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扶不扶
孩子摔倒大哭,妈妈第一时间扶起来哄是本能反应,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种做法却不见得对。因为立马扶起摔倒的宝宝也有其不当之处,具体如下:
1、破坏细节
孩子一摔,可轻可重,妈妈还未观察就直接扶起,可能会忽视孩子摔倒时的真实情况,如果孩子出现身体损伤却不自知,就医时妈妈也无法准确描述孩子的病情,便只能额外增加医疗检查费用。
2、造成二次伤害
万一摔倒的孩子出现骨折或其他损伤,妈妈们贸然抱起可能会加重孩子的伤势。正确做法是先观察20秒,查看孩子摔伤的部位,看有没有骨折、流血等,若无问题再抱起。妈妈还要在孩子摔伤后的三天内,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
3、耽误病情
孩子摔倒后,如果妈妈立马抱起来止哭,却忽视了孩子身体的异常状况,一旦孩子日后出现食欲不振、嗜睡、哭闹、视力模糊、呼吸不畅等摔伤合并症状时,此时再就医已延误了病情。正确做法是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拨打120,期间不要挪动孩子,若孩子严重出血,应马上用纱布或衣服压住孩子的伤口。
孩子摔倒后的错误做法
看到孩子摔倒,妈妈们不仅要学会应对,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妈妈们着急时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不仅折射出妈妈的教育态度,还可能被孩子永远记住,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通常,中国的妈妈在情急之下会说出两句话:
1、“宝贝疼吗?不哭不哭,妈妈打它!”
2、“叫你别乱跑,你看摔疼了吧,就是不听话”
分析:
第一类妈妈的说法不可取:
孩子不小心摔倒,其实大部分责任在于自己。若妈妈直接将责任推卸给绊倒ta的地面,这样做可能会无意中教坏孩子,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虽然很多妈妈都是出于心疼孩子才这样说,但为了孩子成长着想,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摔倒未必是坏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类妈妈的指责很多余:
在孩子摔倒时指责孩子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让孩子反感,产生不良情绪,这样孩子更不愿意听妈妈的话。而且孩子们被指责后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该如何避免。
妈妈们应该用引导的方式代替指责,告诉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如果孩子一直哭,应等孩子心情平复后再讲道理,这样效果更好。
孩子摔倒后的正确做法
关于孩子摔倒,不同国家的妈妈做法也不同,妈妈们可以多学学,让孩子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如果妈妈们确认孩子摔倒后并无大碍,那么以下各国妈妈的做法不妨借鉴一下:
1、美国妈妈:站在原地,鼓励孩子勇敢地爬起来。
用意:既然孩子是自己不小心摔倒,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从跌倒中爬起来。妈妈可以用鼓励的方式给予孩子勇气,让孩子化悲伤为力量,勇敢地站起来。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还有利于培养了孩子乐观、坚强、勇敢的个性。
2、俄罗斯妈妈:任凭孩子哭闹,不去扶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
用意:遇到困难,让孩子独立面对,自己想办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这样,孩子在任何时候不会想着依赖别人,而是自己擦干眼泪,站起来。孩子也能从中学会遇到困难依靠自己解决的道理。其实,自然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3、非洲妈妈:假装自己摔倒,做爬起来的动作,暗示孩子自己掌握方法。
用意:孩子摔倒了,初次可能没有经验,妈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应对的方法,这样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也会想着向别人学习,找出方法。
如何防止孩子摔倒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摔倒,尤其是0-6岁的孩子,身体平衡能力还比较差,又活泼好动。为避免摔伤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应该怎么预防?各位妈妈速速get以下实用招数吧。
0-12个月
宝宝特点:能翻身、触摸物品、会爬、开始学走路、活动范围比较小;
预防措施:
1、要时刻陪在宝宝身边,尽量不要让宝宝离开妈妈的视线,几分钟都不行,尤其是宝宝在床、沙发、椅子时,一个翻身滚下来就会摔伤;
2、给宝宝选择一张安全的床,床围栏要高,隔板空隙要小,以防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或者攀爬跌出床外;
3、带宝宝外出,宝宝推车必须要有安全带,而且每次都要系好,以免宝宝乱爬,从推车上摔下来。
4、在宝宝学步期间,先让宝宝向前迈步;等学会后再双手扶着宝宝,让宝宝慢慢行走;等走稳后,再在身后护着宝宝,或者用带子裹在宝宝腋下,牵着带子。
