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宝宝说话早晚和智力有关吗相信这些鬼话你就太单纯了

2020-07-24 00:00:00人气:43

有些孩子一岁不到就可以牙牙学语,有些孩子到了两岁还不能说话。这种情况家人就会很担心,特别关心宝宝说话早晚和智力有关吗?

有的人说,说话晚的孩子意味着大器晚成,所以更聪明。也有的人说,男孩子说话普遍都会比较晚等许多传言。不过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不可信,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同说话早晚当然也是不定的,不过如果孩子2岁以后连一些简单的词语都不会说,那么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宝宝说话早晚和智力有关吗?

宝宝说话早晚和智力高低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可以说明宝宝这两者的关系。甚至有些孩子一切都正常却4岁才开始说话,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孩子智力水平。

宝宝说话早晚和那些因素有关

1、和家庭坏境有关,父母和孩子交流少,没有建立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2、和父母有关,有时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当孩子想表达某件事时,父母一早看穿孩子的想法就把这件事给做了。比如说孩子正想告诉父母想喝水,可还没等孩子开口,父母已经知道了孩子的想法所以立马把水递到孩子的手边。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导致孩子不爱说话。

3、有的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一切字的发音可能会闹笑话,有些大人会嘲笑宝宝,有时这种嘲笑会引起孩子对说话的反感。

延伸阅读

【一】宝宝多大学古筝好-孕前准备

教育学专家研究发现,大多数学习古筝的宝宝,文化成绩也会很好,性格方面也很受老师们的喜欢。学古筝除了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演奏技能之外,还是让宝宝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过程。那么宝宝多大学古筝好?孩子学古筝有什么好处?一起来看看吧!

古筝通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与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为音域很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所以被称为“众乐之王”,也被称为“东方钢琴”。所以让宝宝学习古筝,是很正确的选择。

孩子多大开始学古筝好?

专家建议:初学古筝幼儿年龄为4-5岁,5岁左右学习时间最佳。

所以,可以从4岁开始学习古筝。因为学习太早的话,可能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孩子学古筝的5大好处

1、发展注意力:

由于宝宝在用古筝演奏时,眼要看乐谱,耳要听音乐,手指要在古筝上准确的移动,手臂要支持手指运动,身体要配合手臂的运动。在整个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所以可以发展宝宝的注意力。(如何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

2、发展思维力:

在学习古筝过程中,要学习两个平行发展的部分:左右手来弹奏,这两部分存在联系并又不相互干扰,宝宝需要在头脑中分清各部分的关系,建立立体结构图才能弹奏好。

3、发展想象力:

不管是技巧、旋律,一首乐曲的演奏并不是机械的手指运动或纯模,古筝需要演奏者对作品加以创造,所以一定要理解乐曲,所以可以培养宝宝想像能力。

同一首旋律,宝宝的理解不同,想象不同,所弹出的效果也不同。

4、发展意志力:

古筝的学习过程很枯燥,会锻炼宝宝的意志力,只有坚持不懈的练习,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的学会掌握。所以,学习古筝可以培养宝宝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5、发展左右脑平衡,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古筝学习中,需要左右手一起相互配合运动,这样会同时开发了左右脑,也能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

总之,宝宝学古筝,重点在于磨练他们的性格与兴趣。对他们以后在文学、修养、与综合素质上都有好处。另外在他们动手协调性与智力的发展上面会更好。推荐大家阅读关于美感教育之音乐律动篇:用音乐教育宝宝,家长也要了解宝宝早教专题。

【二】春天宝宝吃什么长高-孕前准备

春天宝宝吃什么长高:补充蛋白质

春季是宝宝长高的好时节,家长常常会问如何让宝宝长高?宝宝长高的方法有什么?我们说营养是第一关键要素,我们都知道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因此,多吃一些瘦肉、鱼类、牛奶、大豆、鸡蛋等无疑对宝宝长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蛋白质食谱推荐:

五光十色蒸豆腐

材料:南豆腐一块,猪肉馅一小块。青豆一小把,红椒一个,姜一小块,鹌鹑蛋数个,熟猪油一勺

做法:

1、姜切成蓉,和在肉馅里,同时加入料酒、花椒粉、生抽,生粉、鸡精拌匀,腌制一会;

2、豆腐切成1cm的厚片,排入撒过少量盐的盘中;

3、用牙签在豆腐上扎小洞,以便蒸时更好入味;

4、在叉好洞的豆腐上均匀撒上腌过的猪肉馅颗粒;

5、在每片豆腐上打上一颗鹌鹑蛋,再摆上青豆粒,最后表面撒上花椒粉和盐;

6、开水入锅,大火蒸五分钟;

7、蒸五分钟后,打开盖子,淋上一勺猪油(或植物油),盖上盖子再蒸1分钟,出锅。表面撒上红椒丝装饰即可。

鸡肝蛋皮粥

每100克鸡肝含蛋白质16.6克、钙7毫克、磷263毫克及丰富的维生素a。鸡蛋则含有婴幼儿成长需要的卵蛋白和卵球蛋白以及丰富的钙、磷等无机盐,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理想食品。

