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指什么
蛀牙又叫龋齿,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重点防止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牙疼就是这么折磨人。平时不注意口腔清洁,使得牙齿表面的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从而导致蛀牙。蛀的那部分会变黑,慢慢发展蛀牙的腐蚀程度越来越大,一溜烟半颗牙齿就没有了。
牙齿被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当吃一些酸冷的食物会感觉很刺激,使牙齿产生酸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已经是中期蛀牙了。早期的蛀牙位于牙齿表面的釉质内,我们一般感受不到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要保护好牙齿,免受蛀牙的困扰,需要正确的刷牙方式:
1、门牙上排往下刷,门牙下排往下刷,力度不要过大,用适中力度上下来回移动牙刷。
2、刷门牙外侧时,为了让牙刷充分接触到牙齿,刷牙的时候可以摆成一个“m”型。
3、刷内侧面的时候,也是上下刷的方法,每个面刷15-20次。
4、刷牙门内侧的时候,同样也是保持上下刷的动作,适量的力度从牙龈刷到牙冠。
5、后牙的咬面也是要把握力度。
蛀牙的原因
平时不注意口腔清洁,使得牙齿表面的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从而导致蛀牙。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吃过多甜度高的食物都会导致蛀牙的产生。家长特别要留意孩子的牙齿状况,不要给他们吃太多蛋糕、巧克力,喝果汁、酸奶后记得要漱口。
蛀牙的腐蚀速度超乎想象,一段日子后,从一开始一丁点的腐烂变为半颗甚至几乎一个牙齿都会腐蚀光了。蛀牙慢慢发展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形成剧烈的根尖炎。想要避免蛀牙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临睡前不要进食。
3、尽量不吃含糖分高的饮料、食物,果汁、饼干、糖果还有巧克力。喝酸奶的时候要注意喝完后要及时漱口,否则牙齿会受到腐蚀。
4、吃太过坚硬的食物会磨损牙齿。
5、每年洗牙2次左右,发现蛀牙要及时采取治疗。
6、多吃一些高纤维粗糙食物。
蛀牙要补吗
一般来说,有蛀牙了,代表口腔环境改变了,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口腔护理,牙齿腐蚀越来越严重。补牙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彻底清洁腐蚀部分的牙齿,填补一些碳酸钙,可以修护牙齿。但是即使是补牙了,如果不注意保养,如经常吃喝一些甜度高度的食物饮品,牙齿还是会继续腐蚀的。
什么情况下选择补牙?当牙齿还有“救”的时候可以选择补牙,当牙齿已经烂得不行的时候,那就拔了一了百了。通过根管治疗补牙,那个巨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越早发现蛀牙越好,免受皮肉之苦。
补牙也会有意外,如果充填物和牙齿釉质间粘接不合,食物碎屑和致龋细菌会在牙缝里繁殖,这样补牙等于没补牙。补牙后还要注意24小时内不要咀嚼食物,特别是不要吃口香糖,因为口香糖会破坏补牙的物质。如果补牙后出现冷、热、酸、甜等刺激性疼痛,需要到医院就诊。
蛀牙要拔吗
有一些牙注定是要被放弃的,蛀牙腐蚀程度太深,引发的痛彻心扉的疼痛,这种牙齿也没有必要在保留了。一些人可能对拔牙有所保留,拔牙其实一种不得已的做法,但是保留一颗蛀牙令自己的日常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就真的没有必要保留了。蛀牙带来的一个困扰人们的尴尬就是口气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蛀牙的人都会口臭,但是较大情况下口臭是由蛀牙引起的。有时候拔牙也是一种解脱。
