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孕前准备

新生儿防吐奶小妙招

2020-06-11 00:00:00人气:94

怎么防止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如果想要防止新生儿吐奶,妈妈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喂奶的时候要注意,先换尿布后喂奶。如果宝宝在喝完奶后你再将他翻来抱去,想不吐奶都难。同样,按摩、抚触、洗澡等都应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起宝贝溢奶。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不要让他吃得太急,期间可以拍一次嗝,喂奶完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在床上,而应该将宝宝竖直抱起,让他趴在妈妈肩头,妈妈同时用手轻拍宝贝背部,让那些随吸吮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另外,喂奶的时间间隔也要注意,一般隔三个小时喂一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的话宝宝还没消化就会容易吐奶。

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塞入宝贝的口中,而不是仅仅将乳头塞入,否则宝贝吃奶时容易吸入空气。奶嘴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嘴孔过小,也不要过大,要适合宝宝。奶瓶要和宝宝的嘴呈45度,这样空气不容易进入宝宝体内。

新生儿吐奶正常吗

因为新生儿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所以新生儿吐奶是很正常的现象,各位妈妈不用太担心。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前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吐奶对于妈妈们来说最麻烦的就是要换洗衣服,所以妈妈在喂奶的时候要注意穿的衣服不要太深色,否则被吐奶弄脏会很明显。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有几种,有时候是因为吃的太多,身体要呕吐多余的奶出来;有时候是因为吃奶的时候吸进了空气,但是没能打嗝出来,胃一旦收缩就会吐奶。等到宝宝长大点,贲门长结实一些,自己能够打嗝的话就不会再吐奶了。但是宝宝吐奶的时候妈妈们还是要多留意一下宝宝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果吐奶后精神不振、想睡觉、发烧等,就有可能是生病了。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吐奶又叫做漾奶,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有的吐奶和漾奶不一样,无论是数量还是次数,这就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有病,要及时诊断治疗。而新生儿吐奶有时候和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喂奶方式有关。

原因如下:

1、宝宝的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就会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孩子就会吐奶。

2、宝宝吃奶的时候咽入空气,空气进入体内受热膨胀,故容易将奶汁一起呕出,造成溢乳。喂奶时奶瓶中的奶没有充满奶头,婴儿在吸奶时同时吸进很多空气,其次是母亲乳头过小且短,婴儿吸母奶时不能将母亲奶头充满口腔,婴儿吸奶时用力,同时吸进空气。

3、喂奶量过多,奶瓶嘴扎的孔大大,喂奶过多。

4、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或婴儿边哭边吸奶都会引起吐奶。

新生儿吐奶严重怎么办

如果新生吐奶出现次数比较多,妈妈们就要注意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及时拍嗝,也要注意宝宝有没有打嗝,不能拍拍就算。拍嗝的时候妈妈要注意手势,五根手指头并拢靠紧,手心弯曲成接水状,拍在宝宝背上时不要漏气;另外,拍的力量也应该能引起振动,但又不让宝宝感觉到疼痛的程度为主。每次喂奶可分2~3次来拍打嗝,不要等宝宝全部喝完才拍。遇到容易胀气、溢奶、吐奶或宝宝很饿的时候,在开始喂食之后不久就要先帮他拍打嗝,这样可有效避免胀气或吐奶。

另外想要减少吐奶现象,妈妈们应该让宝宝保持侧睡姿势睡觉,不要整天抱着宝宝睡,如果妈妈担心宝宝的头型和压迫内脏的问题,可以在1小时后,给宝宝换个睡姿。如果允许的话妈妈应该让宝宝游泳,游泳既可以防止吐奶,又可以增强宝宝的能力。

新生儿吐奶从鼻子出来

一般来说宝宝从半个月大时开始吐奶,都是正常的。吐奶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第二个月,三个月大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宝宝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基本没有了。新生儿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宝宝会将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吸入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带了奶出来。妈妈们喂奶完之后,不要马上让宝宝立刻放下平躺,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吐奶,尤其是平躺,奶水是很容易从宝宝鼻子里出来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宝宝清理鼻腔,很容易会造成宝宝呼吸不了,这样是很危险的。

所以在喂完奶后,正确的做法是将宝宝竖直抱起来,家长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使喝入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来。但有时候怎么拍嗝宝宝也不一定会打嗝,这时候妈妈先不要紧张,可以先抱半个小时,然后再把宝宝放到床上,先侧躺,然后再平躺。

