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膝部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种,主要是柯莎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想必大家都听过,但是一定不是很了解。常常家里的小孩就比较喜欢得手足口病,家长们也能够从医生的口中听到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一旦到了春秋时节,手足口病就会常常袭击人们的健康。而这个时候,抵抗力弱的儿童,正是最容易被袭击中的人群。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助于家长及早的判断疾病,然后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那么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呢?
1、手足口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很多抵抗力好的宝宝并不会发病,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而有些宝宝抵抗力差,开始多有发热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病宝宝在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粘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丘疹,进而发展成为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后容易造成病患部位的溃疡,患儿会有疼痛哭闹的症状。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3、在确定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后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其他小朋友以免造成其他宝宝的感染,从而引起地区性流行。更不要惊慌失措,需要家长按照正确的方法给宝宝进行护理。一般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会造成其他伤害和后遗症。
手足口病并发症
手足口病也被称之为“手口足综合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疾病,而且这个疾病以小孩子发病最为常见。同时,患了手足口病还会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那么手足口病并发症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所以如果确定小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不要耽搁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治疗
小孩子往往都不是很注意自己的卫生,而且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这个时候常常都会受到很多疾病的困扰。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手足口病治疗是怎样的呢?
手足口病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手足口病中医治疗:
1、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2、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3、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4、双花防毒饮 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每次一到了夏天或者是秋天,正是疾病滋生最佳的时节,小孩子的抵抗力又非常低。往往一个不注意就得了手足口病。那么问题来了,家长可要及时做好措施,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呢?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往往小孩子不注意卫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关顾”,其中要以手足口病最为常见了,那么家长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做好预防措施才能让孩子免受疾病困扰呢,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来告诉你!
对于手足口病,了解症状,才能及早预防:
1、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3、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4、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5、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6、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如果患病,应该这样护理:
1、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4、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一】23度左右的天气儿童该穿什么衣服合适-孕前准备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量比较大,所以父母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要注意好,要看好温度后再决定给孩子穿的衣服,当然现在有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就是说很多妈妈会给孩子穿比较多的衣服,觉得这样不用担心孩子着凉,其实如果孩子穿太多,出汗了没有及时换,是容易着凉感冒的。那么23度左右的天气儿童该穿什么衣服合适?
23度左右的天气儿童穿长袖的衣服,可以是长袖的衬衫,也可以是长袖的打底衫,外面可以套个马甲,或者给孩子穿轻薄的卫衣。如果天气不好的话,要给孩子外面加个外套,如果是大太阳,就不需要。如果晚上有温差,可以适当的给孩子穿个厚一些的外套。
家长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还要注意这些:
1、避免给孩子穿紧身的衣服,不仅仅会束缚孩子,影响孩子的活动,而紧身衣物会一直紧贴孩子的皮肤,影响皮肤上汗液的排出,从而导致孩子的皮肤滋生细菌,引发皮肤发炎。
2、要给孩子选择纯棉材质的衣服,而且尽量选择浅色系的,浅色系衣服不会吸热,用的染料也少。
【二】儿童在家里的安全隐患-孕前准备
暑期儿童安全隐患
孩子们欢乐的暑假开始了,暑期儿童安全问题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你了解孩子周围的环境吗?知道哪些地方很危险吗?暑期安全隐患知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1、触电
熊孩子在家老是扫荡各个角落,一不小心可能就碰上了角落里插座。所以,家中有熊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最好是在插座上装上防电的盖子哦。
2、交通安全
开车带孩子出门时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让孩子在行车过程中吃东西,如果孩子年纪较小,建议给孩子配置儿童安全座椅。
3、车内窒息
开车带孩子外出时,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就算是开了空调也不可以,因为孩子长时间呆在车内很可能引发窒息而死亡。
4、被拐
暑期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家长往往一个不注意,孩子可能就不见了。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所以家长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同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以防被骗被拐。
5、烫伤
孩子们在夏天穿的衣服很单薄,热水或者热汤之类的一旦打翻,孩子就可能会被烫伤,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将这些物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6、误食
家中的一些药丸和杀虫剂应该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误吞。
7、坠楼
家长外出时,常常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孩子因为想出门而爬窗,最后导致孩子坠楼。所以,各位家长尽量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窗户也应装上防盗网。
如何教会儿童自救
有时候危机发生时,父母往往不在孩子身边,这时孩子能依赖的人只有他们自己了。面对种种安全危机,儿童该如何自救呢?每个父母都有着责任和义务教会孩子如何自救,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将自救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和演练,并且经过多次演练让孩子逐渐掌握自救要领;
2、告诫孩子如果发生了危机情况,而父母又不在身边的时候,应该学会通过大声呼叫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争取得到救助;
3、在平时父母就应该有意识的给孩子强化一些安全意识,让孩子养成一种安全自卫意识,避免自己会身处险境;
4、让孩子记住家庭的住址和父母的电话,同时记得110求助电话,并教会孩子拨打紧急电话。
暑期儿童常患疾病
有一些疾病,在夏日里往往多发,这与孩子在夏日里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暑期儿童常患疾病都有哪些,家长看过后一定要改善孩子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哦!