拔牙后会产生很多口水,而且会有个“窟窿”令你十分的不舒服,拔牙后产生的口水要吞下去的,吞口水有助于创口愈合;拔牙后可取半卧位进行休息,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平卧,以免创口出血;拔牙后6个小时内不能漱口,特别是不要用热水漱口;2小时候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吃一些粥更好。
还是有人觉得很可怕,会流很多血吗?正常情况下牙齿拔除后5~15分钟拔牙窝出血停止,形成血凝块。拔牙后,医生在创口都会塞一个棉球,然后要咬半小时再吐掉,这团小棉花,是拔牙后止血和防止感染的关键。
蛀牙牙痛怎办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痛彻心扉的牙痛,一般要到医院治疗,而对于还能忍受的疼痛,应该怎么处理?但是只能做到暂时的止痛,最终还是要去看医生的,蛀牙越早发现越好,可以马上补上,而对于一些已经不能在拥有的牙齿,就干脆拔了。虽然拔牙是有那么一点小痛,但是相比牙痛,还是极好的。
1、一颗花椒的故事。放一颗花椒在疼痛部位,可以缓解疼痛。
2、啊,丁香花!丁香花一朵,弄碎后,塞入疼痛部位,可以有效消除疼痛,丁香花可以在药店购买。
3、穴位法。按摩压迫“合谷穴”(手背虎口附近),缓解疼痛。
4、如果是症状较轻的,可以用盐水或酒漱口几遍。
5、有些情况可以用冰袋冷敷颊部,疼痛也可缓解。
蛀牙口臭怎办
口臭真是一个十分令人尴尬的事情,人变得难以“启齿”,越来越沉默,变得不像原本外向的自己了。口臭怎么办?蛀牙引发的口臭,最终还是要把蛀牙解决好。口臭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遮挡口臭气味,吃什么好呢?
1、常吃小米杂粮。
2、柠檬。喝柠檬水可令口腔保持湿润,柠檬清新的香味,能清新口气。
3、绿茶。绿茶中的儿茶酚还能中和口腔中的臭气。
4、吃水果。生吃苹果、胡萝卜等蔬果有助于分泌大量唾液,还能清除附着在牙齿上面或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5、芹菜。嚼芹菜能缓解口臭。
6、酸奶。每天坚持喝酸奶可以降低口腔中的硫化氢含量。
7、养成正确的刷牙方式。刷门牙,刷舌苔,上下刷,里里外外刷一遍。
【一】儿童奶瓶龋齿怎么治疗-孕前准备
什么是奶瓶齿
当你成为孩子的母亲,你会突然发现面临着很多以前从没听过的疾病。你知道什么是奶瓶齿吗?
奶瓶齿是指已经长了牙齿,但还在用奶瓶吃奶的婴幼儿所患的一种龋病。日常生活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宝宝,还不等乳牙出齐,已长出的牙却变成又黑又尖的烂牙根了,这种现象大都是奶瓶龋所致。
奶瓶齿的形成
妈妈们,你有没发现宝宝还不等乳牙出齐,已长出的牙却变成又黑又尖的烂牙根了。妈妈们不用着急,这种现象大都是奶瓶龋所致。奶瓶齿的形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奶瓶龋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喂奶方法造成的。人工哺乳的婴幼儿,一般是使用奶瓶喂奶喂水。当喂奶时,奶嘴在宝宝的嘴里恰好放在上下门牙的中间,奶头顶在腭部,吮吸奶液时,几乎能使所有门牙都浸泡在奶液里或糖水里,这样,在宝宝吸奶获得营养的同时,口腔的细菌也借有利条件而生长繁殖起来。
如果喂奶不定时,无限延长牙齿在奶液里浸泡的时间;或为图省事,哄宝宝含着奶瓶入睡;或喂奶后,宝宝很快入睡,无法清理口腔,使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形成残根或牙渣。 <<宝宝易患奶瓶齿 喂养方式惹祸
奶瓶对口腔的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奶瓶是陪伴宝宝成长的好伙伴。可是,你知不知道,奶瓶对口腔也是有影响的呢?