1-3岁
宝宝特点:会走路了但不稳、易摔跤、喜欢到处跑、经常与朋友玩耍;
预防措施:
1、购买鞋底平坦、后帮坚固的鞋子给宝宝穿,因为平坦的鞋底能给脚部提供稳定性,坚固的后帮能避免走路时滑倒,这样宝宝穿着鞋子走路更稳,摔倒的次数更少;
2、若家里有楼梯,应在楼梯口安装栅栏,尽量不要让宝宝一个人上下楼梯,因为走不稳摔下楼梯会伤到头部或四肢;
3、家中要放宝宝专用座椅,座椅高度不能太高,而且最好要有安全带,这样宝宝吃饭时就能安稳地坐在上面,不易摔下来;
4、给宝宝洗澡时,不要留宝宝一个人在浴缸中,因为宝宝很可能会爬出来,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以致受伤。
3-6岁
宝宝特点:喜欢冲撞、偶会打架、爱玩小飞侠游戏、还不能完全明白妈妈讲的道理;
预防措施:
1、不要把坚硬的大件物体放在客厅中间,以免宝宝乱跑时撞到,直接摔倒在地上,大哭大闹;
2、家里阳台护栏设置要高,不要把梯子放在宝宝容易触碰到的地方,不然宝宝贪玩爬梯子,踩不稳会摔下来;
3、尽量不要让大宝看护小宝,因为若大宝偷懒,小宝宝随意攀爬桌椅,也很容易摔下来;
4、宝宝喜欢玩小飞侠游戏,站在凳子上跳下来,妈妈应适当教育,不然发生意外,将后悔莫及;
5、若带宝宝外出荡秋千,尽量不要太用力推,以免摆幅过大,宝宝被甩下来,此外,尽量别让宝宝自己玩秋千。
【一】男性准备要孩子要注意些什么-孕前准备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成精子的重要原材料,合理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益于协调男性内分泌机能以及提高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深海鱼虾、牡蛎、大豆、瘦肉、鸡蛋等。海产品不仅污染程度低,还含有促进大。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男性准备要孩子要注意些什么 准备要孩子要注意什么? ”吧。
男性不育专家告诉广大男性,男性在要孩子前需要作好七项准备。1.提前半年戒烟。小编们经常说、医学上也早有证明的就是,烟当中的尼古盯焦油等几百种有害物质可以对男性的精子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对未来怀孕时胎儿的发育影响恶劣,因此,男性应在。
请问,准备生孩子,男性需要做些什么?
如果还没有怀孕,那么男性要戒烟、酒,多运动,同时也可以注意叶酸的补充;如果太太马上要生了,那你要帮助妻子做好心理准备,鼓励、安慰,给她加油,适当的时候摸摸她的头,让她感觉到你的感激和爱就好了
备孕是夫妻两人的事情,不光女性需要备孕,男性也是需要备孕的,做好孕前准备,如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调节心理和生活压力等等,下面是详细介绍。 远离温热环境 睾丸在生精过程中温度在35.5-36.5度左右,比正常体温低1-1.5度。如果在准备受。
对于有些夫妻而言,他们结婚后就会为孕育自己的爱情结晶做准备。所以备孕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想生孩子,不做好充足的准备怎么能行呢? 1、注意饮食营养 在受孕前夫妇双方要注意饮食营养,经常吃些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
男性想要小孩时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要及时的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多喝水注意休息及时的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钙和叶酸的方法治疗。
1、要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成精子的重要原材料,合理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益于协调男性内分泌机能以及提高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深海鱼虾、牡蛎、大豆、瘦肉、鸡蛋等。海产品不仅。
男性为了要一个健康的宝宝,要注意 1.禁忌烟酒,避免烟酒导致精子畸形。导致不容易怀孕,或胎儿畸形 2.保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 3.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增强身体免疫力,使精子更健康 4.节制性生活,一礼拜不超过两次为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男性准备要孩子要注意些什么 准备要孩子要注意什么? ”相关内容,方法/步骤 >01 要想健康的宝宝,对于小编们男士朋友来说,其实,其核心问题就一个,保障精子的健康而又活力,搞质量的精子是孕育一个健康宝宝的关键。那么,对于小编们日常生活的很多习惯和行为,就要稍加注意了,对损害精子活力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在。
【二】o型血和ab型血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孕前准备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那么,o型血和ab型血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女o型血男ab型血生下的孩子是什么血型?男o型血女ab型血生下的孩子是什么血型?父亲o型+母亲ab型的孩子性格?父亲ab型+母亲o型的孩子性格?