1、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性肠胃炎、溃疡性肠胃炎带来的腹痛、腹泻、呕吐,儿童如果吃了不干净、不新鲜的食物,冷饮、生鲜等,很可能会突发这些消化道疾病。如果食物不干净的话,里面是存在大量的细菌的,从而造成小孩肠胃功能的紊乱,引起肠痉挛就会腹痛,胃痉挛则会引起呕吐。而冰冷的食物会促进这一过程的发生,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吃冷饮、冰镇水果等过冷的食物。
2、呼吸系统疾病
如过敏、咳嗽、哮喘、扁桃体发炎。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许多家庭往往就会开启空调,而如果过度依赖空调,很可能会让孩子患上过敏、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哦。天气转热,人体抵抗力本来就下降,孩子在外面玩的大汗淋漓,回家开空调一阵猛吹,一冷一热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
暑期儿童不宜吃什么
炎炎夏日,那也是吃货们最爱的时期。暑期到了,不仅可以吃上甜甜的冰淇淋,喝上冰冰凉凉的果汁,海鲜神马的也快到碗里来!可是,问题来了,吃的太任性,可能也会生病哦。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了解了解,暑期儿童不宜吃什么。
1、易腹胀的食物
暑期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原因就是吃了过多易腹胀的食物,包括黄豆、豆腐、豆浆、绿豆、赤豆等。
2、多糖食物
很多孩子喜欢吃糖果、巧克力、甜点等,这些食物里含有大量糖,容易使孩子小小年纪就有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并且还会引发蛀牙。
3、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包括肉类、奶油、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脂肪,不应给小孩子多吃。
4、刺激性食物
一些辛辣、味重的刺激性食物,容易造成腹泻和肠胃不好,建议给孩子慎吃哦。
5、冷饮
别以为夏季都可以拼命吃冷饮,一次性吃下过量冷饮可能会导致发烧、咳嗽,肠胃炎等等。
暑期儿童安全注意事项
暑期欢乐多,儿童尽撒欢。小朋友大概是最喜欢暑期啦,不仅可以吃冷饮,还可以去游泳。可暑期的安全隐患也有很多哦,父母一个不留神,孩子可能就病了伤了,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暑期安全工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暑期儿童安全注意事项吧!
1、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和父母的手机号码;
2、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防止传染病和肠胃病的发生;
3、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尽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有节制地吃冷饮,切忌暴饮暴食;
4、告诉孩子如果和父母走散,应呆在原地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走乱窜;
5、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
6、家中的危险物品要放到安全的地方,不要让孩子摸到;
7、不让孩子单独外出,带孩子出门、游泳时都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活动;
8、让孩子不要和小动物太过亲近,万一被咬伤或被抓破有可能得狂犬病。
【三】什么是儿童龋齿-孕前准备
坚硬的牙齿是我们咀嚼食物的重要器官,牙齿健康保护需要从小做起。家长们要密切注意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当孩子出现牙疼、牙齿表面有黑点、黑洞等情况的时候,可能是患了龋齿,需要及时治疗。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龋齿呢?又要怎么有效的预防?以下为家长们一一解答。
什么是儿童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它是一种发生于乳牙和恒牙,由于细菌龋蚀牙齿导致牙面颜色发黄直至发黑,逐渐造成牙内黑洞,最终伤及牙神经引起疼痛的细菌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生过程缓慢,早期不易察觉,但是长期不加治疗放任细菌继续感染,轻则引发牙科疾病,重则诱发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眼病等疾病。