长期使用奶瓶孩子会形成龋齿
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给婴儿吃饱、吃好就够了,而忽视喂养姿势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奶瓶喂养对婴儿口腔发育的影响。对人工喂养的婴儿来说,奶瓶是喂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家长在用奶瓶喂奶时,经常是将奶瓶压着婴儿的下颌骨,或让婴儿去够奶瓶,而使下颂骨拼命往前伸,九而久之,就会影响婴儿下颌骨的发育,而形成地包天或上颁骨前突。正确的喂奶姿势应当是将婴儿自然地斜抱在自己怀里,最好成45度角,奶瓶方向尽可能与婴儿面部成90度角,奶瓶就不会压着婴儿的下颌骨,避免将来发生地包天及或上颂骨前突。另外,长期使用奶瓶还会使孩子养成一种恋物僻,奶瓶中的甜牛奶或甜的米粉及口腔清洁差的还可促使龋齿形成(蛀牙)。
对孩子牙齿发育和语言学习不利
长期用奶瓶喝东西对孩子上下颌骨、牙齿发育都不利。口腔科门诊中,大部分牙齿咬合不正都与长时间使用奶嘴有关。另外,长期使用奶嘴会因嘴部用力吸吮,使上颚和舌头受到挤压,牙齿发育时也会被挤向后方。而1岁后,是孩子牙齿发育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仍没戒掉奶瓶的话,就可能造成说话时的含混不清。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10个月后,就要慢慢训练他用杯子喝东西的能力,直到戒掉奶瓶。
lt;<奶瓶“有毒” 警惕宝宝长出奶瓶齿
奶瓶齿及时治疗很重要
或许我们都听过,“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这个同样也适用于奶瓶齿。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会十分严重。
很多家长觉得,反正是要换牙的,不用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龋齿以后,食物残渣容易藏在里面,刷牙时很难清除干净,而且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被破坏了,已经失去了保护层,这样下去龋齿会越来越严重,还会引起炎症。
更严重的是,如果损伤到神经后,孩子就会经常感到牙疼,不仅痛苦,还影响进食,影响营养的摄入,影响头面部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损害。所以,一旦发现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 <<妈妈要警惕 宝宝奶瓶齿要及时治疗
如何有效防奶瓶齿
既然奶瓶齿的危害这么大,那要如何有效预防呢?
由于宝宝患奶瓶龋是因喂养方法不当造成的,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做到科学喂养、搞好口腔卫生护理:
1、要科学地掌握喂奶时间和次数。每次喂奶时间一般限定在15分钟左右,当宝宝长到7、8个月,自己抱奶瓶喝奶时,应该让宝宝在20分钟内喝完,不要任其边吃边玩拖很长时间,避免使牙齿受腐蚀的时间加长。
2、可不能为图省事,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若已形成习惯可以用温开水替代,且一定要纠正。
3、给宝宝喝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次喝毕必须用清洁棉签或温巾给宝宝擦拭口腔、齿龄及乳牙,即使还未出牙也要进行清洗。
4、对稍大点的宝宝尽快改用匙喂水、喂奶。逐步训练和培养宝宝饭后漱口,过渡到自己刷牙。
5、宝宝2岁开始,妈妈可用细小柔软的牙刷在宝宝吃过东西后及睡觉前刷牙。
6、宝宝长出乳牙后,要经常去口腔科做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立即得到治疗。同时可以让宝宝早日熟悉这里的环境,在需要治疗时,已经不惧怕医生,能够积极配合了。
【二】怎样预防龋齿-孕前准备
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儿童患龋齿的概率高达50%-66%,基本上平均两个小孩就有一个有龋齿。龋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1.龋齿
龋病的产生是含糖食物(尤其是蔗糖)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主要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等)的作用,发酵产酸(主要是乳酸),慢慢开始破坏牙齿。
2.培养宝宝爱牙好习惯
(1)护牙从第一颗牙齿开始
