妈羡慕的是不是祖孙情?看看自己的孩子和祖辈那么愉快地玩耍,妈妈们是不是内心也有点小嫉妒呢?祖孙情这种特殊的感情枢纽是任何保姆和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祖辈给予宝宝的安全感和爱心是许多父母的一剂强心丸。尽管隔代教育有不少坏处,但它的好处也是不可忽略的,以下几条好处,妈妈们看完可要记得感谢父母哦!

1、老年人时间充裕。很多老年人都进入了安度晚年的时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相比忙于生活和事业的父母们来说,祖辈们更能够细心地教育宝宝。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投入到育儿上,愿意耐心倾听宝宝的诉说,照顾宝宝更加细致。

2、为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现代家庭的爸爸妈妈正处在事业的积累阶段,这个时候有祖辈帮忙带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减轻了不少后顾之忧,他们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3、育儿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祖辈通过教育子女这一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再一次养育孙辈时,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年轻没有经验的父母育儿,可以避免年轻父母走进许多误区。

4、传统优良品质的遗传。祖辈那个年代的人都保有勤劳、朴实、节俭、诚信、孝顺的优良品质,这些品德大多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宝宝教育过程中,祖辈的这些好的品质会潜移默化中带给宝宝影响。

5、利于建立隔代之间的亲情。隔代情是给祖辈晚年最好的安慰,可以填补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的思念之情,有利于祖孙两代人的心理健康。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应该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教育,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增多,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更加普遍了。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1、长辈的权威。不少父母对于祖辈都有敬畏心理,如果祖辈提出想带宝宝,父母大多也不愿意不给长辈面子,怕造成家庭矛盾。

2、祖孙情是稳固的感情基础。对于自己孩子的孩子,老年人一般都有浓得化不开的祖孙情节,这种坚实的感情是隔代教育的心理基础。

3、长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老年人往往退休在家,相比父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父母自然而然就把孩子寄托给老一辈养育。

4、老年人都有一颗童心,易于和孩子相处。老年人往往具有童心,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乐沟通,形成融洽的关系。

隔代教育该如何解决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老年人总是趋于感性,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父母又是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这实在是让广大妈妈纠结又揪心的事情,天平的两端到底偏向那边?如果不正确处理很有可能引起家庭矛盾,一不小心爆发战争这更是不利于宝宝成长。别担心,妈网百科为妈妈们出谋划策,以下几条“兵法”,妈妈们可以牢记在心哦。

1、多沟通多交流统一教育观念。面对宝宝的教育问题,两代人的交流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遇到教育分歧时,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下来。多站在祖辈的立场上想问题,把握好时机,注意说话的语气。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尽量多摆专家医生的事实,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教育标准方面,两代人的观念要互补融合,取长补短,找寻一个平衡点更利于孩子教育。

2、引导父母多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让父母在原有丰富经验上结合科学育儿方法。

3、年轻父母要多陪孩子。把孩子交给祖辈养并不代表父母可以甩手不管,年轻父母要记住自己才是孩子教育的重心,完全放任不管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妈妈爸爸们在忙于奋斗事业的同时也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陪陪孩子。

4、祖辈要适度关心宝宝。不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来自祖辈对孩子的过渡溺爱,爱本身没有错,只是需要适度而为。家长可以多善意提醒老人们不要宠坏孩子,让祖辈的爱来的适量一些,也多增加一些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no!爷爷奶奶固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宝宝细致入微,但这绝不是父母忽略亲子教育的借口!

不少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妈妈就表示,由于缺失了父母童年的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对父母有埋怨。亲子教育的缺失不但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缺失了亲子教育,宝宝身上隔代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这些孩子可能十分任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原本应该在孩子敏感期给予孩子正确指引的父母一旦忽略亲子教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着严重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少了任何家庭成员的参与,特别是父母的陪伴。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父母们千万别让隔代教育“隔”断了亲子情,同时爷爷奶奶也切勿大包大揽,也给年轻父母多些亲子时光。

隔代教育影响孩子的性格吗

有妈妈说,把宝宝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后,自己再带孩子的时候,宝宝就变得娇气粘人。这些“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被照料得无微不至,但在成长经历中却缺失了最为需要的父母的关爱,同时他们也因为缺少父母指引而导致个性发展受到影响。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事,了解下面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千万别给孩子以后埋怨妈妈的机会!

1、霸道宝宝任性病。有了爷爷奶奶的保护伞,宝宝们总是提出“放肆”的要求。这样任性的爱让宝宝形成娇气、霸道、自私的性格,在宝宝以后的成长中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和同龄宝宝不容易相处;一旦自己愿望不能达成,宝宝会大哭大闹,父母难以管教。

2、宝宝爱依赖人不独立。爷爷奶奶带孩子时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吃饭,爷爷奶奶嚼好了喂;孩子会走路,爷爷奶奶还要抱着;孩子的玩具撒了一地,爷爷奶奶收拾好了。宝宝正处在认知事物,学习尝试的时期,这种爱只会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事事包办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宝宝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只会等别人解决。

3、宝宝缺少创新性、冒险性、好奇心。宝宝玩得一身泥巴,宝宝拆掉玩具,宝宝要抓蝴蝶,这些行为在爷爷奶奶眼里统统“out”!在爷爷奶奶的世界里,这一切都是不合乎传统教育观念的。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怎么开发创造力和个性呢?

4、宝宝老人病,爱静不爱动。和老年人呆久了孩子都慢慢被同化了,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习惯也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成人腔,有的视野狭窄,不乐于接触新事物。这些“老人病”让孩子失去了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个性,严重的还会让孩子心胸狭窄,心理老年化。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