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过程

2020-06-18 00:00:00人气:89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儿童的常见疾病,比较多发于春秋两季。在儿童患病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在孩子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之后,其症状表现会由于病情以及体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患儿通常都会出现哭闹的情况,而且还会有呕吐和腹泻的现象,有时患儿会出现腹痛、肌肉疼痛。

2、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还经常会出现发烧、咽喉肿痛、烦躁不安的症状。很多患者还都会出现流口水、厌食、全身不适等。如果是婴儿患病,还很可能会出现惊厥的现象。而且在患病的两天左右,孩子的口腔没得黏膜上便会出现灰白色的疱疹,生长的位置通常是扁桃体前部。个别的患儿的疱疹会出现在软腭、扁桃体以及悬雍垂等位置。在疱疹长出几天后,就会出现破溃的情况。

在儿童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以上的症状。在孩子有上述的情况时,家长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

疱疹性咽峡炎能自愈吗

在孩子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之后,很多家长认为疾病会自愈,就没有带孩子到医院治疗。不过,疱疹性咽峡炎能自愈吗?

1、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几乎都是七岁以下的儿童,患儿通常都会出现发热、口腔疱疹的情况。有的孩子身体抵抗力比较差,体质相对较弱,想要痊愈的话所需时间就会比较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照顾要细致周到,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恢复。

2、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是可以自愈的,不过在积极治疗的时候,痊愈会比较快。通常自愈需要十天左右,而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患儿大多会在4-6痊愈。如果孩子病情病情严重的话,痊愈所需的时间就会比较长,通常都需要两周。而且家长就必须带孩子治疗,不要等着疾病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是可以自愈的,但是进行治疗的话,孩子会痊愈的比较快,而且还可以减轻一些症状和痛苦。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

很多孩子都会患上疱疹性咽峡炎,而孩子一旦生病,最着急的就是家长了。那么,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要怎么治疗呢?

1、现在医院里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大多是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不但要对疱疹性咽峡炎进行治疗,还要针对疾病所带来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

2、在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时候,最初孩子会有发热的情况,这时家长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给孩子降温,可以使用冷敷额头、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孩子体温过高的话,就要及时给其服用退烧药,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惊厥。

3、疱疹性咽峡炎是能够自愈的,在没有经过治疗的时候,通常会在发病后的十天左右自愈。如果可以及时治疗的话,会缩短痊愈所需的时间。一般只要五六天就能够痊愈。

疱疹性咽峡炎是很好治疗的,医生通常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并且还会针对症状来进行治疗,以缓解孩子的痛苦。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儿童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是很高的。众多家长都很想知道疱疹性咽峡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1、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是具有传染性的。通常都是以接触、粪口和呼吸道等渠道来进行传播。疱疹性咽峡炎通常都会有1-2天的潜伏期。在任何季节都有发病的情况,尤其是在春天、秋天发病较多。

2、疱疹性咽峡炎不仅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性还是很强的。疾病能够在人亲密接触的时候,通过口腔以及呼吸道来传染。而且在孩子接触了受到病毒污染的被褥、餐具、玩具的时候,就很容易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发现有孩子患病的时候,通常都需要对患儿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出现大规模传染。

疱疹性咽峡炎是多发的传染性类疾病,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一些预防工作,以减少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性。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护理

在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家长最好是带孩子进行治疗,要照顾得周到细致,还要在平时做好下列的护理工作。

1、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是会传染的,因此在孩子的患病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要让孩子在家好好的休息、调养。而且在疾病痊愈后的,也要在一周后在上学、去幼儿园。

2、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口腔内会生出疱疹,这时候家长就不要给孩子吃刺激性强以及较硬的食物。要给孩子吃的清淡一些,避免孩子因上火而使孩子的症状加重。

3、孩子在患病之后,要加大水份的摄入,以帮助体内毒素的排出,还可以起到预防高烧的作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在孩子发烧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孩子所使用的个人物品,比如餐具、毛巾等要经常的消毒。

疱疹性咽峡炎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痛苦,家长要认真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不适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延伸阅读