材料:新鲜鸡肝 50克,新鲜鸡蛋1个,大米100克

做法:

1、大米洗净,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粥,至大米开花为度。

2、鸡肝洗净、剁泥,用香油适量炒热,备用。

3、鸡蛋去壳打匀,放锅内加少许香油制成蛋皮,切碎。与热鸡肝一起放进粥内,煮至粥稠,加味料调味即可。

春天宝宝吃什么长高:补充矿物质

钙、磷、镁等矿物质是构成骨骼架构的最基础元素,因此,宝宝春季长高的又一秘诀就是要合理补充矿物质。建议不知道如何让宝宝长高的家长多给宝宝喝牛奶、吃些肉类,这些食物对宝宝长高有很大的帮助。

矿物质食谱推荐:

奶酪蔬菜鳕鱼

奶酪含钙量是牛奶的七倍,所以,妈妈平时可以给宝宝吃些奶酪来补钙,除了直接食用,奶酪还可以做成各种宝宝菜肴哦,下面就为您介绍一款。

材料:宝宝奶酪一块、胡萝卜2/1、西兰花几朵、番茄2/1、鳕鱼块二块

做法:

1、鳕雪块从超市里买的中腹,就一根刺。把皮去掉,取二块鱼肉,上蒸锅蒸十分钟。因为我是在冷冻状态下就放蒸锅里了。所以,蒸的时间长了一会。蒸熟后,把刺去除,剩鱼肉备用。

2、胡萝卜切成片,放水里煮了二十分钟。用刀切碎,备用。

3、西兰花煮熟,切碎备用。番茄去皮,切碎备用。

4、热锅放油。切少许葱花,先放胡萝卜、西兰花、番茄、再放奶酪、鳕鱼。在一起翻炒出香味后。就可以关火出锅了。鳕鱼本身是有海鱼,就是咸的。所以记得不要放盐了。

适合人群:10个月以上的宝宝

猪肝鸡蛋粥

材料:新鲜猪肝50克,鸡蛋1个,大米100克。

做法:

1、先将大米在锅内熬到开花的程度;

2、将猪肝煮熟,搅拌成泥状,用少许食用油炒热备用。

3、将鸡蛋打成蛋花,与热猪肝一起放进粥里熬成泥状,放入少许食盐或生抽后即可食用,隔日一次。

小贴士:

猪肝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富含钙、磷及维生素a;鸡蛋则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是儿童增高的理想食品。

春天宝宝吃什么长高:补充适量脂肪酸

很多家长都希望宝宝趁着春季好时节,长长个,但又不希望宝宝发胖。所以就不给宝宝摄入过多的脂肪。其实如何让宝宝长高是一个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营养匀衡,才能帮助宝宝长高。脂肪也是营养素的一种,因此,家长要适量给宝宝添加脂肪性食品。

脂肪酸食谱推荐:

番茄鱼糊

材料:三文鱼100克,番茄70克,加奶的菜汤及精盐些许。

做法:

1、先将鱼肉去皮,切成碎末;再将番茄用开水烫一下,除去外皮,切成碎末;

2、将准备好的含奶的菜汤倒入锅里,加入鱼肉后稍煮一会儿;

3、再加入切碎的番茄、盐,用小火一直煮至糊状即成。

小贴士: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有健脑的功能。这款宝宝食谱做出后颜色红白,味道鲜美,但一定要选择新鲜的鱼,建议7个月以上的宝宝食用。

鱼肉松粥

此粥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和维生素等,是补充蛋白质和钙质的良好来源。适宜7-8个月的婴儿食用。

材料:大米50克,鱼肉松30克,菠菜20克,精盐少许,清水适量。

做法:

1、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用旺火煮开,改微火熬至粘稠时,待用。

2、将菠菜择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切成碎末,放入粥内,加入鱼肉松、精盐,调好口味,用微火熬几分钟即成。

3、注意粥要熬烂、熬粘。

春天宝宝吃什么长高: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时髦物质。确实,别看这个家族的成员个个很小,却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我们今天要说的宝宝春季长高的另一个秘诀就是维生素了。尤其是维生素d对宝宝长高起到关键作用。

维生素食谱推荐:

鸡肝胡萝卜粥

材料:鸡肝2个,胡萝卜10克,大米50克,高汤4杯,盐少许。

做法:

1、饭加入高汤,小火慢熬成粥状。

2、鸡肝及胡萝卜洗净后,蒸熟捣成泥,加入粥内,加盐少许,煮熟即可。

白菜豆腐鱼片汤

材料:鱼片,料酒,淀粉,白菜,芝麻油,肉末,葱花

做法:

1、超市买来的净鱼片切薄片,用料酒淀粉和一点盐腌上。豆腐切块儿,白菜叶子一摞,洗净。

2、锅里倒点儿芝麻油,放入一小块儿肉末炒炒。

3、炒肉末的同时,取大酱一大匙,加水搅和搅和倒入锅里,放入豆腐白菜,煮开之后,转小火。

4、10来分钟后,转大火,把鱼肉丢到锅里,熟了之后,撒葱花,盛出就是了。

小贴士:

鱼汤的营养很丰富,但是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吃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挑出刺。

春季宝宝长高饮食原则

1、细嚼慢咽

快吃食物会给胃增加负担,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引起胃肠疾病。

2、碳酸饮料要少喝

有资料表明,偏爱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有60%因为缺钙而影响正常发育。特别是可乐型饮料中的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会导致体内的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

3、含盐分高的食品尽量少吃

各种腌制食品和香肠、熏肉等盐分较高,又是熏制食品,对胃肠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而且这类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很低,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不利。

4、对糖果和甜饮料说“不”

吃糖过多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还会影响钙质代谢。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以使体内的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影响长高。

5、拒绝“垃圾食品”的诱惑

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罐头类制品由于在制作过程中营养损失大,又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如香精、防腐剂、色素等,虽然它们提供了大量热量,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却很少,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三】三个月宝宝吐奶-孕前准备

三个月的宝宝溢奶是一种常见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容易溢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导致他们在喝奶的时候无意识地会溢出奶来。奶爸奶妈在护理小宝宝吐奶时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一下宝宝们吐奶的原因和症状,甚至有一些宝宝吐奶是从鼻子出来的,这些都需要奶爸奶妈多去下功夫做一些深入了解。

三个月宝宝吐奶

三个月宝宝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指胃中食物被强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较多。三个月宝宝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即可以预防宝宝吐奶。

三个月宝宝吐奶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不用太担心。这是因为新生儿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也较松弛,一旦吃奶量稍多,即可发生吐奶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吐奶次数就会逐渐减少,七八个月时停止。

三个月宝宝吐奶原因

吐奶是三个月宝宝吐奶常见的现象,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宝宝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三个月宝宝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

另外,与大人相比,宝宝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宝宝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宝宝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三个月宝宝吐奶怎么办

一旦发现宝宝吐奶需要及时处理,因为宝宝食道的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时最怕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时,刚好于吸气的当儿,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量大时,将造成气管堵塞,呼吸不能进行,马上会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时,可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轻微的溢、吐奶,通常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的动作,所以较没有吸入气管的危险,父母只要密切观察他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三个月宝宝大量呕吐的情形发生,请照以下方法处理:

1、侧向一边

如果平躺时发生吐奶: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的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

2、拍打背部

如果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马上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质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3、捏脚底板

如果这些步骤都做了,但宝宝还是无反应,即刻用力刺激其脚底板(或夹或捏),目的在使宝宝因感觉疼痛而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宝宝能吸气,氧气能进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时刻,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把空气(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费时间的想如何把异物取出,这点观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处理过程中,宝宝应同时的向医院或诊所转送,让专业的儿科医师再做进一步处理或检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一下,借以观察宝宝哭泣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如有则即刻送医。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一时并无大碍,可再观察一阵子。有时,胸部的x光检查也是必要的。

宝宝吐奶从鼻子出来

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的情况,有些吐得厉害,奶水还会从宝宝的鼻子里出来。新生儿吐奶,主要的原因在于宝宝生理上的特点,因为新生儿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完善。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容量很小,连接食管的贲门较宽,连接小肠的幽门又较紧,宝宝在吃奶时常常吸入过多空气,比较容易引起吐奶。

一般而言,宝宝从半个月大时开始吐奶,一般在两个月大时最严重,三个月大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宝宝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很少了。新生儿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宝宝会将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带了奶出来。在新生儿刚喝完奶后,不要让宝宝立刻放下平躺,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吐奶,平躺的时候吐奶,奶水很容易从鼻子里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宝宝清理鼻腔,很容易造成宝宝呼吸不了,造成危险的事情发生。

喝完奶后,正确的做法是将宝宝竖直抱起来,家长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使喝入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来。但有时候任宝宝怎么拍隔,宝宝还是没有隔打出来,家长也不用担心,一般先抱半个小时,然后再把宝宝放到小床上,先侧躺,然后再平躺。

防止新生儿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宝宝拍嗝。当宝宝在6 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肠功能发育也比较成熟,吐奶的次数也就明显减少了。而新生儿经常吐奶,家长也不用担心,只有宝宝体重增加正常,精神状态好就行。

家长要护理好吐奶的宝宝,尽量避免宝宝吐奶从鼻子里出来,如果奶水从鼻子里出来,也及时把宝宝抱起来,清理宝宝鼻子,让宝宝呼吸通畅。

宝宝吐奶如何护理

三个月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预防三个月宝宝吐奶。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d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宝宝吃完奶后竖起来拍拍后背,直至打嗝即可。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4、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5、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