对于处在发育中的儿童来说,龋齿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它可能会阻碍牙颌的正常发育,使其畸形。另外牙齿疼痛的孩子会有意识地减少咀嚼,这样影响食物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所以家长需要密切注意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发现龋齿时要尽快就医治疗。
loadadjs(4);
儿童龋齿的症状
不同程度的感染会有不同的症状特征,对于不同感染程度的龋齿,具体可分为浅、中、深龋三类。
1.浅龋:病变区域仅在牙釉质。牙齿表面有黑点或是白点,进食时有某处经常塞牙,但孩子没有感觉到疼痛不适。
2.中龋:病变区域扩至牙本质。此时牙齿有较浅的龋洞,牙齿易受冷、热、酸类食物刺激,或是一有食物塞牙就疼痛明显,但不适的感觉会随食物的清除而消除。
3.深龋:病变区域达到牙髓腔。此时疼痛的感觉明显且不易消除。病变到此程度还未采取治疗措施的话易引起其他疾病,比如根尖眼炎、牙槽骨发炎、骨髓炎等甚至一些全身性疾病。
儿童龋齿的病因
1.细菌
细菌是产生龋齿的主要原因。能引起龋齿的细菌有许多,一般来说这些细菌分为可使牙齿脱矿的产酸菌和破坏有机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一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主要的致病细菌。细菌与滞留食物和唾液中的粘蛋白混合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面和牙缝中,牙菌斑生出细菌产酸使牙齿脱矿。一般来说,口腔内牙菌斑越多,孩子的龋齿也就越多。
2.食物
糖类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的主要成分,同时也给细菌提供了生存滋生的能量。细菌将滞留的食物当作原料,通过酵解产出有机酸,加速了产酸菌的滋生,从而使牙齿脱矿。其他一些细菌能溶解蛋白质,进而使牙齿表面或内部形成黑洞。
3.唾液
唾液有减少细菌、抑制牙菌斑粘附、抗酸抗溶的作用。唾液减少是细菌滋生的有利条件,更易产生牙菌斑。另外,若唾液中乳酸比例增多亦或是碳酸盐比例降低,同样会给龋齿的产生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4.牙齿结构
若牙齿窝沟较深,则易卡住食物且较难清除,造成残留易引发龋齿;若牙齿缺乏钙等矿物元素,则牙釉质密度较低容易受损,造成龋齿。若牙齿缺氟,则易患龋齿;若是乳牙或刚刚换上的恒牙,由于钙化不成熟,患龋病的几率较成熟的恒牙高。
5.时间
一颗牙齿感染细菌之后,完全形成一个龋洞的过程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因此,龋病的发生需要长久的时间这个条件。
儿童龋齿的危害
1.局部危害
(1)面部发育不对称:由于用龋齿咀嚼会有疼痛感,所以一般孩子会避免用有龋齿的一边咀嚼,一旦养成习惯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2)颌面部发育畸形:人在儿童时期的咀嚼器官是乳牙列。如同腿部肌肉需要运动刺激锻炼一样,人的颌骨需要咀嚼刺激发育。若因龋齿而减少了咀嚼,则颌骨就得不到刺激而影响发育,随程度严重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颌面部畸形。
(3)牙齿咬合关系紊乱:由乳牙形成的龋齿易较早掉落,但这时乳牙并未长大所以牙间空隙较多,相邻的牙齿会往空隙处生长,由此造成咬合关系紊乱。
(4)引发其它疾病:随着感染程度不断加重,龋齿可能引发其他牙病,比如牙髓组织炎性病变、齿间间隙感染和恒牙发育不良。
(5)影响孩子饮食习惯和食欲:孩子长龋齿后咀嚼可能会有不适感,可能影响孩子吃饭的情绪,时间久了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或厌食。
(6)影响正确发音:如果发生龋病的是前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说话走风影响孩子正常说话。
2.全身危害
(1)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孩子咀嚼遇到阻碍,降低咀嚼频率,胃肠道消化不能吸收食物所有的营养,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易受影响。
(2)诱发其他感染性疾病:当细菌感染到牙齿根尖的时,这常常会成为病变组织,引起全身范围的感染,如此可引发口腔以外的疾病,如眼部疾病、关节炎、持续低热和心肌炎等疾病。
(3)改变血液中成分比例:孩子产生龋齿之后,口腔内的温度会发生改变,一般来说比健康孩子要高一些。同时血液也会发生一些改变,白细胞增加、红细胞减少,这样会引发贫血、低烧和血沉加快等症状。待龋齿治愈后会恢复正常。
(4)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前牙发生龋齿,说话漏风,可能使得孩子变得不爱开口,久而久之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治疗儿童龋齿
儿童龋齿通过补牙来治疗。针对严重程度不同的龋病,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龋坏组织磨除法:此方法适用于感染区域较广泛。