在宝宝长牙以后,妈妈就要开始关注宝宝的口腔卫生。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妈妈可以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然后蘸一些清水来清洗宝宝的牙齿,这样可以保持乳牙清洁,同时帮助按摩牙齿。
出牙后的宝宝,在喝完奶以后,最好是喝几口白开水,来清洁口腔。
爱心贴士:长第一颗乳牙~1岁半的宝宝,正处于“口欲期”,非常喜欢利用牙齿探索世界,爸爸妈妈要做好宝宝的口腔清洁工作。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和宝宝说说话,通过游戏让宝宝产生兴趣,让宝宝觉得“刷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2)1岁半~3岁刷牙习惯养成记
1岁半的宝宝已经可以站起来了,爸爸妈妈可以买软毛的宝宝专用牙刷、漱口杯、口味牙膏等,让宝宝喜欢上刷牙的器具,让宝宝知道刷牙要用什么东西,让宝宝产生刷牙的积极性。
这时候主要是让宝宝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并不是要宝宝立刻学会如何刷牙,要是宝宝不想刷牙,不要强迫,等他想玩的时候再进行也可以。
从两岁半开始,要给宝宝选购适合的牙刷,每日早晚两次,手把手告诉宝宝如何刷牙。但此时真正的刷牙工作仍需要父母的协助,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很容易不小心吞进牙膏泡沫、伤到牙龈等、
爱心贴士:这个时期的宝宝有很强的模仿性,平时自己刷牙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一旁看着。
(3)3~6岁独立刷牙走起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已经学会刷牙了,可是宝宝总不愿意刷牙、不能坚持,所以爸爸妈妈要提高宝宝刷牙的兴趣,让宝宝自愿刷牙。
3~6岁的宝宝可以自己刷牙,不过爸爸妈妈还是要在一旁看着。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多观察自己刷牙的方式。宝宝年纪还小,一个人还不能很好地完成清洁工作,所以爸爸妈妈可以辅助宝宝,让宝宝更加熟练。
不过,这个阶段还是要因势利导,根据顺其自然的原则,让宝宝产生兴趣,不要因为刷牙一事让宝宝不愉快,不然刷干净了牙齿,却留下了心灵阴影。
3.远离伤牙坏习惯
在生活中一些小习惯没有及时改正的话,对于宝宝来说非常不利。妈妈要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1)吮指
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宝宝最喜欢温暖和舒适的东西。在婴儿发育到一定时候,非常喜欢吮吸自己的手,通常情况下在2岁末会自动消失,所以不用太纠结于此。3岁前有吮指习惯的儿童,其错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暂时的,过段时间,不吮吸了,畸形会自动消失。
吮指习惯超过3岁半,牙颌畸形的恒久性将明显增加。要是延长到混合牙列时期(6~12岁),那么就要制止宝宝这种行为了。
(2)舔舌
【三】什么是儿童龋齿-孕前准备
坚硬的牙齿是我们咀嚼食物的重要器官,牙齿健康保护需要从小做起。家长们要密切注意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当孩子出现牙疼、牙齿表面有黑点、黑洞等情况的时候,可能是患了龋齿,需要及时治疗。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龋齿呢?又要怎么有效的预防?以下为家长们一一解答。
什么是儿童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它是一种发生于乳牙和恒牙,由于细菌龋蚀牙齿导致牙面颜色发黄直至发黑,逐渐造成牙内黑洞,最终伤及牙神经引起疼痛的细菌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生过程缓慢,早期不易察觉,但是长期不加治疗放任细菌继续感染,轻则引发牙科疾病,重则诱发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眼病等疾病。
对于处在发育中的儿童来说,龋齿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它可能会阻碍牙颌的正常发育,使其畸形。另外牙齿疼痛的孩子会有意识地减少咀嚼,这样影响食物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所以家长需要密切注意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发现龋齿时要尽快就医治疗。
loadadjs(4);
儿童龋齿的症状
不同程度的感染会有不同的症状特征,对于不同感染程度的龋齿,具体可分为浅、中、深龋三类。