吐奶的宝宝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护理,尽量避免宝宝吐奶从鼻子里出来,如果奶水从鼻子里出来,要及时处理,抱起宝宝,避免宝宝呼吸不畅。

延伸阅读

【一】抱新生儿的时候没托住头-孕前准备

抱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离开了妈妈们子宫内安宁又暖和的环境,突然来到开阔光亮充斥着嘈杂声音的陌生世界,会感到十分不习惯,甚至惊慌失措。

新生儿极容易受到惊吓,特别是当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突然把宝宝抱起,让宝宝的颈部和头失去支持时,宝宝往往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哇哇大哭。因此,爸妈要学会抱新生儿的正确姿势,让宝宝得到安全感和感情抚慰。

抱新生儿可使他受到支持,感到全身舒适放松愉快。贴身抚抱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十分重要。

新生儿被抱着时,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也更多,这对他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让宝宝每天躺在床上,爸爸妈妈是省心了,但与宝宝的交流少,会失去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抱新生儿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运动,能刺激宝宝的肢体,利于宝宝身体发育。

抱新生儿的技巧

新生儿的身体标志:头大、头重、骨骼胶质多、肌肉不发达、力量弱。新生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等到3个月时才能把头立起。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3个月内的宝宝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3个月内的宝宝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就是要托住宝宝的头部。

对于新生儿,可用平抱的姿势,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平抱时让新生儿平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斜抱时则让宝宝斜躺。无论是平抱或是斜抱,谨记要用一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腰部。对于易吐奶的宝宝则应采取斜抱,这样可防止吐奶或减轻吐奶的程度。

等宝宝长大一些,开始能独立支撑头部后,可以采取斜抱或直立抱的姿势。斜抱时宝宝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宝宝采取直立抱时.

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直立抱姿势是宝宝背朝成人,坐在妈妈的一只前臂上,妈妈的另一只手拦住宝宝的胸部,让宝宝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直立抱姿势是让宝宝面朝妈妈坐在妈妈的一只前臂上,妈妈的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背部,让宝宝的胸部紧贴在妈妈的前胸和肩部。抱起和放下宝宝的动作一定要轻。

抱宝宝的几种姿势

1、横抱

新生儿只能用横抱。当宝宝仰卧时,妈妈用左手轻轻插到他的腰部和臀部后,用右手轻轻放到宝宝头颈下方,慢慢地抱起。然后,将放在宝宝头部后面的右手慢慢移向左臂,让宝宝脑袋靠到妈妈左手上。这样,宝宝的身体有依托,头也不会往后垂;让宝宝横抱在妈妈臂弯里,会使他感到很舒服,充满安全感。

2、竖抱

等宝宝两个月后,可以采用竖抱。竖抱一般用于喂奶后。等宝宝吃饱奶后,妈妈坐着不动,稍微调整一下宝宝的位置,让宝宝的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一只手托着他的背部,另一只手托着头和颈部。如果要拍嗝,可以用放在背部的手轻拍宝宝的背。这种抱姿有助于拍嗝,让宝宝饱胀的肚子舒服些。

3、让宝宝骑坐在妈妈胯上

大一些的宝宝可以采取这种抱姿,一般用于和宝宝玩的时候。让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分开宝宝双腿骑坐在妈妈胯上,妈妈们一手托住他的背部,一手托着宝宝头颈。这时宝宝若觉得还不够安全,会用小手抓着妈妈的臂膀。

4、站着抱宝宝

这种抱姿也适用于大一些的宝宝,可以让宝宝的视野更加开阔。妈妈站起来的时候先不要站直,弯着腰慢慢站起身,上身和宝宝自然分开。站起后,妈妈的手支撑住宝宝的颈部和背部,上身微微前倾,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宝宝。然后,妈妈可顺势自然地把宝宝的头靠在自己胸前。确认一下手的位置在宝宝的颈部和屁股,以免没抱稳发生意外。

新生儿该多抱还是多躺

抱抱可以给宝宝安全感,能促进亲子交流。据统计,抱得多的宝宝一般性格都比较开朗。但新生儿的头颈部力量不足,无法独立支撑,最好多让他平躺着。

经常抱新生儿会让宝宝脊椎总是呈弯曲形状,时间久了对宝宝的骨骼生长不利。而且,新生儿头部相对较大,颈椎很难支撑头部的重量。如果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既可以使他身体放平,也减轻了颈部的负担。