2.药物治疗:此方法是的适用者为龋坏程度较浅,还未产生龋洞的患儿。具体做法是:用浸有氨硝酸银的棉球涂抹在病变组织上,此动作重复一到两分钟即可,擦完后用热气吹干,再涂抹,再吹干。
3.龋坏组织再矿法:这对于感染细菌不久,龋化程度轻的初期龋有较好疗效。这种疗法安全易操作,孩子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且治疗效果很好。其做法是将钙、氟、磷化物调配成矿化液,并用于牙齿,使病变组织再矿化。
4.龋坏组织填充法:对于牙表面或内部已经有实际缺损的,宜用此法。这个方法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补牙。做法是将损坏部分磨除,并用填充材料补进缺损的部位,让牙齿保持完整的外形。填充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银汞合金、玻璃离子聚合粘固粉、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复合树脂。其中,复合树脂因美观、粘性好、稳定性强等原因被广泛使用。
5.嵌体治疗:适用于窝洞较大、后牙折裂的龋齿。做法是用适用材料制成修复体,嵌在牙洞内。
儿童龋齿的食疗
1.多吃
(1)高蛋白和脂肪:高蛋白能抑制龋病的发生及扩散,脂肪能有效保护牙齿。
(2)矿物元素氟:氟元素有抗酸的作用,作用于牙釉质能有效防龋。补充氟的食物有:鸡肉、蛋类、莴苣、麦粉、胡萝卜、牛奶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氟元素补充过量是有危害的,过多的氟会造成氟斑牙,伤害牙齿甚至关节健康。
(3)补钙:补钙能增强牙齿的钙化,有效抗龋。含钙丰富的食物也有不少,比如牡蛎、海带、紫菜、泥鳅、鱼类、花菜、油菜、玉米、核桃、山楂等。
(4)维生素d:许多家长都知道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各种鱼类、奶制品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5)维生素b1:维生素b1能左右蛋白质的溶解。小米、黄豆和大米等常吃的主食和许多蔬菜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
(6)纤维性食物:此类食物能增强牙齿的自我清洁功能。芹菜、韭菜、竹笋等蔬菜和粗粮是常见的食物来源。
2.慎吃
(1)糖:糖能损坏牙齿组织,软化和松散牙齿的局部,最后导致龋洞的产生。
(2)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减少牙釉质中的钙。
(3)过量的维生素c:过量的维生素c会腐蚀牙釉质。
(4)生冷和寒性食物:海鲜和桃子、山楂等生冷、寒性食物会携带较多的细菌,会对牙齿形成刺激,进而诱发龋齿。
(5)酸性食品:梅干、酸辣菜等酸性食品会加重病变区域的感染程度,易导致牙齿变脆,甚至掉牙。
(6)荠菜:荠菜质硬且粗糙,容易对牙齿造成损伤。
儿童龋齿和母亲的关系
1.家长传染:孩子牙齿还处于生长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入侵。在日常喂食或是与孩子唇齿接触等动作中,家长极有可能将细菌传给孩子,导致孩子患上龋齿。
2.习惯影响:若孩子受母亲习惯影响,刷牙漱口不到位导致口腔中留有较多的食物残渣;若孩子爱吃零食特别是糖类,让细菌利用糖产生乳酸破坏牙齿。
3.营养不良:若孩子因为母亲喂养等原因造成孩子营养补充不足、佝偻病等慢性病,牙齿较健康的孩子更易患上龋齿。
怎样预防儿童龋齿
1.孕期保健:母亲适合在孕期内适当的多吃蔬菜水果等营养价值较高或含有氟的食物,这样能降低孩子产生龋齿的几率。
2.正确刷牙:孩子的牙齿需要正确的清洗来维持清洁,即使是幼婴也要清洁口腔,这时孩子的乳牙还未完全长出,家长可以用蘸有淡盐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以达到清洗的效果。
3.健康饮食:两餐间可给孩子适量的蔬菜、水果、牛奶、果汁和一些小点心等作为加餐。
4.控制吃糖数量:孩子每天不应吃太多糖,控制在1到2次为佳。孩子含糖时间越长越利于细菌产酸,同时又给细菌继续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4.纠正不良习惯:有些孩子喜欢吮手指,这样可能将手指上的细菌带入口腔。另外,家长也要避免幼婴养成“奶瓶综合症”。
5.及时拔除乳牙:滞留的乳牙需要及时拔除,否则会影响恒牙的生长。
6.保持间隙:拔除乳牙之后,在新牙还未长出来之前,若牙间缝隙变窄会影响恒牙的正常生长,有必要时可用间隙保持器帮助操作。
7.茶水护齿:父母可将茶水当作孩子的防龋药剂使用。
8.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护新长出的恒牙的医疗措施。原理是在牙齿上或是窝沟处涂上树脂等材料,相当于给牙齿贴了层薄膜,它能有效隔绝细菌入侵,保护牙齿。一般6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合做窝沟封闭,且新长出的恒牙和前牙比较需要做窝沟封闭。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