1.浅龋:病变区域仅在牙釉质。牙齿表面有黑点或是白点,进食时有某处经常塞牙,但孩子没有感觉到疼痛不适。
2.中龋:病变区域扩至牙本质。此时牙齿有较浅的龋洞,牙齿易受冷、热、酸类食物刺激,或是一有食物塞牙就疼痛明显,但不适的感觉会随食物的清除而消除。
3.深龋:病变区域达到牙髓腔。此时疼痛的感觉明显且不易消除。病变到此程度还未采取治疗措施的话易引起其他疾病,比如根尖眼炎、牙槽骨发炎、骨髓炎等甚至一些全身性疾病。
儿童龋齿的病因
1.细菌
细菌是产生龋齿的主要原因。能引起龋齿的细菌有许多,一般来说这些细菌分为可使牙齿脱矿的产酸菌和破坏有机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一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主要的致病细菌。细菌与滞留食物和唾液中的粘蛋白混合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面和牙缝中,牙菌斑生出细菌产酸使牙齿脱矿。一般来说,口腔内牙菌斑越多,孩子的龋齿也就越多。
2.食物
糖类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的主要成分,同时也给细菌提供了生存滋生的能量。细菌将滞留的食物当作原料,通过酵解产出有机酸,加速了产酸菌的滋生,从而使牙齿脱矿。其他一些细菌能溶解蛋白质,进而使牙齿表面或内部形成黑洞。
3.唾液
唾液有减少细菌、抑制牙菌斑粘附、抗酸抗溶的作用。唾液减少是细菌滋生的有利条件,更易产生牙菌斑。另外,若唾液中乳酸比例增多亦或是碳酸盐比例降低,同样会给龋齿的产生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4.牙齿结构
若牙齿窝沟较深,则易卡住食物且较难清除,造成残留易引发龋齿;若牙齿缺乏钙等矿物元素,则牙釉质密度较低容易受损,造成龋齿。若牙齿缺氟,则易患龋齿;若是乳牙或刚刚换上的恒牙,由于钙化不成熟,患龋病的几率较成熟的恒牙高。
5.时间
一颗牙齿感染细菌之后,完全形成一个龋洞的过程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因此,龋病的发生需要长久的时间这个条件。
儿童龋齿的危害
1.局部危害
(1)面部发育不对称:由于用龋齿咀嚼会有疼痛感,所以一般孩子会避免用有龋齿的一边咀嚼,一旦养成习惯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2)颌面部发育畸形:人在儿童时期的咀嚼器官是乳牙列。如同腿部肌肉需要运动刺激锻炼一样,人的颌骨需要咀嚼刺激发育。若因龋齿而减少了咀嚼,则颌骨就得不到刺激而影响发育,随程度严重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颌面部畸形。
(3)牙齿咬合关系紊乱:由乳牙形成的龋齿易较早掉落,但这时乳牙并未长大所以牙间空隙较多,相邻的牙齿会往空隙处生长,由此造成咬合关系紊乱。
(4)引发其它疾病:随着感染程度不断加重,龋齿可能引发其他牙病,比如牙髓组织炎性病变、齿间间隙感染和恒牙发育不良。
(5)影响孩子饮食习惯和食欲:孩子长龋齿后咀嚼可能会有不适感,可能影响孩子吃饭的情绪,时间久了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或厌食。
(6)影响正确发音:如果发生龋病的是前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说话走风影响孩子正常说话。
2.全身危害
(1)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孩子咀嚼遇到阻碍,降低咀嚼频率,胃肠道消化不能吸收食物所有的营养,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易受影响。
(2)诱发其他感染性疾病:当细菌感染到牙齿根尖的时,这常常会成为病变组织,引起全身范围的感染,如此可引发口腔以外的疾病,如眼部疾病、关节炎、持续低热和心肌炎等疾病。
(3)改变血液中成分比例:孩子产生龋齿之后,口腔内的温度会发生改变,一般来说比健康孩子要高一些。同时血液也会发生一些改变,白细胞增加、红细胞减少,这样会引发贫血、低烧和血沉加快等症状。待龋齿治愈后会恢复正常。
(4)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前牙发生龋齿,说话漏风,可能使得孩子变得不爱开口,久而久之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治疗儿童龋齿
儿童龋齿通过补牙来治疗。针对严重程度不同的龋病,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龋坏组织磨除法:此方法适用于感染区域较广泛。
2.药物治疗:此方法是的适用者为龋坏程度较浅,还未产生龋洞的患儿。具体做法是:用浸有氨硝酸银的棉球涂抹在病变组织上,此动作重复一到两分钟即可,擦完后用热气吹干,再涂抹,再吹干。