如果妈妈想进行亲子交流的话,在宝宝床边和宝宝说说话,给宝宝做做抚触都是很好的方式,不一定要多抱。

抱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1、在抱宝宝之前,妈妈应洗净双手,摘掉手上的戒指和首饰,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如果手冷的话要捂热双手后再抱宝宝。

2、抱宝宝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太快太猛,即使在宝宝哭闹时,也不要慌乱。多数宝宝喜欢妈妈用平稳的方式抱着自己,这使他们感到安全,突然大力的抱起会让宝宝感到惊慌。

3、抱宝宝时,妈妈要注视着宝宝的眼睛,嘴里轻轻说着“妈妈抱抱”之类的话,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让宝宝多一份安全感。

4、满3个月前,宝宝颈部力量很弱,还无法支撑自己的头,十分容易使头颈受到伤害。所以妈妈在抱起和放下宝宝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支撑着宝宝的头。

5、抱宝宝时,不应该让宝宝的腿蜷起来,而应该让其自然伸直。

6、最好把宝宝抱在妈妈左边,可清晰地感受到妈妈的心跳,安全感大增;妈妈腾出右手,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

7、一定要在宝宝清醒时抱宝宝,不要让宝宝养成抱着睡觉的坏习惯

8、将宝宝放下时,动作要缓慢轻柔,待宝宝躺稳后再将手臂抽出。最安全的姿势是让他背部向下仰躺在床上。

【二】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是什么原因导致-孕前准备

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之内部原因分析

1.宝宝体内有疾病的感染。要是我们发现宝宝的脸上出现小红疹,很可能就是由于宝宝体内有某些疾病。比如一些慢性的胆囊炎或者是扁桃体炎等,另外一方面就是小孩子经常会遇到的肠道有寄生虫的情况或者齿龈炎等,都是很可能有小红点的出现。

2.内分泌方面问题。刚刚出生的孩子,内容器官功能还不完善,有可能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要是婴儿的内分泌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导致脸上小红点的出现。内分泌的问题还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发育问题,千万不能够忽视。

3.肢体循环出现障碍。当婴儿的脸上出现了一些小红点时,我们不能够只关心到是否是脸部感染,也要考虑到是否是宝宝的肢体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要是孩子的血液循环有些许的障碍,就很可能出现脸部小红点的出现。

4.婴儿出现神经受损的情况。要是精神方面出现一些困扰,过于紧张或者是宝宝受惊等情况,也是有可能导致脸上出现小红点。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神经受损导致湿疹的发生。

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之外部原因分析

1.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小红点。要是婴儿是处于过敏体质,很可能就是由于宝宝食用了虾蟹类的食物,导致身体的过敏,使脸上出现一些小红点。

2.宝宝吸入某些过敏物质。宝宝生活的环境也会可能是宝宝脸上小红点的引发原因。比如,宝宝的脸接触到一些花粉或者是尘螨,就很可能引发脸上的小红点。因此,妈妈们要定期清洗宝宝的被褥,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一些过敏源。

【三】新生儿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孕前准备

新生儿荨麻疹是什么

新生儿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其基本病变为皮肤黏膜的毛细血管暂时扩张和渗透性突然增加。本病多数是变态反应所引起,急性大多预后良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都可以成为过敏原,花粉,灰尘,化学物质,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为过敏原。

荨麻疹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荨麻疹为暂时性的过敏反应,只要依照医师指示治疗,大多可在数日内痊愈。而慢性荨麻疹则持续反复的发作数月至数年,体质也会因此变得极为敏感。

荨麻疹也叫“风疹块”。风团疹的表面可看到毛孔,在皮肤上轻轻划痕则可出现一条略高出皮面的红痕迹,这是由于血管内的细胞和液体渗到血管外的缘故。患儿的风疹块突然出现,消失又很快,消失后不留任何痕迹,但又容易复发,一天中可出现数次。荨麻疹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当消化道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可引起喉头水肿、胸闷、憋气、窒息、支气管哮喘,病变侵犯肾脏会出现蛋白尿、手足颜面水肿,这都是很严重的表现。