【一】从小儿手足口病图片看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及表现-孕前准备

现下又到了5月,每年5月-7月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时节,尤其是3-5岁之间的幼儿,是很容易感染上此病的。所以,家长朋友们在这几个月里,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身体的各种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手、足、口、全身各部位,出现小红点或者红疹时,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就是手足口病的前兆反应。

那么,小儿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表现?除了身上各处起小红点以外,还会不会有其它的不良反应呢?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这个疾病,以下就让我们从小儿手足口病的图片,来看看它有何初期症状的表现吧。

showartpic();

从小儿手足口病图片 看初期症状的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小儿手足口病通常会有3~4天潜伏期,有此抵抗力好的宝宝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抵抗力差的宝宝则会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多数患儿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患儿会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是出现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就会有部分皮疹形成卵圆形水疱,主要见于患儿的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 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另外,患儿的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表现为吃东西疼痛、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出现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小儿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showartpic();

3、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小编的话:小儿手足口病,可不是什么小毛病,这一点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当自家孩子出现以上的种种迹象时,一定要记得立马隔离进行慷愎治疗。有的孩子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等到几天,手足口病的症状就会自动消失;而有的孩子症状比较严重的话,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进行治疗;妈妈们也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来进行缓解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showartpic();

3、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小编的话:小儿手足口病,可不是什么小毛病,这一点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当自家孩子出现以上的种种迹象时,一定要记得立马隔离进行慷愎治疗。有的孩子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等到几天,手足口病的症状就会自动消失;而有的孩子症状比较严重的话,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进行治疗;妈妈们也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来进行缓解治疗。

【二】小儿败血症怎么引起的-孕前准备

小儿败血症怎么引起的呢?这个问题只要父母们能够充分的了解以后,在孩子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时候就能及早的发现,并且尽快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使孩子身体快速的恢复并能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小编总结以下几点希望引起父母们的重视。

首先,小儿败血症一般发病都非常急,因为抵抗力和自身的机体功能又非常的差,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得败血症的概率越高,再加上小孩子的皮肤特别的柔嫩,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旦皮肤受伤,受到炎症侵蚀以后血液中的各个细胞的免疫力开始降低,水平又极不平衡,就会给败血症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其次,如果孩子身体素质一直不好,营养总是跟不上身体的生长造成营养缺失,还有一部分孩子有先天性的疾病,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治疗和化疗,那么就会损伤自身的免疫功能,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白血病。

【三】小儿麻痹疫苗是谁发明的-孕前准备

小儿痲痹疫苗的种类

小儿麻痹疫苗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目前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有两种︰沙克疫苗与沙宾疫苗,我国采行的是沙宾疫苗接种,但是由于这次的事件,外界开始质疑小儿麻痹预防接种政策,沙宾疫苗是否真的万无一失?国内为何不采行沙克疫苗接种?要解开这些疑惑,首先必须了解沙克与沙宾各自的优缺点。

沙克疫苗

沙克疫苗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因为它是死病毒,不会造成感染,更不会引起小儿麻痹后遗症,可以让成人、孕妇,或是有免疫障碍的人施打,几乎完全没有使用的禁忌,但是它的缺点是必须使用注射方式、费用较高,而且要注射三次以上才有预防的效果,如果要长久免疫,还须经常追加,药厂认为台湾没有市场,而一般医院诊所又都不供应,因此家长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沙宾疫苗

沙宾疫苗的优点是采口服方式,使用方便、预防效果好并持久,会产生抗体令咽头、肠管局部免疫,预防野生株病毒的繁殖,更神奇的是它可以由接种后幼童的粪便散布给未接种的人,使他们得到间接接种的效果。但是它是由活性减毒的小儿麻痹病毒制成,因此难免会有疫苗致病的风险,而孕妇、免疫能力受损、发高烧、接受肾上腺皮质素或抗癌药物治疗者,也不能接受此种疫苗接种。