3.龋坏组织再矿法:这对于感染细菌不久,龋化程度轻的初期龋有较好疗效。这种疗法安全易操作,孩子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且治疗效果很好。其做法是将钙、氟、磷化物调配成矿化液,并用于牙齿,使病变组织再矿化。
4.龋坏组织填充法:对于牙表面或内部已经有实际缺损的,宜用此法。这个方法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补牙。做法是将损坏部分磨除,并用填充材料补进缺损的部位,让牙齿保持完整的外形。填充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银汞合金、玻璃离子聚合粘固粉、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复合树脂。其中,复合树脂因美观、粘性好、稳定性强等原因被广泛使用。
5.嵌体治疗:适用于窝洞较大、后牙折裂的龋齿。做法是用适用材料制成修复体,嵌在牙洞内。
儿童龋齿的食疗
1.多吃
(1)高蛋白和脂肪:高蛋白能抑制龋病的发生及扩散,脂肪能有效保护牙齿。
(2)矿物元素氟:氟元素有抗酸的作用,作用于牙釉质能有效防龋。补充氟的食物有:鸡肉、蛋类、莴苣、麦粉、胡萝卜、牛奶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氟元素补充过量是有危害的,过多的氟会造成氟斑牙,伤害牙齿甚至关节健康。
(3)补钙:补钙能增强牙齿的钙化,有效抗龋。含钙丰富的食物也有不少,比如牡蛎、海带、紫菜、泥鳅、鱼类、花菜、油菜、玉米、核桃、山楂等。
(4)维生素d:许多家长都知道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各种鱼类、奶制品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5)维生素b1:维生素b1能左右蛋白质的溶解。小米、黄豆和大米等常吃的主食和许多蔬菜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
(6)纤维性食物:此类食物能增强牙齿的自我清洁功能。芹菜、韭菜、竹笋等蔬菜和粗粮是常见的食物来源。
2.慎吃
(1)糖:糖能损坏牙齿组织,软化和松散牙齿的局部,最后导致龋洞的产生。
(2)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减少牙釉质中的钙。
(3)过量的维生素c:过量的维生素c会腐蚀牙釉质。
(4)生冷和寒性食物:海鲜和桃子、山楂等生冷、寒性食物会携带较多的细菌,会对牙齿形成刺激,进而诱发龋齿。
(5)酸性食品:梅干、酸辣菜等酸性食品会加重病变区域的感染程度,易导致牙齿变脆,甚至掉牙。
(6)荠菜:荠菜质硬且粗糙,容易对牙齿造成损伤。
儿童龋齿和母亲的关系
1.家长传染:孩子牙齿还处于生长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入侵。在日常喂食或是与孩子唇齿接触等动作中,家长极有可能将细菌传给孩子,导致孩子患上龋齿。
2.习惯影响:若孩子受母亲习惯影响,刷牙漱口不到位导致口腔中留有较多的食物残渣;若孩子爱吃零食特别是糖类,让细菌利用糖产生乳酸破坏牙齿。
3.营养不良:若孩子因为母亲喂养等原因造成孩子营养补充不足、佝偻病等慢性病,牙齿较健康的孩子更易患上龋齿。
怎样预防儿童龋齿
1.孕期保健:母亲适合在孕期内适当的多吃蔬菜水果等营养价值较高或含有氟的食物,这样能降低孩子产生龋齿的几率。
2.正确刷牙:孩子的牙齿需要正确的清洗来维持清洁,即使是幼婴也要清洁口腔,这时孩子的乳牙还未完全长出,家长可以用蘸有淡盐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以达到清洗的效果。
3.健康饮食:两餐间可给孩子适量的蔬菜、水果、牛奶、果汁和一些小点心等作为加餐。
4.控制吃糖数量:孩子每天不应吃太多糖,控制在1到2次为佳。孩子含糖时间越长越利于细菌产酸,同时又给细菌继续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4.纠正不良习惯:有些孩子喜欢吮手指,这样可能将手指上的细菌带入口腔。另外,家长也要避免幼婴养成“奶瓶综合症”。
5.及时拔除乳牙:滞留的乳牙需要及时拔除,否则会影响恒牙的生长。
6.保持间隙:拔除乳牙之后,在新牙还未长出来之前,若牙间缝隙变窄会影响恒牙的正常生长,有必要时可用间隙保持器帮助操作。
7.茶水护齿:父母可将茶水当作孩子的防龋药剂使用。
8.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护新长出的恒牙的医疗措施。原理是在牙齿上或是窝沟处涂上树脂等材料,相当于给牙齿贴了层薄膜,它能有效隔绝细菌入侵,保护牙齿。一般6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合做窝沟封闭,且新长出的恒牙和前牙比较需要做窝沟封闭。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