除了上述的急性和慢性两种以外,荨麻疹还有多种类型,如寒冷性、局部热性、日光性、水源性、压迫性、胆碱能性、荨麻疹性血管炎、血清病型、血管性水肿等。

新生儿荨麻疹什么原因

患荨麻疹的病因很复杂,不能轻易地明确病因。主要是由某些内、外源性因素所致,包括容易发生过敏的食物,如鸡蛋、奶制品、虾蟹、杨梅、香料、染料等;药物,如磺胺类化合物、抗生素、血清、疫苗、类毒素等;吸入过敏物,如花粉、动物的羽毛、皮屑、气雾剂等。温度、日光、摩擦压力等物理因素,以及精神紧张等都可以成为诱发荨麻疹的原因。某

些荨麻疹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某些肝病。变应原皮试是寻找过敏原的常用方法之一,急性荨麻疹,食物可能是常见的主要致敏原,而慢性荨麻疹则尘螨和屋尘阳性率最高。婴幼儿急性荨麻疹主要由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如腺病毒、eb病毒或肠病毒等)感染、药物(抗生素、退热药等)及食物引起。

因年龄不同,饮食种类不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各异,如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它们均易成为过敏的原因。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年长儿、青少年开始对药物尤其对青霉素容易过敏引发荨麻疹。

新生儿荨麻疹的症状

一般新生儿患有荨麻疹的特点是:多是过敏反应所致,其常见多发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

新生儿荨麻疹典型的症状为红斑与风团。在接触过敏原后,先出现红斑,然后出现风团。风团可出现于红斑中心,并向周围扩散。临床上有时仅有红斑而无风团,有时仅见风团而无红斑。

本病极易复发,时隐时现。多数患儿除皮肤奇痒外,没其他不适感。但如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支气管及喉头受累,则出现咽喉发堵、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些患儿还可合并手足、眼睑、甚至整个面部水肿;重时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慢性荨麻疹的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一般以超过2~3个月者称为慢性。其中,具体症状如下:

1、急性荨麻疹的症状:

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时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呈苍白色,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

2、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小儿荨麻疹持续复发超过六周则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症状和急性荨麻疹症状一样,但是一般较轻,不过发病周期长,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新生儿荨麻疹怎么治疗

新生儿荨麻疹怎么办?相信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妈网百科告诉你怎么做才是最佳的。

首先,寻找和清除致敏原。治疗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治疗困难,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透析可使症状缓解。

然后,局部涂抹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加入薄荷脑)或氧化锌洗剂。

另外,还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或盐酸异丙嗪;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疗效好,无明显中枢抑制作用等优点,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如盐酸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均为每日一次口服。钙剂及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症状缓解。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治疗腹痛明显的急性荨麻疹。赛庚啶可用于慢性或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对顽固病例可酌情应用泼尼松片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入,但不做常规用药。

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切记盲目进行治疗,必须认清病症,然后对症治疗,如果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的患儿可用1:1000肾上腺素液皮下注射。

还可以通过脱敏治疗。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荨麻疹,可根据变应原皮试结果,给予相应脱敏治疗,往往可取得一定疗效。

新生儿荨麻疹会传染吗

不会传染的。荨麻疹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皮肤过敏,属于一种过敏性疾病,由于接触过敏源,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过敏源尽量避免接触,一般生活上都不会进行传染。荨麻疹目前没有办法完全根治,吃药只能缓解症状,主要靠平时自己多加注意少接触过敏源。

新生儿荨麻疹怎么预防

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是一切疾病万恶的根源,所以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爸比、妈咪们必须从生活饮食上、起居上多加注意。那么你们知道,如何更好地预防新生儿发生荨麻疹的病症呢?

1、注重饮食。

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几率。

2、注意卫生,家庭防螨很重要。

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3、注意天气变化。

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引起寒冷性荨麻疹;荨麻症患儿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免对患处造成刺激。

4、注意药物的使用。

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出现过敏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积及时的采用荨麻疹组合疗法进行治疗。

5、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6、积极锻炼小孩皮肤。

锻炼小孩皮肤,使其成为不易过敏的体质:锻炼皮肤的方法有冲水、用冷水摩擦,所穿着的衣物只要保温即可,不需太过保暖,使皮肤能接受到合理的物理性刺激,以防止自律神经过敏性的亢进。

7、多运动。

运动不见得会根除过敏发作,但是,可以使体力更好,过敏次数减少,推荐的运动为游泳。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2022030739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孕妇堂