疫苗的注射时间和有效期

注射时间

在初次免疫小儿麻痹疫苗时,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服1次,连服3次是因为每剂疫苗中都含有ⅰ、ⅱ、ⅲ型病毒,尽管在制造的过程中,三个型之间的病毒量配比已考虑到它们在肠道中的竞争感染能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型间的干扰作用。尤其是ⅱ型对ⅰ、ⅲ型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服用3次topv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有效期

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服苗后,即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性。第一年抗体稍有下降,大约下降1/3,三年内抗体水平趋于稳定。一项5年的随访观察,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10,5年后滴度>; 1:2者, ⅰ型、ⅱ型为98%,ⅲ型为84%。还有一次随访4年研究,94%以上的儿童,ⅰ、ⅱ型中和抗体滴度在1:4以上,ⅲ型为75%。在服苗后8年,仍有中和抗体可以检测到。一般认为有效保护期为3年。

宝宝何时不能使用口服疫苗

当出现发高烧的症状时,是不宜使用口服疫苗的,必须要在退烧之后才能服用。

如果是免疫功能有受损或者是天生免疫功能低下的,也不宜使用口服疫苗,以免起到反作用。

如果正在进行抑制免疫的药物治疗,那么也是不能使用口服疫苗的。

宝宝服用小儿麻痹疫苗安全吗

在预防小儿麻痹症方面,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小儿麻痹症疫苗是糖丸,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婴儿生后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个月龄时各服一次,之后到了四岁时加服一次就可以了,非常方便、简单。

接种糖丸的孩子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偶有皮疹,通常2~3天后自行痊愈。极少数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疫苗相关性麻痹病。之所以可能引发小儿麻痹症,主要是因为疫苗中的病毒只是致病力减小了,但还是活的,极个别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孩服用后可因疫苗而引发小儿麻痹相关病例。据统计资料显示每二百万四千人中就会有一宗疫苗引起的小儿麻痹症。

糖丸引起的另一个不良反应是近几年才发现的,即疫苗衍生病毒带来的威胁。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孩服用糖丸后,不仅有可能引发小儿麻痹,而且病毒会长期随着小孩的粪便排出体外,结果感染其他没有服用过疫苗的人,而且这些病毒会发生基因突变,形成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感染后同样可以引起终身残疾,并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甚至引发大流行,只要继续使用糖丸,疫苗衍生病毒引起大流行的危险性就一直存在。

糖丸引起小儿麻痹相关病例及衍生病毒带来的安全问题已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而且近年来已有不少发达国家开始改用灭活疫苗预防小儿麻痹。

但是改用灭活疫苗也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在改用的过程中不能突然停止使用糖丸,因为过早停用糖丸将增加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危险性,必须先用灭活病毒疫苗逐渐取代糖丸,当灭活疫苗的使用率超过85%时,才可以开始辙回糖丸。

服用小儿麻痹糖丸需要注意什么

1、要克服认为一颗糖丸防不了大病的错误思想,一定要认真对待,切不可麻痹大意。

2、服糖丸时,一定要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该疫苗是活病毒制品,若用热开水送服,活疫苗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服后无效,即在小儿体内不会产生抗体。

3、服糖丸的时间是生后2、3、4个月,每间隔1个月服一次,应主动去基层医院或卫生机构服用。在1岁半-2岁时各加服一次。

4、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当时不能服用,一定要把糖丸放在冰箱冷藏室内。糖丸在20-22℃只能保存12天,而在2-10℃则可保存5个月。

5、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因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存在,使糖丸失去活性。应在哺乳前半小时或1小时空腹服用。

6、如果隔了半小时以上才有呕吐现象,则不需再补一剂。有些国家采用注射的沙克疫苗,如果必要,这二种疫苗可以混合接种,不会有效力上的问题。口服疫苗接种以后的反应,就是约三百万至九百万人之中有一人在接种后28天以内发生麻痹现象

7、根据一般的经验显示,如果到了十八岁以上,没有得到过小儿麻痹,也未曾接种过疫苗,则口服疫苗引起脊髓灰白质炎的危险性高于自然感染而得病的机会,所以也不可以使用口服疫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