o型血和ab型血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ab型血和o型血生的孩子为a型或b型。因为ab型血的人控制血型的基因为ab,o型血的人控制血型的基因为ii。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可知他们孩子控制血型的基因为ai或bi。ai即表现为a型血,bi即表现为b型血。所以孩子的血型为a型或b型。
女o型血男ab型血生下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从染色体来讲,o型血的人是两条o型,ab型的人是一条a一条b,因此两人的孩子一种可能是ao,一种可能是bo,但是o是隐性的,所以孩子一定显现a或b型血,决不可能是o型或者ab型。
男o型血女ab型血生下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从染色体来讲,o型血的人是两条o型,ab型的人是一条a一条b,因此两人的孩子一种可能是ao,一种可能是bo,但是o是隐性的,根据交叉定律,孩子一般为a、b型血。不会有o型血的孩子。
父亲o型+母亲ab型的孩子性格
(父亲o型+母亲ab型)性格
【三】怀孕生孩子的那些痛有哪些-孕前准备
我们都知道,生孩子的时候很痛。那么怀孕到生孩子,是不是只有分娩时才会痛呢?答案显然不是,俺么怀孕生孩子的那些痛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群里一直在传一篇网上很火的文章,讲的是妈妈们在分娩过程中的“心酸往事”。
看过之后不得不感叹,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了,以往看到的关于分娩过程的描述,无非是反复描绘生产时的疼痛以此来告诉大家孕育生命的不易,很少有妈妈直接站出来详细地讲述生产过程。
以致于只要一提起分娩大家脑海里自动反应就只剩下“疼!”有人形容说分娩时的疼痛堪比断数十根肋骨,也有说像是被人连续打击肚子数个小时。然而再怎么形容,也只有真正经历过的妈妈们才会懂,让他们疼痛的可不止分娩痛这一个。
1.宫缩阵痛
妈妈群里有个小姐妹对宫缩阵痛的描述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宫缩阵痛简直就像是他家儿子拿着刀,想要自己动手从肚子里跑出来一样。
脑子里一片空白只知道喊疼,抓着她老公的手,指甲都要嵌到肉里了,后来嗓子都喊哑了。听到医生在旁边说“这才第一产程,别喊那么使劲儿,留点力气!”她心想“完了完了,我连第一产程都撑不住了!”
我生大宝的时候,因为是头一胎没什么经验,临近预产期的时候那是又激动又害怕,找了好多所谓的“分娩日记”,想着学习一下经验,结果每一篇都只有一个字“疼!”当时心里还没什么概念,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
宫缩阵痛那会儿,我甚至开始怀疑所谓地狱估计也不过如此吧。疼的死去活来的时候,还会有医生过来内检观察一下开指进度。一边是宫缩阵痛一边是内检刺痛,我就好像砧板上的咸鱼,满脸的“生无可恋”。最可怕的是这种疼痛还要持续那么几个小时。
2.按压宫底
生大宝之前,整个孕期我都一直在顺产还是剖腹产中间犹豫不定,原因就是“怕疼!”以前老是听人说剖腹产只要打个麻药就没什么感觉了,到时候直接就生了,只要忍受一下后期伤口恢复的疼痛就好了。但是闺蜜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剖腹产没有那么简单。
就生产过程而言,剖腹产确实要比顺产轻松一些,但是分娩完之后的疼痛,一点也不亚于顺产。剖腹产之后的按压宫底,可谓是分娩过程当中的又一道坎儿了。
剖腹产之后医生为了了解产妇子宫恢复状况,会进行按压宫底,另一方面,通过按压宫底也有助于宫腔内血液的排出,帮助子宫恢复。但是本来剖腹产肚子上就有一道伤口了,再按压肚子那无疑是雪上加霜,疼痛程度可想而知。
用我闺蜜的原话说“前二十多年做的噩梦都抵不上那几天的按压宫底!”后来她只要一看到护士进来就会条件反射性的觉得肚子疼,只想脚底抹油赶紧跑路。
3.堵奶
生大宝那时候,本来以为经历过分娩疼痛之后,我已经升华了,差不多从孙悟空变成“斗战胜佛”了,应该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威慑到我了,但现实总是一次次地告诉我“生活总是充满惊喜的。”
当时初为人母的我是无比激动的,看到大宝的小脸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现自己温柔的老母亲面貌,但谁知出师不利,从喂奶开始就遇到了大问题。
那时的我还是一位新手妈妈,天真的以为只要生完孩子母乳自然而然就有了,到时候只需像电视里演的一样,把孩子抱起来直接喂就行,没想到却遇到了“堵奶”这个拦路虎。
乳腺不通导致涨奶,隔几个小时就有护士过来帮忙疏通乳腺,孩子饿的哇哇叫我这边疼的哇哇叫,生理上的疼痛加上心理上的着急,热锅上的蚂蚁说的就是我当时的状况了。
以前看到的都是歌颂孕育过程是多么伟大而富有意义的,但经历过分娩之后我才知道,孕育背后妈妈承受的痛苦有多少。每一个生命的诞生背后都是一位妈妈伟大的付出,每一位妈妈都值得被好好的温柔对待。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