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2020-06-11 00:00:00人气:12

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高的原因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新生儿黄疸高的危害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高的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前认为不必治疗,针对目前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前早开奶,加速胎便的排出。

2、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给予治疗。

高间胆血症:危害性主要是产生核黄疸,对核黄疸的研究,以往认为间接胆红素是脂溶性和亲脂性的,其为游离状态,与富含有脑磷脂的脑细胞有亲和力,易透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核而引起核黄疸。

治疗措施:传统方法有:

1、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为使光疗发挥最大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比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疗提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它是一钟高能耐用的光源,可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而蓝绿光的光谱范围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范围交迭。此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

2、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产生胆红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可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锡中卟啉不进入脑组织,安全剂量范围很宽,在体内不被降解,也不影响肝脏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及排泄,被snmp阻断未能降解的血红素不会在组织内蓄积,而是被肝脏以原形排入胆道系统经肠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剂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维持7~10天左右,而该段时间恰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该时期应用注射snmp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应用snmp治疗后达5年的新生儿,随防未发现严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高的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延伸阅读

【一】宝宝出牙时期厌食不吃母乳怎么办-孕前准备

大部分的宝宝自从出生之后大部分吃的都是母乳,差不多等到宝宝六个月的时候,宝爸宝妈们就会考虑给宝宝增添辅食了,每个宝妈都希望宝宝可以吃多多,快快长大,而当宝宝出现了厌食的情况宝妈们就会很担忧。那么宝宝出牙时期厌食不吃母乳怎么办?八个月宝宝厌食期表现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宝宝出牙时期厌食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宝宝出牙导致的牙龈肿痛或者牙龈发炎而影响了宝宝的食物,这个时候宝爸宝妈们可以用茶水给宝宝清洗一下牙龈部位,或者也可以用清洁后的手指轻轻摩擦宝宝的牙龈,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宝宝长牙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喝母乳。

八个月宝宝厌食期主要表现为不吃饭,需要靠家长哄的方式进食。家长们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宝宝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内吃一些食量,同时可以更换食品样式,可以换着花样给宝宝做一些食物,从而刺激宝宝的食欲,也可以通过改善一下宝宝饮食的环境,慢慢的宝宝对厌食的症状也会有所缓解的。

【二】母乳喂养的方法及姿势-孕前准备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对于新晋的妈妈来说,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是一门必修课。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姿势,才能让宝宝更舒服地吮吸母乳,错误的姿势会让宝宝吃不上或者吐奶,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呢?

1.就像腋下夹住一个橄榄球一样用上肢夹住宝宝的双腿在侧腋下,宝宝上身呈半坐卧姿势正对妈妈胸前,在用枕头垫高宝宝到奶头的位置,然后乳房前挺就好。

2. 用手臂托住宝宝,让宝宝的头部依靠在妈妈的肘弯里面。,妈妈的前臂托住宝宝的后背,手掌托住小屁股。

3.妈妈身体侧卧,用枕头垫在头下,把宝宝的小身体整个侧过来,用一个小枕头垫在宝宝后背部,让宝宝的头、脖子和身体成一条线。

母乳喂养的错误姿势

相信不少妈妈都喜欢在床上躺着给bb喂奶,认为这样妈妈和宝宝都会都比较舒适轻松,但其实这种喂奶方式是错误的!必须say no!

这种错误的喂养方式可能给bb带来严重危害,甚至造成宝宝耳聋。

躺着喂奶时,因婴儿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将有一部分奶或小儿呕吐物带细菌流到孩子的耳朵里去,加之婴儿的免疫机能尚不健全,细菌侵入耳的鼓室和中耳,婴儿极易得急性化浓性中耳炎,如治疗不及时,就可导致耳聋。

因此在这里建议妈妈们不要偷懒躺在床上给宝宝喂奶,同样的,也不要让宝宝躺在床上吮吸奶瓶,因为这样也可使乳汁顺着婴儿短且低平的咽鼓管流入耳内,污染中耳,也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营养品,任何一位营养学家都无法创造出一种更优于母乳的婴儿奶粉,母乳喂养有以下种种优点:

1.营养全面,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

2.母乳中含有天然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强婴儿的体质。

3.母乳的乳糖含量很高,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更有利于肠道的矿物质吸收。

4.现在普通的一罐进口奶粉都要去到两三百块,相对于这么昂贵的奶粉来说,母乳实在是经济实惠又方便,更无需专门去消毒奶瓶之类的。

此外,母乳喂养可以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还能增强母子之间的交流,可谓是优点多多。因此,那些只因为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日后身线的妈妈们还是想清楚,母乳喂养不仅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对妈妈本身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母乳喂养的误区

在母乳喂养的时候,不少妈妈会有一些错误的行为是需要注意的,注意以下的误区:

1.初乳不敢给宝宝喂:初乳因为颜色较黄而且很粘稠,因此很多妈妈会误认为初乳不干净,不敢给宝宝喂。其实,初乳含有多重的活性成分,营养很丰富,所以更应该该宝宝吃。

2.严格按照几个小时一喂:有些妈妈会按照一些所谓专家的说法,说间隔几个小时就应该喂一次。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每个宝宝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吸收消化也有所差别,因此,只要宝宝有吃奶的愿望,那就不管黑夜或者白天,不管已经喂了多久都要给宝宝喂奶。

3.过早添加辅食:有些妈妈母乳不够,就会早早地给宝宝添加辅食,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宝宝的消化吸收系统还没完全发育好,特别是在刚出生后的几个月,一般来说只能接受母乳和配方奶粉,辅食可以在宝宝6个月以后再慢慢添加。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的时候,有一些事项是需要引起妈妈们的注意的,不然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成长发育。

1.哺乳期禁用药物:很多药物会随着母亲的乳汁进入到宝宝体内,对宝宝造成严重的危害。

2.确保母乳的营养:为了给宝宝高质量足够的母乳,妈妈们可以在哺乳期多食用健脑益智功能的食物。

3.注意喂养姿势的舒服:宝宝一天的母乳喂养次数有的长达十几次,所以如果没有掌握好正确舒服的喂养姿势的话,妈妈们会吃不消的,因此妈妈们在喂养母乳的时候,可以坐在有靠背椅子上,脚下放一个小凳子,抬高膝盖,后背垫一个枕头,膝盖上放一个,抱宝宝的手臂下再垫一个,这样就不容易腰酸背痛的了。

【三】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喂奶到什么时候好-孕前准备

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无法实现纯母乳喂养,有的是因为奶水不足,有的是因为观念问题。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自不言说,对于那些奶水充足的新妈咪,会考虑到母乳喂养到宝宝多大呢?喂奶到什么时候好呢?有专家分析,如果母乳充足,最好能喂养到一岁多,甚至到2岁,这也是国际母乳喂养时间的一种提倡观点。

专家讲解一般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宝宝一般至少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能达到2岁的则更佳。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体质情况,根据我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实际情况: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宝宝断奶最好在8个月;如果宝宝在吃母乳的同时,添加了辅食,并且接受辅食情况良好,也可以推迟断奶。

1、上班族妈妈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我国最新产假规定为98天,这就表明很多新妈妈在母乳喂养期就要去上班;上班族妈妈母乳喂养时间同样适合上面的倡导。妈妈们可以在上班前用手或吸奶器将乳汁挤至消毒过的奶瓶存入冰箱,宝宝需要吃奶时,用热水慢慢温热(冷藏的母乳一旦加温后即使未喂食也不能再冷藏,必须丢弃)。坚持母乳喂养也是一种让妈妈和宝宝保持亲密关系的好方法,弥补妈妈没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光。(职场妈妈如何坚持母乳喂养?5大喂养秘笈帮助您)

2、西方及其他国家母乳喂养多久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大多数西方女性给宝宝母乳喂养一般都至少3-12个月;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宝宝吃母乳到2岁或更长时间都很正常。

3、根据个人体质和家庭情况决定母乳吃多久

母乳喂养涉及到很多个人实际情况,现实中可能会有多因素影响到妈妈是否继续给宝宝母乳喂养,但是不管情况如何,都要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对女性自身、宝宝的健康都有好处。

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有营养了吗?

有人觉得母乳到6个月以后就没有营养了?甚至更有甚者认为母乳不如配方奶粉有营养,还有些说法说母乳喂养超过1岁,孩子就会变笨。种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观念导致很多宝宝没有吃上母乳,或者吃到6-8个月就被强行断奶。其实6个月以后的奶水不是没有营养了,而是没有了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增强孩子免疫力的,所以你可以发现母乳的孩子6个月前一般不会感冒,孩子从6个月后开始有的就会感冒。但6个月以后的母乳同样有营养,母乳的营养价值还是没有任何食物可以替代的,只是此时母乳并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发育,宝宝的成长需要逐渐接受其他食物,所以要科学添加辅食,这是离乳期的开始。慢慢的,宝宝会从吃糊状食物到块状食物再到和大人差不多的食物,一般到2岁左右。而母乳也从原来的主食逐渐变成辅食到最后只是宝宝的一餐点心。

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等,尤其是对孩子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左右才健全,在这之前,长期的母乳喂养,等于为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够有效地预防诸多疾病的侵袭,比如耳道、肠胃和呼吸道等幼儿常见感染,以及幼儿癌症、少儿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那些过敏体质的婴儿,更是应该母乳喂养至一岁以上。特别神奇的是,随着孩子月份的增长、对辅食摄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频率有所降低,母乳却会自动浓缩养分和抗体,将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丝毫不差地输送进来。(全面解析母乳喂养之利弊_母乳喂养的好处)

错误的断奶方法

(1)往奶头上涂墨汁、辣椒水、万金油之类的刺激物。对宝宝而言,这太残忍了。妈妈以为宝宝会因此对母乳产生反感而放弃母乳,效果却适得其反,宝宝不吓坏才怪呢,而且还会因恐惧而拒绝吃东西,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这下可好,母乳没断,倒把其他该吃的食物给断了。

(2)突然断奶,把宝宝送到娘家或婆家,几天甚至好久不见宝宝。断奶不需要母子分离,对宝宝的情感来说,妈妈的奶没有了,可不能没有妈妈呀!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因看不到妈妈而产生焦虑情绪,不愿吃东西,不愿与人交往、烦躁不安,哭闹剧烈,睡眠不好,甚至还会生病,消瘦。奶没断好,还影响了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3)有的妈妈不喝汤水,还用毛巾勒住胸部,用胶布封住乳头,想将奶水憋回去。这些所谓的“速效断奶法”,显然违背了生理规律,而且很容易引起乳房胀痛。如果妈妈的奶太多,一时退不掉,可以口服些回奶药,如乙烯雄酚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乙烯雌酚1毫克1片,一次要吃5片),若吃后感到恶心,可加服维生素b6,断奶后妈妈若有不同程度的奶胀,可用吸奶器或人工将奶吸出,同时用生麦芽60克、生山楂30克水煎当茶饮,3-4天即可回奶,切忌热敷或按摩。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